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政府在巴黎气候大会承诺“2030年左右实现碳达峰”目标,随后进一步完善的“双碳3060目标”正式出炉。据调查显示,历经近十年的宣传和解读,国内9成以上的居民表示听说过“双碳和绿色低碳”等话题,近9成的居民可以就绿色低碳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除了越来越多普通居民对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认可,不少居民认为实现“双碳”目标,企业在其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全世界碳排放量最大的部门是工业制造业,国内工业制造业部门的能耗在中国碳排放占比中超过65%。按照碳排放活动类别划分,能源活动相关碳排放占比达到85.5%,其中电力热力、钢铁、建材和交通行业的碳排放名列前四。
国内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量趋势预测
图源: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
在当下国际形势下,低碳绿色等议题是少有的东西方国家能够达成共识的议题之一。从宏观维度,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美气候合作机制等政府间气候合作取得了不少成果。各国陆续出台气候政策和法律,推动本国的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变革。
在产业界,推动企业减碳降碳,实现近零排放也是不少跨国企业和行业龙头的长期战略。践行绿色低碳,实现节能减排,为企业品牌增添绿色价值已成为不少企业的必然选择。
放眼全球,有超过2000家上市公司承诺近零排放,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制订了近零目标。除了制订自身减碳时间表,不少企业还在思考如何用自身行动带动企业其他的利益相关方共同践行绿色低碳转型。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曾在一篇报告中阐述,“历史上的碳排放,最终都归于消费排放,而不是生产。”由于人们的过度消费加剧了过度浪费,使我们的生产体系进入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浪费-大量生产”的恶性循环。因此,影响企业利益相关方形成低碳消费理念,培养消费终端在行为上实现可持续消费,将带动新的良性循环形成。
但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仍存在着中小企业践行绿色低碳困难,不少企业在投入产出比上存在犹豫,减碳成效显著但没有为品牌的绿色价值赋能等问题。那么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广大的中小企业将绿色低碳融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中,首先就是要解决中小企业驱动力不足的问题。
“今天的成本,明天的收益。”
不少企业在推动绿色低碳的战略转型时,往往存在这样的认知。很多企业对绿色低碳转型的理解是本财年的一项成本侧支出,很多企业认为绿色低碳投入在短时间内带不来收益。
但联想集团通过他们的碳中和实践说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仅能够带来收益,而且是短期内的显著收益。
联想集团是国内消费电子行业龙头,获得过工信部ICT行业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大满贯单位等荣誉。由于在海外有大量业务,联想集团的绿色低碳化转型起步很早,早在2006年至今,联想集团以启动办公场所碳盘查开始,形成了低碳战略为支撑、组织为保障、目标为引领、数字智能升级为杠杆的全方位绿色低碳发展体系。
同推进减碳会增加企业营运成本的看法不同,从联想的实践中可以看到,无论是绿色产品设计、工艺技术改进还是生产运营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都能为企业和整个内部产业链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联想曾落地了一个节能项目,它们为某制造业供应链企业打造的智慧用能管理系统,实现了制冷系统20%以上的节能效率,每年节约电费可以达到200余万元,项目总成本500万,不到3年时间该项目即可收回投资成本。
除了降本,减碳技术改造还能带来额外效益。联想曾为某工程建设公司开发了智能管理系统,不仅降低了能耗表现,同时成果转化还带来了350万元的产值收益,为施工建设单位节省了设备投资近200万元。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创新的投入十分重要。联想研发了一种新型低温锡膏工艺,将笔记本电脑外壳的焊接温度相比传统方法降低70℃左右,不仅仅实现了降低35%能耗的愿望,还可以使原本的焊接速度大大提升,有效提高了产线产能。新型锡膏工艺还带来了另一项增益效果,主板安装时的翘起比例降低了50%,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自2017年开始,联想已出货5000万台采用新型低温锡膏工艺制造的笔记本电脑,成功减少了1万吨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
除了科技创新之外,还有消费者绿色诉求倒逼下的绿色生态产品设计。据联想团队的消费者调研显示,消费者在购买联想产品时,认为联想的产品具有绿色低碳属性的占到了20%。由于市场端带来的传导,产品设计团队不断推动绿色产品设计,联想在今年发布了Yoga系列的碳中和笔记本电脑。
世界经济论坛(WEF)的研报显示,电子消费品产品中55%的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通过节能降耗和不超过10欧元每吨的成本来消除。推进产品绿色和低碳化并不会显著增加产品成本,降低市场竞争力。这一点也可以从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提供旁证,过去十年陆上风电产品成本降低了近60%,光伏太阳能产品降低了近90%,储能电池成本下降了83%。如此巨大的成本下探幅度,使得当前风光电的发电成本在去年基本与传统化石燃料的发电成本持平。
企业的目的在于营利,企业的绿色低碳行为是在市场行为模式的前提下开展自发行为,政策只发挥引导作用。联想的减碳实践证明,推动节能减排不仅仅是一项成本可控的工作,并且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增质提效。
当下的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凸显出三大趋势,一是从过去的单个企业降碳向上中下游全价值链协同降碳转变;二是由此发生的供应链绿色化和低碳化趋势不断加强;三是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减碳管理和能耗管理愈发突出。
作为全球最大供应链市场的中国,将有可能成为全世界最大绿色供应链集散地的潜力。全价值链的协同降碳针对的是不少行业和企业逐渐出现的减碳瓶颈,不少行业的龙头企业从自身出发推进减碳动作,但本行业的碳排放在显著降低一段时间后出现稳定趋势,这与行业内其他中小企业的降碳效果不足有关。
如何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利用价值链、供应链的传导实现全行业的深度减排。不少国内500强的龙头企业不仅自己设立了零碳目标,也在通过价值链、供应链减碳实践去影响更多的企业利益相关方。
前段时间,苹果新品发布会在公布新品的同时,也分享了苹果在碳中和工作的一些实践。2020年,苹果曾承诺通过材料创新、清洁能源、低碳物流等方式在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其中包含苹果整个供应链和用户终端的用能消耗。另外,自2015年以来,苹果整体的碳排放已减少45%以上。
开展全价值链协同降碳,首先要做好细致全面的碳盘查。企业供应链场景和运营环节的碳减排量化清晰明确,并随时优化谈模型调整减排目标和路线图。
苹果依据全生命周期原则分析方法计算产品碳足迹。苹果建立的碳排放模型涵盖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运输、产品使用和回收处理。通过建立碳膜型可以看到,苹果的碳足迹主要来源于直接排放、电力、商务差旅、通勤、居家办公、产品制造、产品使用、产品运输。
苹果的综合碳中和足迹  图源:物流沙龙
详细的碳盘查之后,苹果会梳理价值链环节的碳排放,通过对供应商的绿色评估来判断企业的脱碳进展。当前,有超过300家供应商对苹果承诺使用清洁电力。
除了苹果之外,特步为构建企业绿色供应链,于2021年就发布了《供应商管理手册》、《供应商行为守则》行动指南等文件,引入了新加入供应商准入规则。不定期开展供应商ESG评估,帮助供应商提高绿色低碳能力,特步帮助供应商从合规风险、负面舆情应对和财务风险应对的角度,让整个供应链更绿色、可持续。
带动供应链减碳,作为平台企业的电商行业拥有更大的潜力。电商平台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数据中心,减碳路径清晰。但由于自身特殊的业务模式,作为枢纽的电商在带动生态伙伴减碳方面拥有巨大潜力。
阿里巴巴此前在ESG报告中提出了“范围3+”的减碳边界,承诺在自身运营和供应链之外,用15年时间,以平台之力带动全生态减碳15亿吨。京东旗下的京东物流承诺在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达到100%,范围3绝对碳排放相比2019年基准年减少50%。
“链主”企业之外,行业供应商的碳排放管理意识、能力较为薄弱。供应链减碳涉及面广、主体多元,当前政策环境、行业标准、技术配套仍不成熟健全,推动企业绿色供应链构建依然任重道远。
推动供应链减碳,龙头“链主”企业发挥引领带头作用,中小企业也需要形成合作机制和减碳联盟,合力推进绿色低碳供应链的实现。
企业绿色发展(海口)研究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解决中小企业碳核查和碳管理业务知识储备不够的问题。基于《企业低碳办公评价标准》(团标)和《企业碳评价标准》为提供其碳盘查服务。
同时,基于中国企业家俱乐部(CEC)平台赋能,绿研院发起“绿色伙伴”计划,向产业界发布“倡导者企业”和“标杆企业”2类8项标准类别,向通过绿色低碳评估的企业授权商业标识,通过自愿性标准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加入构建低碳绿色产品的行列中来。
绿研院“低碳产品倡导者企业”是面向生产低碳产品企业的评价类别,2013年,我国就颁布了《低碳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在《“十四五”节能减碳综合工作方案》中进一步指出,要健全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推行节能减碳环保产品认证。
绿研院期盼通过企业低碳产品评价体系的建设,推动广大中小企业践行节能减排,为构建绿色供应链贡献一份力量。
关联阅读
· 中国绿公司联盟十年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