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众熟识的新能源汽车外,还有这样一款新能源车,在出海的赛道上高速飞驰——E-bike。
从2021年开始,E-bike就如同中国的共享单车一样风靡,出现在了欧美的大街小巷。目前,E-bike在美国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欧洲更是有望超过所有汽车的销量,预计到2027年,全球电动自行车的市场总量将以大约1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图片来源:搜狗微信
据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月-7月,进口到欧盟境内的E-bike总值首次超过了5亿欧元。2023年1-9月,我国装有驱动电动机的摩托车及脚踏车出口量达1164.5万辆,出口金额为36.46亿美元。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33.85%)、北美洲(32.26%)和亚洲(26.78%)。其中,美国是最大的进口国,占总出口的27.84%。
E-bike市场的潜力是毋庸置疑的,预计到2030年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大关。
图片来源:搜狐网
E-bike持续火爆风靡欧美
E-bike(Electric Bike)是在传统自行车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搭载了以传感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配上电机与锂电池的新式自行车。E-bike综合了自行车和电动车的优势,利用“人力 ”和“电力”作为混合动力,使用户在继承自行车骑行习惯的同时,兼具轻便、快速等特点,在使用上比自行车省力,比电动车便捷,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眼中理想的出行工具。
E-bike的火热,一个直接推动力是疫情。疫情出现后,民众对拥挤的、有着感染风险的公共交通逐渐产生了恐惧,但随后人们的通勤方式从公共交通转向个人出行,整个欧洲的消费者开始倾向于电动自行车。
且随着政府对ESG理念的重视,骑行文化更受青睐,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通过补贴方式鼓励居民购买电动自行车。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规定,当前市民购买E-bike最高可获1500美元补贴;法国对购买E-bike的市民补贴最高500欧元;意大利为购买自行车和踏板车的市民补贴最高500欧元;德国政府对电动自行货车最高补贴1000欧元、电动自行车补贴500欧元。还有一些国家并不以直接补贴的方式推动市场需求,比如在英国,购买E-bike的消费者可以申请销售额30%、最多1500英镑的税收减免。
图片来源:搜狐网
对于部分欧洲消费者而言,E-bike虽然单价高,但却成了最便宜的通勤方式。再加上全球环保议题的持续增加,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相比传统燃油运输工具,E-bike使用电力驱动,减少了碳排放,并且可以通过可再生能源进行充电,满足环保需求,这也一定程度激发了E-bike的火热。
资本争相涌入
国产E-bike出海成为首选
中国是全球三大自行车供应链基地之一,早在 2017 年中国的自行车产量就高达 8800 万辆,其中大部分用于出口。另外前几年的“共享单车大战”也推动国内单车零部件及供应链在性价比上做到了极致,这是中国单车企业的先天优势。
随着中国企业在电机、电池、控制器等技术方面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在E-bike产品技术上的难点也被解决。可以说,生产一款E-bike对很多企业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如果规模较大,还能实现低成本量产。
成熟的供应链+成本优势,让国产E-bike在价格上具有了碾压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E-bike出海开始迎来黄金时代。伴随这股风潮起来,E-bike赛道的火热令其一度成为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图片来源:网易
成立于2021年的头部E-bike出海品牌Velotric,全力开发美国市场。仅仅一年时间,在2022年,Velotric就开通了美国官方线上销售渠道,花了7个月的时间将销售额提升到超1500万美元,同时重点发力线下和百多家经销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完成了A轮和A+轮融资,分别由复兴锐正资本、红点中国和光点资本领投,累计融资额超过1亿元。

同样成立于2021年的Urtopia则主打3000-6000美元以上高端产品,喊出要当“E-bike界特斯拉”的口号,成功走红美国。其首款产品在登陆众筹平台indiegogo后大受欢迎,首轮销售金额就超过了300万美元。目前在去年也完成了光速中国创业投资和DCM领投的千万美元级别pre-A轮融资。
根据公开资料,过去一年获得公开融资的E-bike品牌还有AVENTON、SURPANDA、Tenways等。其中Tenways已经融到了A2轮,最新一轮融资有钟鼎资本、腾讯、高瓴资本和阿里共同参与,股东的名单也堪称豪华。
图片来源:搜狐网
巨头扎堆,新秀涌现
E-bike作为一个风头正盛的赛道,眼馋这块“肥肉”的企业涵盖各行业。传统的国产电动车品牌里,雅迪专门研发出了多款E-bike车型,包括运动、亲自、折叠等系列,爱玛同样加入E-bike出海大军,集中攻克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市场。
保时捷、奥迪、兰博基尼、宝马、奔驰、特斯拉等汽车品牌,也都相继尝试过打造自己的E-bike。尤其是保时捷多年前发布了首款概念车后,就一直在稳健推动旗下的E-bike业务。2021年3月,保时捷联手德国自行车品牌Rotwild,推出了两款电助力自行车Sport和Cross,并在2022年进行了迭代升级,到现在继续深化着核心技术布局。
图片来源:搜狐网
小米则在2019年开始自主研发E-bike,并发布了小米云光折叠自行车系列产品。秉持一贯的高性价比定位,小米E-bike以内销为主,且走大众化路线。
市场上普遍看好大疆的入局,大疆作为全球领先的消费级无人机制造商,许多无人机的生产研发端的领先性能,例如在风力变化之下保持悬停和平衡,高精度的姿态控制技术等,或许可以衍生应用到先进的新能源两轮车制造实践中。
E-bike的技术门槛不算高,核心技术主要是动力系统(即电池、电机),以及具备智能感知、自动调节动力功能的力矩传感器。除了德国博世和日本的雅马哈等大厂外,轻客等新锐品牌也拥有自研的力矩传感器动力系统,有多年硬件研发经验的大疆想攻克这个关卡相信不会太难。
从当前曝光的信息,大疆E-bike将以高端车型为主,专攻海外市场,并瞄准运动越野场景。
相信大疆这种技术研发型企业的入局,一旦在E-bike的底层技术和产品结构上做出创新和调整,尤其是在硬件和性能上有所改变,必将成为突破市场的“错位竞争”优势。
“性价比+超强供应链”帮助国产E-bike出圈,但目前仍然处于行业探索阶段。国内乃至全球都还未出现超级巨头,这也意味着无限的机会和可能,可以预料,未来几年内E-bike 品牌们将陷入更激烈的竞争。
未来E-bike的竞争力,最终将落地在高端核心性能、更优质的骑行体验,和更为个性化的需求满足上。国产企业要想获取更大的成长空间,必须在品牌、运营和产品创新上更进一步。这样看,未来的E-bike是一个有足够想象力的行业,2.0时代已然来临。
资料来源:虎嗅、雷科技、 义乌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 极客公园、创业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