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中国  / 图)
全文共1266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 不可否认,在公共空间中,个人权益应得到尊重和保障,但我们维护私权利,也应在尊重他人权益的前提下进行。而要让这种微妙的平衡不被打破,就需要每个人设身处地用心维护。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陆玄同
责任编辑|温翠玲
2024年为期40天的春运拉开大幕。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运期间,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的营业性客运量将达18亿人次,自驾出行客流约有72亿人次。在这样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公共权益与私权利的边界。
近日,一则“女子列车吧唧嘴3小时大爷崩溃”的视频在春运首日冲上热搜。从视频中看,大爷情绪激动地问列车员,“她这得吃到什么时候呀?吃一天吗?”还不等列车员回应,女子接话称,“就问问你,我能不能在车里吃东西?我没吃饭饿了,吃点东西怎么了!你管我吃多久,我吃饱了就不吃了呀。”列车员先安抚了大爷,然后劝说女子不要再吃了,可女子根本不听劝说。大爷无奈,提出换座位的诉求,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大爷换座。
看似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到春运这个大环境里,我们便不能等闲视之。女子有吃东西的权利,大爷也有不被打扰的权利。列车上并没有规定不能吃东西,也没限制可以吃多少长时间,但公共空间里有很多约定俗成的秩序准则,我们享受私权利应该有边界意识。比如视频中的女子,连续三个小时吃东西,还吧唧嘴,这本身就影响到他人了,漫长的旅途,搁谁也受不了。从视频中看,大爷也是实在受不了,才寻求列车员帮助的。也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他很克制,因此双方也没有起冲突。但以往诉诸媒体的“霸座”“因小孩吵闹”引发冲突的例子就不少,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长时间保持克制的。
从结果来看,这是一个不了了之的结局,很无奈但也很现实。把视野放到整个春运,这本身就是一场社会叙事,强调人文关怀,铁路等交通运输部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在不断满足更多个性化服务需求,让人们能都走得安全,走得舒心。但同时,高铁车厢如同其他公共空间一样,是一面多棱镜,既映射个人行为,也反映社会心态。不可否认,在公共空间中,个人权益应得到尊重和保障,但我们维护私权利,也应在尊重他人权益的前提下进行。而要让这种微妙的平衡不被打破,就需要每个人设身处地用心维护。
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空间里,自由也意味着约束。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由人,但处在公共空间,就有公共属性。要保障公共空间的和谐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就需要我们做出相应让渡。我们行使权利不一定要颐指气使,为所欲为,而是要以不伤害和不影响他人为限度,否则公共文明如何塑造?尤其是春运这样人员复杂、诉求多元的环境,每个人的权益不可能都同时满足。这就需要人们强化自我约束,彼此相互尊重,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文明的公共空间,大家的私权利和公共文明才不会起冲突,才能让回家的路更温馨,也更舒心。从这件事上看,“大爷最后忍无可忍,去过道站着了”,虽然无奈,但也不失为一种理性选择。
(作者为广州市民)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