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五天的线下营结束后,老师们之间戏谑:“累不累?还带吗?”
我很坚定:“带!
不得不说,这期间和孩子们在一起有太多触动,短短五天就能看到孩子身上的无限潜力,能够化解掉那些表面上的吵闹、不配合、团队沟通等问题。我始终觉得和孩子接触,除了平视之外,也会在各种细微之处观察到儿童的神奇与那种时刻提醒作为成人似乎已经忘掉的“真诚”
可以说,他们闹得很真诚,但面对各自的问题、团队的问题也探讨地很真诚,每个人都在这段时间里有了明显进步,哪怕发生在意识层面,这也却是我个人更看重的,因为观察孩子成长不再是冰山的表层,而是能清晰地往下深入,成为改变的第一步
我有自己的独立人格
但我也是团队里的成员
我们面对的是2-3年级的孩子,他们也是新时代非常有个性的孩子。其中有一部分孩子受过C计划线上课程的训练,非常有主见,并且在和他人沟通时可以换位思考。
当然,也有的孩子就像纯粹的原石,饱含着这个年龄孩子的品性:想要积极展示、更相信事情经过自己的手做得会更好、不太会在团队沟通里使用更合适的表达方式。
同时,也会经常出现大家其实都是为了团队目标,但各有各的表达从而导致了分歧,此时需要停下来让每个孩子有机会阐述自己的看法,最后求同存异。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有些时候,也不用特定想着非要实现活动目标,也许反而不如让孩子们结合团队里遇到的实际问题来共同协商解决更有效,也就是所谓的“干中学”,这也是国际教育大师约翰·杜威的“生活即教育”理念
/ 思辨线下营照片 /
在夏令营的五天磨合中,我最大的感触莫过于孩子可以渐渐做到既保持自己的想法,也去“聆听”他人说法的合理性,真正开始体会什么是“团队合作”。比如,在最后一天的“说服力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就遇上了“意见不统一”、“到底购买什么商品菜会更能销售出去”等问题。这期间,有一个小朋友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发言机会或是被其他孩子的积极讨论给埋没了,就独自生闷气并且不愿意参加后续的活动。
坦诚地讲,如果发生在第一天,恐怕会演变成集体的小事故,其他的同学可能会指责这位小朋友的不配合,不过正是因为在这五天的不断复盘和讨论,小组里的队长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马上尝试和这位孩子沟通。
但是,由于情绪的积累,这个孩子还是拒绝了,能看出小组的其他成员和这个孩子即将就要形成对立关系,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有孩子提出了听听他的想法是什么?有没有参考性?除了饮料之外是不是还有什么商品是大家没有想到但可以提供销售思路的?
/ 思辨线下营照片 /
最后,那位小朋友得到了机会展示自己的看法,小组内进行了内部沟通和调整,最终带着共同接受的2类产品思路去购物和实践,完满解决了本次小组任务危机。而在后来的复盘过程中,大家也感谢了这个孩子提出的思路,的确在实践中帮助到了小组。所以,整体过程观察下来,团队里每个人保持自己输送新鲜想法的活力,也在合理的讨论中选择谦让或者兼顾方案,这是他们自己在一次次活动中摸索出来的最佳小组沟通模式,不得不说让人欣喜万分。
我很努力,
可有些结果未必是我要的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他们是不断被外在环境塑造的,别人的评价某种意义上会对孩子影响很大,这其中来自家长、老师的权威影响比例最大,其次就是身边同伴的影响。
所以在难得的线下营碰撞中,我觉得孩子们也在通过他人做镜子,来观察自己在社会组织内的角色。有的家长可能期待孩子是领导者,在我们的活动中,这个年龄的孩子当然想更多表现出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因此往往在团队里非常努力。但我们知道努力有时候不代表你会马上被认可,这时候孩子就会遭受挫折。而“如何面对挫折”是在这次线下营中孩子们不断在去锻炼和复盘的课程
/ 思辨线下营照片 /
比如在我们某次外出挑战中,需要让孩子完成采访任务——“面对负面情绪是否路人有合理的解决方法”,之前一直目标明确、积极主动的孩子这次也想主动承担更多任务,可在任务的推进过程中发现不是所有的小伙伴都和她一样积极,她就很郁闷,在复盘的时候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但引发了其他小伙伴的辩解:“我们没有不做什么啊,我们也在努力啊!”后来,在一次外出时,她出于好心想提醒同组伙伴安全问题,但其他孩子可能甩手不听,她感受到了自尊受损,哭着在助教陪伴下回大本营了。
在助教的耐心询问下,她进一步表达了其实更担心由于自己没有当好这个队长,而导致他人的不安全行为被扣分,而同伴的反应只是其中的导火索。很遗憾,到最后营会结束,这个孩子还是不太理解为什么别人不能和自己一样努力,不过她在情绪过后一直都没有放弃过,这取决于后面我要说的成就感给她的支持,毕竟她努力之下是有结果的,能帮助到小组
/ 思辨线下营照片 /
不过,那些努力之后没有好结果的情况,孩子会如何面对呢?我们的孩子也遭遇了“说服力训练”比赛败北的挫折:其中有个队伍在规定时间里只卖出去了一瓶水,回来之后大家都意志消沉,复盘的时候也无精打采。
这个状况其实才是原本生活的真实,孩子能不能接住呢?答案是他们在互相评价的环节里,得到了来自竞争对手的真心称赞:“你们晚走了十分钟,本来时间就很赶,我看到你们到最后都没有放弃呢!”助教老师也说:“最后卖出去的那瓶水是团队里原本最不可能开口叫卖的孩子,在最后的时间里毅然站了出来。”而采访那个孩子的时候,她说我想这时候团队需要我,我只能尽我最大的努力。
这些普普通通的话却让我的心都沸腾了!是啊,竞争之下也有美好的友谊之花,小组内的人虽然受挫但还是没有放弃,也得到了对手的致敬和老师的肯定。所以生活里未必结果都是让人满意的,帮助孩子看到这个可贵的过程,我觉得意义更大。
请多多给孩子成就感吧!
最后来说说“成就感”。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真的对孩子不太友好,从思维到行动,我们更倾向于看到孩子“没做好的”,却忽视了“已经做好的”。
我举一个在“情绪日”训练的时候非常打动我也让我无比心痛的例子。当时我们在讨论,一个原来成绩是90分左右的孩子,后来经过非常努力的学习,终于考到了99分,如果你是ta你会感觉如何呢?班上有80%的孩子都表达好可惜哦,还差1分就是100分了!我问孩子们,那ta努力增加的9分呢,孩子们还是觉得差1分更可惜。写到这里,我不知道大家看了什么感觉?从某个角度说,我们的孩子都很上进,从另个角度说,他们是否也需要看到自己真的做得很棒的地方呢?
/ 思辨线下营照片:课堂观察 /
我们这次的活动有不少需要孩子在真实场景里进行挑战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要和路人沟通新闻真假,尝试分辨环境里的真伪信息,在指定时间里完成不少任务以及说服销售挑战等等。之前我们的观察里就发现不少孩子是很畏惧这样的直接挑战的,这不像书里,有一个所谓的正确或者标准答案,而是要在实际场景里随时调整和应对。所以“如何跨出第一步”,不仅是这次课堂中的,也是以后人生的很多次第一步的勇气,就在这样的活动里慢慢发掘出来
我现在还记得第一次挑战的时候,有的小组里孩子你推我让,大家都不敢做第一个上的人,同时内心也非常羡慕团队里那个“第一人”。不禁让我想到了当初那个冲下体育场扑倒梅西怀里狂奔的孩子,回到孩子们现在的行为,我真心觉得很多时候孩子就需要那么临门一推。
我永远都记得当时间越来越近,孩子在观察他人和自己内心挣扎之后终于——挑战成功一人,记录了路人的回答。回程的时候她一直眼里有光地说:我做到了!我采访了一个!!!那种狂喜的感觉,就是我们所谓的“成就感”,孩子是会遇到挫折,可一旦有机会得到支持,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那是绝对难忘的,也会成为ta回忆里的一次美好印记,不会马上让ta就改变,但会成为ta日后可能跌倒了再一次站起来的动力
这五天,我想可能只是孩子生命中的一次快乐与泪水交融的体验,但埋下了日后在团队里、个人评价与自我肯定时思考与判断的种子。这也是设计活动的初衷,在C计划一直感受到的是对孩子的用心,和家长的高度沟通与合作,始终坚持包容、多元与平视孩子,希望也能通过这篇记录将这些感触传递出去,让生活多一份小确幸。
作者:小塔
毕业于厦门大学,10余年中小学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和教学经验,被称为“孩子王”

最新课程
想要参加类似文中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营?
点击图片报名:
/⬆️部分场次已招满,立即报名享受最低优惠价,锁定营位/
孩子可以收获什么?
思辨推理与信息素养技能。学习区分事实与观点、学会提问、质疑、推理等思辨技能,让孩子结合生活场景学会灵活应用,更理性、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初步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
情绪认知与非暴力沟通技能学习情绪认知、非暴力沟通等沟通和情绪管理技巧,树立健康友善的人际互动,理性探索交往的礼仪和规则
理性表达技能初步学习说理表达、基于需求梳理观点等理性表达技巧,并通过场景演练进行公共表达,增强观点的说服力。
服务咨询:
咨询客服二维码⬇️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微信咨询。老学员可向客服小思咨询。
推荐阅读
    点在看 不焦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