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酵了好几天的热搜,冲上第一位了——
网友发现,昆明动物园的猴群中出现了流浪猫,而猴猫混养并没有动画片中小动物和谐共处的场面。
看上去相当残忍——
猫在猴群中被拖拽、骑行,甚至强迫交配。
猫精神状态已经不太正常,脸上还有多处伤痕。
它们已经失去了反抗,看起来生无可恋。
解救猫咪。
从猴子手中解救猫咪,还是从人类的恶意?
一个动物园。
一个本该是让孩子认识自然、探索好奇的动物园。
却公然上演着18禁的戏码:
凌辱,剥削,囚禁,性侵……
为什么有人会熟视无睹。
为什么有人会故意纵容。
为什么到现在才有人公开表达不妥?
2024年了,我们应该看见这一条无形的锁链。
01
1月19日,昆明动物园首次发布通告,解释说把猫放进猴群里,已经持续十年以上,起初是为了抓老鼠。
最后强调了,“和睦相处”
对于网友质疑猫的健康状况,动物园坚称猫咪“毛色光亮,身体健康”,能与猴群“和谐共处”,“不存在虐待行为”。
此言一出,舆论炸了。
据网友发现,昆明动物园不是初犯。
2017年《春城晚报》就曾报道,昆明动物园放进猴群的两只猫常被欺负,甚至早就被猴子杀死过。
但饲养员完全无视猴猫混居的问题。
猫都被整死了。
他们没有想其他办法来治理鼠患。
而是——
继续放猫,放更多猫。
△ 来源:2017年《春城晚报》报道
昆明动物园的管理者,从来没有把猫当成值得保护的动物看待,在他们的眼里,猫只是一个抓老鼠的工具。
是消耗品。
为了抓老鼠,被猴子玩弄致死也可以,大不了就换一批,反正多的是流浪猫。
难道在昆明动物园眼里,猫不是动物吗?
要知道Zoo这个单词,出处是1828年的“伦敦动物学公园”(London Zoological Gardens),从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以科研和教育为目标的公园,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了保护动物的重要场地。
简单说。
动物园,就是为动物建立的公园,是给它们提供服务,向公众开放的地方。
它本该让所有动物都感到安心。
但不管是现在无法服众的通告,还是过去漠视猫咪被杀的行为,都说明充分了一点——
在昆明动物园里,本该平等的生命,被人为地划分了等级。
猴子能逗游客开心,带来利润。
流浪猫没有观赏价值,就可以给猴子做“奴隶”。
我们不得不怀疑。
如果动物保育场所的工作人员,连家庭饲养的爱心和保护意识都不如,园中的其他动物,真的能受到人道的对待吗?
02
这件事之初,还有人感叹,你看猴子就是这样的,天性多么残忍、顽劣。
但问题在于猴子吗?
我们愤怒的是——
为什么在一个宣扬童趣与爱的地方,这种不人道的事情却一而再地发生。
是无力感触怒了所有人。
2007年,河南郑州市动物园,同样以治理鼠患为由,曾将两只流浪猫放进猴群,《河南商报》还为此做了报道,标题就叫:“猴子爱上猫”。
当时同样有人发现问题。
一位河北的小伙子远道而来,想把猫接走。
他在照片中感知到了猫的异常,认为猫遭到了猴子的精神折磨。
作为小动物保护协会理事,他试图从动物权益的角度,说服动物园把猫移出:“从动物福利的角度考虑,猫和猴子是平等的,不能牺牲猫的权益维护猴子的利益。”
见动物园无动于衷。
他还从猴子的角度,论证猴猫不宜混居:“两个不同的物种,一旦猫携带病菌,就会影响到猴子的健康。”
但结果呢。
郑州动物园的说辞,跟今天的昆明动物园,没有任何不同。
管理员一句“不同意”,一句“和谐共处”,小伙只能灰溜溜离开。
现在猫和猴子的相处已经逐渐适应了
猫的皮毛有光泽,养得肥肥的
动物园有能力给猫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今天,如果没有爱心人士“以身试法”,那么昆明动物园两只猫的下场,大概也跟当年差不多。
1月26日,一名女子爬上昆明动物园的猴山栏杆,哭喊着要救猫:“它们欺负猫、强奸猫,我要帮它,我要跳下去!”
评论区都是冷嘲热讽——
“多大点事至于么”、“爱猫爱到脑子傻了”、“极端女权和极端动保一家亲”……
Sir不是支持这种过激行为。
讽刺的是。
如果不是故意闹大,这件事能有后续吗?
就在女子“闹事”的第二天。
1月27日,昆明动物园发布通告,说已和小动物保护协会达成协商,将采取诱捕的方式,将两只猫移出猴山。
1月28日,两只猫终于被安全移出动物园,并被送往北京,后续将交给小动物保护协会照顾。
视频中两只猫的精神状态,彻底打脸了第一次通告。
难道这就是动物园认为的,“毛色光亮,身体健康”?
据医生最新说法,两只猫都存在一定的疾病,有些麻木,需要服用精神药物。
这和长时间的惊吓有很大关系。
我们关注这个事件,代入猫的处境。
大概原因有这几点——
猫是萌宠。
今天养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哪怕不养,你也经常能在短视频刷到许多可爱猫咪。
本该被照料和宠爱的猫咪遭到虐待,刺痛了大家心中柔软的地方。
猴子是群居动物。
猴群有明确的等级和权力结构,说白了就是一个模拟的人类社会,这种群体的暴力和虐待引发我们的联想,让人毛骨悚然。
最后。
是机构的,系统性不公。
一个社会机构像机器般运转,恶已经成为了其中的常态,这个系统中无人去过问和制止。
哪怕遭到口诛笔伐依然可以安全脱责——是为了抓老鼠,初衷是好的。
身为人类,我们还可以发声。
但恐怖的在于,试想——
我们是否也可能有成为“猫”的时候?
在集体的暴力中,无力反抗,也无法求救,只能任由自己被反复践踏。
这个时候。
你或许想到《盲山》,或许想到《芙蓉镇》。
猴山的外面。
还有更加凶狠顽劣的猴子,已经学会沐猴而冠,人模人样了。
03
再一次强调。
拯救猫,救的不仅是猫。
并不是在说猫可爱就比别的动物更高贵。
我们担忧的是——
当动物园以这样的理念对待流浪猫时,又会真正照顾好其他的动物吗?
最初发现猫咪异常的网友,在帖子的结尾说:
此生我不会再去任何一家动物园。
这话,让Sir想起很多触目惊心的新闻。
2023年,一名饲养员曝光哈尔滨某动物园为控制成本,低价购进腐烂水果,每天给浣熊吃萝卜、狗粮、白菜,对动物“没事就饿一顿、打一顿”。
2020年,疫情爆发,因为公司欠薪,无人管理,湖南长沙商场内的动物园大门深锁,困在笼中的白狐啃食羊驼的尸体。
今天,除了猴猫混居,网友还发现了昆明动物园的更多异常。
2017年,昆明动物园以调整血缘为由,将一级保护动物小象莫利送到了河南一家动物园,从此莫利被迫学习动物表演,再没一天安生日子。
2022年,小象惨况被曝光,回到昆明动物园。但最近又有人发现,茉莉出现了许多刻板行为,如无意义的摇头晃脑,来回踱步。
但这个锅,其实指向的不仅是昆明动物园。
还有我们落后的动物保护意识。
BBC纪录片《我们该不该关闭动物园》,曾严肃探讨了这个问题。
两头圈养于动物园的大象都病了,分别患上关节炎和慢性足部疾病。
原因?
走动距离少,同时也没走在合适材质上(是泥土草地不是水泥地)。
尤其到了冬天,大象只能窝在空间更狭窄的室内。
此外,游客经常向大象喂食蛋糕等非自然食物,也让圈养大象比野生大象要肥胖。
压力和肥胖,是圈养大象短命的两大诱因。
一则数据,圈养出生的雌性亚洲象,平均能活十九年,而那些在缅甸伐木场每天被奴役劳作的大象,却能活到约四十岁。
英国科学家认为,几乎所有被圈养的大型肉食动物,因为活动空间过小,缺乏徒步迁徙,哪怕吃饱穿暖喝足,都会存在心理问题,进而导致刻板行为。
所以,当动物园的动物表现得迟钝和冷漠,那不是他们懒洋洋,萌萌哒。
这其实是极度的悲伤和沮丧。
今天,越来越多动物园管自己叫动物保护中心但纪录片告诉我们,这种说法经不住考验。
以北白犀为例。
1975年,北白犀第一次被带到捷克皇宫镇动物园,圈养期间,只有四只小牛出生,多年来,动物园为了增加北白犀的繁殖几率,绞尽脑汁。
人工授精?失败。
送回野外?失败。
2015年,工作人员绝望地发现,原来圈养种群的发展历史,也是物种缓慢灭绝的历史。
那么,难道动物园的最终结果,就一定是关闭呢?
纪录片没有粗暴地给结论。
它只想强调一点——
人类对待动物的方式,需要不断进化,不断反思。
于动物园,动物福利永远是首位。要丰富动物生存环境,扩大活动空间,减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最重要的是,从场地条件出发,饲养适合本地气候的动物。
我们不需要随便一座动物园,集齐斑马、长颈鹿、大象、犀牛等所有动物,将动物园变成敛财的表演舞台。
我们更不该只考虑自己的游玩感受,随意向动物投食。
这几年,我国野生动物园越来越多,几乎成了每个城市的名片,甚至一些室内的商厦里,还建起了小型动物园、水族馆。
不知不觉,我们成为世界上动物园数量最多的国家。
但这是值得欢呼的成就吗?
或许,昆明动物园对待流浪猫的方式,就为我们敲醒了一次警钟——
对动物园,我们还有太多的监管不力,语焉不详。
对动物权益,我们的社会共识,立法保护,还有太多可以进步的地方。
最后,点轻松的吧。
昆明动物园刚上热搜时,Sir想到了一则旧闻。
背景是,丹麦政府禁止了动物表演,他们收购了四头马戏团大象,并将大象的退休问题提上议会日程——
大象被买下之后,好像一直闷闷不乐,于是官员们商议,要不要把大象的好盆友骆驼也给“赎身”,陪大象一起退休。
于是,就有了这欢乐的笑场时刻。 
或许这才是我们理想中的跨物种友谊。
我们都知道,万物皆平等。
但就像《动物庄园》说的,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有的动物总比另一些动物更平等。
文明的进步,人性的进步,平等的进步,是没有尽头的。
相反,它们还常常因为恶念和欲望,一不小心就倒退了。
但正因如此。
我们才不能放弃权利的争取,对弱小的共情,对法治的呼吁。
所以。
昆明动物园,和还没被曝光的“昆明动物园变体”。
以人道之名。
我们,都在看着你。
2023年我们建了一个付费微信群,带大家认真搞钱,实现全年收入1600w的好成绩,今年打算继续搞!新年伊始,我们的目标是让群里每个人2024都能挣到30w!感兴趣的小伙伴快快添加客服微信!
2023年其中一个账户👆
有恒产者有恒心。拥有一笔稳定的资产,可以使人在瞬息万变的社会里稳住心神。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