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队砸车事件后,奔驰车牌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第一,真是令人惊叹。大家都不是外宾,狗咬人不是新闻,这种事情平时实在是太多了。
后来警方通报,眼镜男拘留五日加罚款五百,居然再次占据热搜第一。人咬狗才是新闻,显然这类货色受到惩罚的消息平时还是太少了。
通报里说王某40岁。但是看他和同行女子的举手投足,他们就像巨人观的婴儿,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狂怒。婴儿还只会发起噪音攻击,巨型婴儿则早已拥有了武力。
王某这次一举成名天下知,丑态传遍全国还要拘留,可以说是“遭到了社会的毒打”。那么他以前遭受过同款毒打没有呢,大概是没有的。他以后还会不会保持巨婴态呢,大概也不会了。这就是强制教化的作用。
讲话太大声、公交抢座位、遛狗不拴绳这一类话题是热搜常客,插队纠纷也是。下图是去年5月的插队二人组,还创造出了“平移”的概念。无论是开车的王某还是步行的婆孙,为什么在我们这样的文明古国,总是插队的一方不好惹呢,因为缺少毒打的力量。
不好意思书读得少,老是举梁实秋《排队》的例子。八十年前没有视频,但是梁实秋的描写有足够的画面感,两个“一声不响”相当传神。遵守秩序者遇上破坏秩序者往往无计可施,所以才需要有维护秩序者。
梁实秋专门强调,这里不是要歌颂敌人。敌人有被打跑的时候,而破坏秩序者是与我们长期贴身共存的。如果我们“没有人肯对不排队的人下那个毒手”,那没有敌人的统治之后,我们就只配在无序状态下生活吗,那是不对的。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便应该有什么样的法,对于不遵守的人,就应该要“扬起鞭子”。

如果插队还有理了,维护秩序者没有让人“一声不响”乖乖服从的权威,而是“开始是劝,继而还是劝,不听劝也就算了,大家不伤和气”,就会由个人推及群体,形成“一夜之间这座城市变冷了”的负面评价。

不过现在有汽车时代和网络时代双重加持,汽车车牌标识了归属地,网络让视频广泛传播后,大量网友涌入该省文旅官方账号挖苦嘲讽。为什么冲着文旅发难呢,因为文旅部门最爱展现一个地方风景多美丽,最怕被人说这个地方的人类不文明。
说到文明,该省曾有干部对交警作出指示:“要文明执法,外地来的车有点小违章,不要处罚,是吧,提醒为主,留下一个文明的印象”。领导有“不文明焦虑”,唯恐被人评价此地不文明,这是正常的、应该的。对外地车不要执法,外地人对本地留下了一个文明的印象,那对本地车执法,本地人对交警这个职业留下不文明的印象,对你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留下不文明印象又怎么办呢。

这次事情发生地的警方却没有按照这个标准去理解“文明”,对来自外省的巨婴拘留五天加罚款五百,公众一片点赞叫好。秩序能够得到维护的地方,一个不守规矩的人会被鞭打的地方,一个能把巨婴在40岁前训练成人的社会,那才有真正的文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