好像杭州的中学语文老师比较喜欢来我这里选取文章给学生做阅读理解,所以经常有小同学跑到我这里来求助。最新的一条留言是这样的:
“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出现在我的阅读理解上。”

这位小同学所指的文章是我在2019年写的《捕鸟记
》,他还很娴熟地从文章页切换到公众号对话页,写下了这样的对话:“
你的阅读理解我不会,我可以问一下你怎么写吗?就你那篇捕鸟记。

看到这些留言和对话,我感觉到了他的中文老师正在感受到的头疼。这是一个不大能说清楚话的小朋友,或者说,对书面表达并不擅长的小朋友。我不知道他说的是阅读理解还是读后感,如果是阅读理解的话,他并没有提到具体是什么题目,我也就无从解答。如果是读后感的话,明显又和阅读理解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这位小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作者会不会做自己文章的阅读理解?我不是指完成某张学校给出的语文试卷,我是指作者在写完发表之后,是否会读自己的文章,然后重新做一番理解?
我不知道其他的写作者,但是就我自己而言,是不大会写完之后回头看的。写完就是写完了,剩下的事情都是读者的,和我再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在我心底有一种私密的想法:一个写作者如果把自己写过的文章拿出来反复分析,咂摸欣赏,感觉像是自己在抚摸自己,相当色情。如果是当众那么做,那么大家就可以直接打电话报警了。
当一篇文章完成之后,我作为写作者就永久地失去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像一个对这篇文章一无所知的读者那样,从第一个字开始阅读,其余的部分依旧保持不可知。不可能的事情,就像是装修包工头在一套房子里前后忙了三个月,熟悉每一条管线,熟悉每一个角落,但他永远体会不到业主在装修好之后推门进来时的那种心情,也不会有那种视角。
所以,小朋友要问我如何做阅读理解,我这里没理解,我只知道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那么写,完全都是工程学,根本不涉及到理解。以捕鸟记
》为例,我在开头不得不使用两个段落去介绍我童年时候的处境。这一点比不上东北垮掉现实主义作家们,类似的事情在他们那里非常简单,只需要一句话就够了。他们写:“那年,我父母下岗了。” 这就足够了,只凭着这一句,读者就已经获得了对于故事背景、时代、氛围、情绪的准确理解,甚至自己都已经做好了情绪上的准备。 

我不行。我的童年不在所有人耳熟能详的某种生活中,所以我需要交代这种童年生活是何等的封闭,何等的无聊。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无聊的,都在等待中度过,这是大家共同经历的部分,并且不分时代不分国别。只是人们长大之后就会忘记当初那种无所事事,白日漫长四下蔓延的感觉。从工程学的角度,我需要一个地基,这个地基真实可信地描述出我当时的生活。有了这样坚实的地基,才会让后面的捕鸟变成了无聊生活里的一抹亮色,也才值得读者继续读下去。

只是我的手艺不行,如果是换了好作家,他们也许用一段话就足够,甚至只是一句话。我做不到,所以要用两整段,文句上反复对倒,然后再加一个例证,不算是经济的做法。从结构设计的角度来看,故事是讲述从无聊生活中走入更为无聊的一个事件。你要问我如何理解文章?如何理解为什么要那么写?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结构是合理的,它能够保持悬念到最后。并且,这里对于我而言不存在理解的问题,因为这是我的亲历。当我在亲历的时候,很少会想起我为什么在这里,我在这里做什么。

至于说为什么最后写成了这个样子?写作的逻辑和阅读的逻辑完全是相反的。在《捕鸟记》之前,文章的最后一段先发生在我身上---我是发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我见到了亡故的父亲。当我醒来之后,回忆梦境中的场景,发现是当年我们捕鸟的那个所在。于是,记忆复苏,我想起了多年前捕鸟的那个下午。
所以,我在《捕鸟记》的一开始,就知道文章要收在哪里,它会结束在多年后的一个梦境里。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抵达那个结尾,方法有很多,正如我在前面分析的那样,我手艺不行,所以用了比较笨的方法。阅读理解是从开头读到结尾,按照文字的排列顺序去理解,那我本身就从未按照这个顺序去构思过。即便我对文章有什么个人理解,这个理解也和正常的阅读理解无关。
那我有没有想过要写一篇缅怀父亲的文章?有没有想过写一篇回忆亲子时光的文章?有没有想过让草丛中蹲伏的父子,和天空中盘旋的鸟夫妻形成映射关系?这些可能是阅读理解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我自己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

因为按照阅读理解的做法,当一个人思维“缅怀”两个字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缅怀的真意。当潜意识入侵我的梦境,在梦境中重新为我制造出父亲的形象,编造出我们不曾经历过的人生经历时,缅怀或者思念的动作已经完成了。我所拥有的不是一个关于缅怀的念头,或者关于表达缅怀的冲动,对于我来说,缅怀已经发生,并且终了,因为我已经发了那样的一个梦,我拥有的是那样一个梦,那样的一个梦和多年之前的一段经历相连接,并且把它从记忆深处唤醒。
我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而不会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以及产生的原因。至于说创作的过程,也从来不是我先有一个缅怀的念头,然后去构造故事,并且把这种行为称之为表达。没有这种事情,从来没有,这又不是联欢晚会节目,主题确定在先。我自己想要的表达的是胸闷,就是生理上的胸闷。当我从梦中醒来,一方面惊异于梦境的离奇情节和逻辑跳脱,另一方面又因为梦境临近结束时那种上穷碧落下黄泉找不见的感觉而胸闷。
把往事和梦境都记录下来,一旦清晰地落在字面上,我就没有那么胸闷了,这就是我的创作初衷。至于说人们通过这种记叙和讲述,产生了什么情绪,产生了什么理解,那都是他们的事情。我不能阻拦他们分析,不能反对他们的看法。他们需要某一种诠释,某一种理解,通过这些东西和一篇文章连接在一起,再用文章和自己某种深层的情感和体验连接在一起。所以,他们一定需要某种确定的逻辑:作者为了......所以写了......这样,他们自己就始终是理性的,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就是符合逻辑的。并且,他们把这种逻辑视为一种工具,可以以此打开更多文章,进行解读和连接,甚至还可以出题考试。
读者和作者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并不相通的,经历、体验、感受、观念、想法......彼此差异很大。但是,但是在情感这个点上,它可能超越这一切,产生某种共鸣。我想,这就是人性,这就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原因。
标题:《佩奇和米菲的幸福生活》
创作者:和菜头的小肉手
AI算法提供:Midjourney V6
Prompt:portrait of Peppa Pig and Miffy rabbit as a happy married couple, in the style of tenebrism, Caravaggio, Artemisia Gentileschi, dark cyan and amber, romantic academia, chiaroscuro mastery, cartoon violence, brutalist, joyful and optimistic, characterised animals, captivating figures, award-winning --ar 9:16 --style raw--v 6.0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敦煌残卷·排队等罐罐臭豆腐米线》
和菜头的小肉手
Midjourney V6
 南派三叔专区
阿π!这套《在雨中》送给你。
 《槽边往事》专营店营业中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