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 有深度 有广度
就等你来关注
主编:丹尼尔 | ID:MRDANIEL777
编辑:La rose | 图:Google
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契克森米哈,曾提出过「二十世纪最大的困惑」:为什么现代人类拥有高度发达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明明应该更幸福,却还是深陷各类精神疾病和情绪问题?
这两位心理学家困惑的是,在二十一世纪依然存在着,甚至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那么,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1990年首次引入的图式疗法,以及这种疗法所定义的18种木马图式,或许会给予解答。使用电脑的人都知道,电脑中木马病毒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木马病毒中的「木马」之称,最早源于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战争。
大约公元前13世纪,希腊人联合攻打坚固的特洛伊,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就使出了木马计。将希腊士兵藏在木马中,然后大部队假装撤离,等到特洛伊人不知内情的将木马挪到城内后,木马里的士兵里应外合,制造了整个特洛伊覆灭的悲剧。
即便强悍如特洛伊城墙,也抵不住内部潜入敌人,更何况我们每个普通人?
倘若在童年成长的过程中,就已经植入了特定的木马图式,成年后又没有加以辨别和去除,自然会被病毒操纵,摧毁一个人的心理和身体,斗志和意制,破坏人的「内稳态」平衡。
所以本期推文,介绍18种木马图式,以及相应的图式疗法。或许会给你带来帮助和启发,让你对自己的生存和思维模式,有更清晰的认知,从而找到对症下药的办法。
NO.01

情感剥夺图式

陷入情感剥夺图式的人,会有一种感觉,自己的情感需求似乎永远不会得到满足。主要是因为童年时期,自己在合理范围内的情感支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
这种模式可能是由于父母距离较远,且没有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父母可能是善意的,但一个性格敏感的孩子,会有严重的缺失感。三种主要的剥夺形式是:
  • 养育剥夺:对亲密关系、爱与被爱的需求被剥夺了。缺少来自父母或他人的关注、慈爱、温暖或陪伴;
  • 共情剥夺:被理解和宽容的需求被剥夺了,缺少来自他人的理解、倾听或相互分享感情;
  • 保护剥夺:自幼年时被保护,以及感受安全的需求被剥夺,缺少来自他人的指导、引领或建议。
陷入这一木马图式的人,可能存在以下3种适应不良的反应:
  • 屈从:选择情感拒绝的伴侣,不要求他们满足自己的需要;
  • 回避:完全避免各种亲密关系;
  • 过度补偿:做事情时,情感上需要伴侣和亲密朋友。
NO.02

遗弃/不稳定图式

如果你总是害怕被抛弃,觉得与其他人的联结,是不稳定和不可靠的,那遗弃/不稳定图式,便是你的主要图式之一。
这种图式的人相信,这世界上的情感都是不可靠的。今天信誓旦旦的誓言,他日就是伤害与背叛。而产生这种图式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幼年或童年阶段,没有获得持续的情感支持、情感联结切实的保护。
比如,因为童年时家庭突发变故,重要的监护人发生意外或病逝,或者父母等养护人,没有满足幼儿正当且基本的需求等,都会导致患者陷入这种木马图式。
陷入这一图式的人,存在3种适应不良的反应:
  • 屈从:倾向于选择不遵守承诺的伴侣关系,并在发生背叛时选择隐忍和委屈自己,长时间沉浸在有毒的亲密关系中。
  • 回避:避免爱情伤害的最好方式,是从未开始。会选择避免亲密关系,当感到孤独时,往往选择其他有瘾方式进行排解,比如过度工作,沉迷酗酒或网瘾等,借以逃避内心伤害。
  • 过度补偿:缠着伴侣,使伴侣感到窒息以致其离开。即使与伴侣短暂分离,也会激烈地抨击伴侣。
NO.03

不信任/虐待图式

这个模式指的是当事人认为,他人会利用、伤害、欺骗、贬低或虐待自己。于是,要么常常感觉,自己受到了故意的伤害、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极端的忽视,陷入自己总比他人吃亏上当的受害者心态中。
要么就是陷入过度补偿心态中,往往在别人还没有行动的时候,就会想到先发制人或事后报复。并为自己的极端行为,寻找理由和借口,合理化自己的行动,放大或歪曲别人的恶意。
陷入这一图式的人,同样存在3种适应不良的反应:
  • 屈从:选择有虐待性的伴侣,并允许和默认虐待发生;
  • 回避:为了避免变得脆弱,会选择避免信任任何人;
  • 过度补偿:利用并虐待别人,并合理化自己的举动。
治疗师在治疗这类人时,需要让患者感到自己是值得信任的、诚实的、真诚的。因为只有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后续治疗才能真正有效进行。
NO.04

社交孤立/疏远图式

陷入社交孤立/疏远图式的人,常常会有一种感觉,自己无法融入社会,也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
这种感受未必真实,大多是由于在幼年时,和别人不同的经历所引起的。比如因为出生单亲家庭,或因为家庭贫穷被孤立。长此以往,会有一种不属于任何集体,也无法引发他人共鸣的感觉。从而陷入一种社交孤立,或者疏远人群的生活。
陷入这一图式的人,可能存在3种适应不良的反应:
  • 屈从:在社交集会场合,过分关注与他人的差异,从而导致不断陷入确定偏差,更加固化自己的想法;
  • 回避:为了避免被孤立,选择回避社交情境和社交群体,离群索居;
  • 过度补偿:为了适应群体,勉强自己迎合他人,无法在社交中获得快乐,成为变色龙或者假笑者,常常感到身心俱疲。
治疗师在面对这类人时,通常需要细心观察患者,找到共同点。而陷入这类模式的患者,可以试着纠正自己的思维模式,尽可能寻找自己与他人的共通点,并明白保持不同也能和谐相处。
NO.05

缺陷/羞耻图式

一个陷入缺陷/羞耻图式的人,往往是源于父母不良教养方式的灌输,比如父母采用一种贬低式说教,挫折教育,让孩子始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将什么过错都揽在自己身上。
长此以往,挑剔苛刻的父母,必然造就一个敏感多疑,总是陷入强烈羞耻感的孩子。这类孩子总觉得自己糟糕、多余、差劲、无用、自卑、无能,充满缺陷和不满,一旦暴露自己的缺点,就会导致他人的疏离,厌恶和不再爱自己。
陷入这一图式的人,可能存在以下3种适应不良的反应:
  • 屈从: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自我轻看,会选择总是贬低、批评和拒绝自己的朋友和伴侣;
  • 回避:避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为了逃避不安,拒绝他人接近,以及拒绝陷入亲密关系;
  • 过度补偿:由于创伤造成应激反应,导致对他人的批评、拒绝、责备高度敏感,即便别人有口无心或者出于好意,也会陷入高度敌对和防备状态。
还有一种较为软弱的过度补偿表现为,即便别人有问题,也拒绝批评和责备他人。陷入此种图式的人特别害怕冲突,回避问题。
NO.06

失败者图式

如果孩童幼年时,达不到父母的标准就被认为是废物,得不到第一名就被打击。那么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就是失败者。
陷入这一图式的人,存在3种适应不良的反应:
  • 屈从:用一种不认真的、随意的方式完成任务,最后归结于自己是愚蠢的、笨拙的、没有天赋的、低人一等的,从心理上屈服于自己是无能的。
  • 回避:避免工作挑战,习惯性拖延任务,不敢面对和正视机遇和挑战,为了避免失败和失望,他们完全避免努力;
  • 过度补偿:会不停地驱使自己,要求自己每次必须达到理想成绩,也许会成为一个「高成就者」。但不断施压的后果,是导致最后的情绪崩盘和坍塌。
NO.07

依赖/无能图式

这个图式指的是孩子即便成年后,也觉得无法自强自立,无法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独自处理好日常事物。比如照顾自己,解决日常问题,处理危急事件,接受和适应新角色等。
这种人心理上没有断奶,非常依赖父母做决定,以及承受自己生活的风险和挑战,经常陷入习得性无助中。
一般来说,陷入这种模式的孩子,大多是因为父母习惯性大包大揽,不去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导致孩子容易陷入依赖并变得无能。
拥有这一图式的人,可能存在3种适应不良的反应:
  • 屈从:让重要的人,比如父母或配偶等,决定自己人生的重大决策,以及其他决定;
  • 回避:避免接受新挑战,学习新事物,面对新境遇,比如,独自去远方读书,学习驾驶等;
  • 过度补偿:凡事都靠自己,从来不寻求任何人的帮助,习惯性走在依赖的对立面。因为不会寻求帮助,从而导致很多事并非最优方案,停留在自己舒适区。
NO.08

对伤害与疾病的易感性图式

总是容易放大疾病和伤害,总感觉自己可能得绝症,抑或世界末日很快就要来了。对于人类前途有着莫名的悲观和绝望,并总陷入一种精神上的紧张和压力。
拥有这种图式的人,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灾难有一种放大化的恐惧。并担忧自己无法解决,处于失控和崩溃边缘。而让他们担忧的问题通常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
担心意外性灾难,比如飞机失事,电梯坠落,大楼坍塌,遇到犯罪分子,地震和洪水,或担心外出患上传染性疾病等。
陷入伤害与疾病易感性图式的人,通常是因为童年时活在惊恐与不安中,比如他们的父母为了规避孩子触碰危险和伤害,就不停的恐吓孩子,不断灌输这个世界充满危险等信号。孩子成年后,也容易采用极端的措施来进行自我保护。
NO.09

纠结/未发展的自我图式

纠结/未发展的自我图式,指的是与一个或多个重要的人,有着过分的亲密和依赖关系,或因为过多的情感卷入,而伴随着牺牲个性和人格的完整发展。
陷入纠结/未发展模式的人,通常伴随着一种认知,如果没有来自重要的人支持,或者如果没有人爱自己和了解自己,活着就没乐趣和意义。
这种没有边界感或过于感性的认知,让他们经常体验到迷茫、空虚、失败,没有方向,甚至迷失自己。极端情况下,患者在自我意识严重缺乏的时候,甚至会质疑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陷入这种图式的人,通常是来自童年时期,父母或保护人的控制、虐待,以及过度保护造成的,以至于孩子失去了自我发展意识,或者获得独立健全人格的机会。
NO.10

权利/夸张图式

这个图式指的是,有些人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过分夸大自己的优势,例如财富、权利或地位等。陷入这种图式的人,为了寻求权力和控制,享受特殊的权利和优待,往往过度关注等级优势。
他们相信优秀的人,可以不受一般互惠原则的约束,可以做任何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甚至在竞争的情况下,不去遵循公平公正法则,试图控制和打压他人,缺乏基本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拥有这一图式的人,存在3种适应不良的反应:
  • 屈从:习惯吹嘘自己的成就和人脉,为方便自己而欺负他人;
  • 回避:回避那些使自己平凡、不优越的情境;
  • 过度补偿:过分照顾别人的需要。
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抚慰患者脆弱的一面,不强化患者权利的一面,坚持共情并设置界限。并尽可能给患者给多的情感支持,而非权利或地位上的关注。
NO.11

缺乏自控/自律图式

缺乏自控/自律图式,指的是一个人在自我控制能力上有欠缺,比如情绪控制能力,抗挫能力等。他们往往喜形于色,意志力看起来很薄弱,习惯回避痛苦、冲突、对抗、责任等,这些回避以牺牲自我满足感、承诺和完整性为代价。
陷入这个图式的人,无法做到隐忍、坚韧,以及喜怒不形于色。极端情况下,很可能出现犯罪或成瘾性行为等。
拥有这一图式的人,可能存在3种适应不良的应对反应:
  • 屈从:轻易放弃例行任务;
  • 回避:逃避工作、逃避承担责任;
  • 过度补偿:变得过于自控或自律,变态级别的苛刻律己。
NO.12

屈从图式

这是一种因为觉得自己被强迫,而过度将控制权交给别人的图式。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避免冲突、愤怒或被遗弃等。
拥有这种图式的人通常会认为,他们的经历、观点、感受和欲望没有其他人的重要。久而久之,屈从会导致怒气积压,从而导致不良行为,如被动攻击或愤怒爆发等。
类常见的屈从形式包括:压抑自己的喜好、决定与渴望;抑制情绪:压抑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愤怒等。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正视自己的反抗行为,学会识别愤怒和发泄愤怒。因为情绪问题,一定是堵不如疏,压抑不如表达。
NO.13

自我牺牲图式

陷入自我牺牲图式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过度聚焦于他人的需求满足,甚至为了帮助他人而牺牲自己的需求。这类人害怕给别人添麻烦,下意识担心拒绝别人会显得自私,并常因为没有满足别人而内疚。
但长期这样做会导致一些不好的后果,比如为了防止别人痛苦,往往让自己陷入痛苦;比如对别人关注度过高,导致自己过于细腻敏感多思多虑;
而且长期付出没有回报,或者需求一直得不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容易滋生怨恨和绝望,从而走上极端。选择避免人际来往和人情付出,甚至会选择只索取不付出,这是自我牺牲图式里的人,长期适应不良后的回避和过度补偿反应。
为此,患者需要学会设置边界,学会优先保护自己的情况下,有前提性和有节制的付出与帮助他人。
NO.14

情感压抑图式

陷入情感压抑图式的人,为了避免别人的反对、自身的羞耻感或对冲动失去控制,强行抑制自己的行为和情感。过度抑制自发的行为、感觉和语言交流。
比如,抑制愤怒和攻击;抑制正性冲动,包括激动和爱恋等;过分强调理性,而忽视感性;以及难以表达脆弱、自由沟通情感和需要等。
屈从的人,会时刻保持沉着冷静的举止。很少展现自己脆弱的一面,也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或感受。回避这的人,则会回避讨论和表达感情的情境,尽可能避免亲密关系;过度补偿的人,会努力适应社交生活,即使感到很勉强和很不自然。
患者意识到自己拥有情感压抑图式后,要学会鼓励自己表达真实的情感,降低对他人反应的期待,遵从内心的诉求。
NO.15

寻求称赞/认可图式

寻求称赞/认可图式,指的是过分关注于赢得他人的称赞、认可、注意力,甚至于以牺牲自我的真正需求和自我意识为代价,来获得他人的认可、关注和赞誉。
这类人的自尊感,主要依赖他人的反应,而非自己的自然喜好。所以往往过分重视社会地位和外在条件,把它作为获得认可和接受的一种手段。
拥有这一图式的人,往往只做那些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事。或者避免与那些吝于赞赏,不善言辞的人互动,因为他们需要言语上的称赞和认可。
如果意识到自己陷入寻求称赞/认可图式,就需要关注核心的自我需求,放低对地位、外表和财富这些表面的追求。在做每件事之前,不是问别人想要什么结果,而是问自己想要什么。
NO.16

消极/悲观图式

陷入这种图式的人很难享受生活,因为他们总是关心不愉快的事或杞人忧天。
总是容易看到生活的阴暗面,比如痛苦、损失、失望、冲突、内疚、怨恨、未解决的问题、可能的失误、背叛、可能做错的事等。对那些乐观、积极,充满希望的一面,习惯性削弱关注或忽视。
长此以往,这类人在面临很多人生选择时,容易放大对工作、财务、人际情境方面的悲观预见。容易害怕和恐慌会出现的错误和失败,并容易因为点滴失误而陷入糟糕的心境,从而表现出担忧、抱怨或优柔寡断。
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趋势,可以试着在想到一个消极性问题时,反向思考可能有的积极结果。按步骤推导和促成最终成果,反复几次,就会构建积极思考和有效行动的习惯。
NO.17

苛刻标准/吹毛求疵图式

这个模式指的是,为了避免批评和争议,陷入该模式的人往往事事追求完美,过度关注细节,过分追求时间和效率等。
这样做导致的典型结果是,感到压力,做事的节奏难以慢下来。从而带来对快乐、放松、健康、自尊、成就感和满意关系方面的破坏。
陷入这种模式的人,往往有更高的内在标准要求,从而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压力。然而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具有缺点和天性。正视自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非机器和模板,会让我们放松很多。
日常生活中,尽量追求随意且宽松的氛围,鼓励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完美,并将其视为自己的特征和性格,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寻求平衡。
NO.18

惩罚图式

这种图式的人认为犯了错就应该接受严厉的惩罚。他们往往挑剔又冷酷,对那些没有达到自己期望或标准的人,包括他们自己,都会感到厌恶和生气。
无法忍受任何不符合内心标准的动作,对事物按部就班的发展没有耐心。过度的苛刻,让他们不去理性看待和分析现状,反而因为无法忍受不完美,不愿意共情,而难以原谅自己或别人的错误,陷入精神和情绪内耗,从而恶性循环。
陷入这种图式的人,要对自己的苛刻态度保持警醒。最有效的办法是接近那些宽容随和的人,观察和参照他们的处事标准,不要将想当然的要求定义为唯一标准,会帮助我们更好与他人相处和生活。
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格主要是个人、行为、环境三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个人的自我调节、预见未来、自我反省和自我组织,都有影响自己行动的力量。
所以,重要的不是你被养成了什么模式,而是你渴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是自身的结果,你已经成年,足以扭转方向盘,决定自己的道路。
Reference
1. QUICK AND DIRTY TIPS| 18 Beliefs That Are Ruining Your Life
2. MEDIAFEED| Are these beliefs ruining your life?
3. PSYCHOLOGY TODAY| 18 Schemas That Change the Way You See the World
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能拿下一座城池更伟大
|彼得前 3:4|
只要以里面存着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
这在 神面前是极宝贵的。
© Copyright
丹尼尔主编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 广告 -
THEMRDANIEL
ARTPROJECT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