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29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与面对面交流不同,打电话时我们看不到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等,无法知晓对方的态度,没有及时的反馈可能会增强双方的不安全感。
来源 | 辅导员娘亲
最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越来越“害怕”接打电话,这个电话也包括微信语言,甚至于有时候看到语音一响,都是咯噔一下。
当我把这个现象和学生在微信分享时,结果得到了大家的很多认同,他们也表示,能用微信文字的时候,坚决不打电话,觉得没有经过同意拨打电话会被冒犯到。
有几个同学说自己是社恐,觉得微信文字更安全,不像语音电话那样暴露太多。但是我本人算是一个社牛吧,为啥也会有这种感觉呢?
对于我而言,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我觉得电话交流的形式比较直接,用微信文字可以有个回旋余地。比如:文字可以思考后回答,可以晚点回答,发错了也可以撤回,这都是可以自己掌控的。但是电话是不一样的,是“入侵”的,实时的,会让人产生有沟通的压力。
二是我觉得微信交流时候,内涵可以更丰富。比如有些时候不知道怎么表达时,我还可以发符号、表情包、图片、文章、链接(有时候表情包真的能表达一些难以用文字描述的情绪)。
我以为能打字不打电话,只是我们的特殊心理感觉。但在写这篇博文查找资料时,我惊讶地发现居然真的有
“电话恐惧症”

早在2013年,有研究人员对2500名年轻上班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90%以上的受访者都更愿意发邮件而非打电话,40%的受访者在打电话时感到紧张,5%的受访者“非常害怕”打电话。近期,一项7000多人参与的投票显示,90%以上的人都表示会对突如其来的电话铃声产生紧张感。
电话恐惧症指的是拨打或接听电话时产生的恐惧和抗拒行为。电话一般是突然和直接的,我们无法预知什么时候会接到一个电话,也不知道电话的内容是什么,从而减少了时间上的缓冲和思维上的准备。
同时,与面对面交流不同,打电话时我们看不到对方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等,无法知晓对方的态度,没有及时的反馈可能会增强双方的不安全感。
那么如何面对电话恐惧症呢?或者对我们日常的交流有什么启示呢?

第一,平时与不熟的朋友交流,想打电话时,最好先发微信问一下“方便打电话吗?”这样可以给对方一个缓冲时间做准备,减少心理压力。
第二,在电话沟通时,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拿一张纸和一支笔,记下通话的要点,以防遗漏和缺失。
第三,如果真的很紧张,或者没有做好准备,可以接到电话后,先不接通,等自己理清思绪,晚点在对方方便的时候再回拨。
当然上面的策略似乎不适合下属对领导的电话,以及平时做学生日常思政工作的老师对学生的电话接听等。但是也给了我们一个提醒:有些时候给学生电话的时候,或许可以缓三秒。
— THE END —
本文选自辅导员娘亲(ID:fudaoyuanniangqin)。灼见经授权发布。

MORE
灼见热文 
◐◑我想为广州闯入女厕所的那个男人发声!
◐◑泪目!副国级领导的艰辛求学路,太感人了
◐◑“乘势而上”的新任省委副书记,是知名大笔杆子!
◐◑晚上睡不着 VS 主动熬夜,哪个伤害更大?
◐◑许小年:认知能力丧失的征兆已经开始出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