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南风窗执行主编 李少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大历史之中的孔子临川一叹,闪现的却是人生最真实的样貌。转眼之间,2024年的第一个月又将成为历史。
人确实是生活在大时代之下,但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人的人生,永远是具象的、会感觉并不高远的目标,又可能总是相距渺渺。
有人一直在努力,想给家人买一套房子,让安全感如温柔的浪花,有节奏地始终轻吻;有人持续地奋斗,希望自己的禀赋和才能抵达一个日常发亮的位置,被看见,被肯定,并且能够让自己生活得更有尊严;也有人没有清晰的追求,但愿平平淡淡,安安稳稳,“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但任何时期都一样,一切看似平凡的愿望都不是水到渠成,具象的日常,时有不安、沮丧与愁怀,难免困顿、畏缩与踟蹰。
《刺杀小说家》剧照
正是这些东西构成了人生,它们也正是需要被体察的生命体验。普通人的人生并不宏大,而世间多是普通人,壮怀激烈、栏杆拍遍,毕竟是少数人的经验。
前现代社会里,数千年来,绝大多数人的一生追寻就是食能果腹,衣可蔽体,未敢奢望更多。所以不必幻想穿越到什么朝代,如果身份是普通人,一切朝代都不美好。进入现代,有了更开阔的眼界、更大的可能性,更容易闪闪发亮,也有了更多欲求,但最宏大意义上的幸福,描述的始终不是少数的巅峰状态,而是看上去庸常、平淡、没有冲动,但很快乐的众生日常。
现代与前现代的区别是,多数人有条件生活得更安全、更充裕、更快乐,也更从容——如果一个社会愿意为这种目标去真诚付出的话,条件就会转化为现实。
但现实让人担心,社会可能日益变得不那么在乎普通人的快乐,不那么在乎普通人的生活感受,具体鲜活的个人在其中变得越来越微缩,变得模型化。模型往往是一种假设。
人们可能时常会有一种感觉,那些有结构、有逻辑或者成系统的叙事,越来越不在意普通人的日常了。日常的不安、沮丧与愁怀,困顿、畏缩与踟蹰,这些最真实的生活细节,渐渐地不能构成有意义的表达。它们依然存在,但都碎片化并且娱乐化、玩梗化了。一般人的生活内容、情感状态,与严肃的公共讨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几乎成为了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
可能有些费解,也可以表达得更俗但更清晰一点,那就是:我们在严肃的时候很少讲人话,而讲人话的时候很少严肃。
《繁花》剧照
我有时置身一些正儿八经的场所,却发现自己越来越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一套自创的词汇系统、句式系统,跟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是八竿子打不着,但其中有些人却很确信自己是为了更大范围的利好在说这些话,做那些事。不得不说,这显得很怪异:有的人认为自己在替很多人操心,而“很多人”却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倘使想说一些听得懂的话,则会显得格格不入,变成一个尴尬的存在。
上面这些话,你可能也无法完全听懂,因为我也变成了那种正儿八经的人之一。人间,经常像一个反复无常的海,有时风和日丽,转眼怒涛狂啸,于是我也产生了一种困顿、畏缩与踟蹰。所以年岁滋长,会令人更喜欢王家卫,恰如《繁花》受到中年人的偏爱,因为王家卫在美丽光影当中有一种模糊、跳跃、不确定、不在乎,也可以说是一种滑头吧。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新的一年,也只有366天,承载不了太高远的想象,我们可以从好好说话开始改变。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END-
编辑 | 苏米

新媒体编辑 | 非利亚
排版 | 菲菲
南风窗原创访谈节目
 《致敬实干家》 
人生如远征,致敬实干家。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magJiang
2024年南风窗杂志全年订阅
点击图片即可直接订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