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作业减下去 科学活动多起来
1月25日,腊月十五,重庆室外气温仅3℃,刚开始寒假生活的江津区几江实验小学科学教师曹艳丽和同事们,一大早就来到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前的广场,停好车、搬出设备、搭上帐篷、接上电源……他们要为学生呈上一堂精彩的科技课。
聂荣臻元帅的故乡正是今天的重庆市江津区,作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者和拓荒者,他的精神是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与聂荣臻元帅陈列馆仅一墙之隔的几江实验小学,一直努力把科技教育打造成特色名片。
近日,重庆市江津区几江实验小学科学教师在展示科技瓶。学校供图
9点左右,阳光透过陈列馆古柏的枝叶,投射出一道道金色的光束,孩子们陆续向曹艳丽的“摊位”聚集,一位外卖小哥将电动车停在广场台阶上驻足观看,两位广场保洁阿姨不断地朝他们张望,十余名刚结束晨练的老年人也来围观。
“可以用验电球来检测材料是不是导体吗?”“可以。”“谁敢来触摸验电球?”“我,我,我!”……
此起彼伏的问答讨论声充斥广场,30多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小学生们,在一个多小时的科学课上,收获颇多。
专程赶来为孩子“捧场”的市民肖先生说:“之前还有些顾虑,担心孩子在公共场所参加活动会怯场,看来这种担心多余了。”
“湿手不能去碰插线板,因为水也是导体!”“下雨的时候不能在树下躲雨,因为大树容易被雷击中!”从科学知识普及到科学实验展示,学生在科学课上体会到在知识海洋中遨游的快乐。“书面作业减下去,科学活动多起来,让每一个孩子对科学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我们最高兴的事情。”曹艳丽介绍,享受“获得感”、增添“荣誉感”、产生“自豪感”,是持续两年“送科学”进社区的宝贵收获。
寒假里,父母没放假,孩子在家无人管,怎么办?几江实验小学校长吴鉴告诉记者,学校地处江津区城乡接合部,学生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师们一直在用心琢磨如何让学生假期过得充实有意义。
几江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傅博鳌的妈妈说:“先前想着孩子书面作业少了,每天会不会抱着手机玩或者看电视,但学校提前把这些都考虑到了。”
江津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徐宁告诉记者:“对孩子来说,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可能改变的是孩子一生。”在这样的思路引领下,两年来,江津区四牌坊小学、几江实验小学、双福四小等10余所学校在假期开展“送科学”活动百余次,让成百上千的孩子从中受益。(中国教育报记者 杨国良
冬令营里学知识 生物王国探奥秘
寒假期间,天津师范大学生态记忆展馆里格外热闹,该校生命科学学院举办的生物学探究冬令营科普活动在这里举办。DNA提取、微生物培养、显微观察……来自天津市多所中小学的30名学生在大学生志愿者指导下,与生物科学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人的唾液中充满了细胞,而细胞中含有DNA,盐的加入可以使DNA变性聚集……”天津师大生命科学学院自然观察工作室科普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一边为孩子们演示操作过程。孩子们紧紧盯着大学生志愿者的操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实验细节。
近日,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在指导中小学生开展DNA提取实验。学校供图
活动中,孩子们进行了DNA提取等实验操作;在微生物培养环节,他们亲手配制培养基,观察自己双手上细菌的生长情况……此次冬令营课程涵盖分子克隆实验、微生物培养、微小生物显微观察等多个方面内容,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亲自参与实验操作,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同时也对生物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为期5天的冬令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的大门。老师带领我们在大学校园里采集到很多种子,悬铃木、海棠、银杏……正是这些平时不起眼的种子孕育了大自然的万物。”天津市河西区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姜思齐对“种子百宝盒”活动印象深刻。
“观察微生物、植物切片,探究鸟类的生活习性,自己动手培养菌群……通过参加冬令营的活动,那些从课本中了解的生物知识一下子具体生动起来。”天津枫林路中学七年级学生张承佑说,“这些天,我学到了很多生物科学知识,希望以后每个假期都能有机会参加类似的科普活动。”
“蝴蝶的翅膀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怎样辨别大自然中的蘑菇是不是有毒?”在自由提问环节,孩子们化身“十万个为什么”,抛出千奇百怪的问题。大学生志愿者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一一为孩子们解开心中的疑惑。
“在冬令营开营之前我准备了很长时间,尽可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更好地进行讲解。”天津师大大学生志愿者孟繁奕说,“希望以后能够经常参加此类活动,在科普实践中继续磨炼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该活动指导教师、天津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闫春财表示,此次生物学探究冬令营科普活动不仅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学习生物知识的机会,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走上讲台锻炼自我、服务社会的平台。“以后我们还会举办更多生物探究科普活动,为普及生物科学知识贡献力量。”中国教育报记者 陈欣然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24年1月30日01版
责任编辑|赵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下方图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中国教育报好老师APP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