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引爆,随时致命
来源 | 中山一院
家住甘肃白银的4岁女孩小天(化名)反复腹痛,父母紧急带着她前往医院检查,谁知竟患上了腹主动脉瘤合并高血压。经过一番咨询,小天的父母带她辗转2千多公里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求医。医院血管外科联合小儿外科、心血管儿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手术方案,成功为小天拆除了这个随时可能破裂的“定时炸弹”,并前瞻性地用更长、更粗口径的人工血管替换了病变血管,为孩子今后的生长发育预留了“空间”。经过术后10天的精心护理,小天恢复良好,已于前日顺利出院。
据了解,腹主动脉瘤一般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体,平时不痛不痒,却是埋藏在腹主动脉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一旦引爆,随时致命。

腹主动脉瘤合并高血压
罕见地“找上”儿童患者
腹主动脉瘤破裂高发于气温低的秋冬季,破裂时出血凶猛,抢救难度大,在院内的抢救成功率仅不到40%,常被称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平时人们很难察觉,等到腹痛等症状出现时,很有可能已经情况危急。想要早期“揪出”腹主动脉瘤,建议55岁以上的高发人群每年在体检中增加一项腹主动脉彩超检查。
不同于高发的中老年人群,小天却是罕见的儿童腹主动脉瘤患者。家住甘肃的小天三个月前突然腹痛难忍,到当地医院CT检查发现患上了腹主动脉瘤,直径达3厘米,而小天的腹主动脉直径仅为8毫米,病变部位扩张了足足3倍以上。同时,小天还被发现患有高血压,收缩压最高达200毫米泵柱。
看到孩子情况危急,在当地医院的建议下,小天的父母带她辗转数千公里来到中山一院血管外科。王深明教授、姚陈教授接诊小天并进行了初步的病情分析,考虑小天腹主动脉瘤合并高血压,需手术治疗,高血压原因仍需进一步检查。姚陈教授同步联系小儿外科徐哲教授及心血管儿科李淑娟副教授将小天收入了心血管儿科进行治疗并进一步完善检查。
入住中山一院后,王深明教授、姚陈教授还组织多位专家教授进行了多次多学科协作诊疗会诊,讨论病情并制定手术方案。王深明教授指出,患儿有高血压,一侧肾萎缩,如何在围术期维持血压稳定和保护肾功能,是治疗的关键点。并且患儿目前自体血管细小,身体仍处在发育阶段,人造血管的选择既要保证手术成功,血流通畅,又要考虑血管发育增粗变长。此外,患儿自体主动脉直径仅8毫米,与人造血管12毫米的口径相差较大,吻合难度大。

小天CTA(CT血管造影术)提示腹主动脉瘤

将血管口修剪成楔形
顺利完成人工血管置换
考虑到孩子的动脉瘤偏心性且合并高血压,破裂风险高,王深明教授、姚陈教授团队决定尽快为孩子进行复杂的手术。结合既往中山一院血管外科治疗小儿腹主动脉瘤的经验,建议行开放手术,在切除腹主动脉瘤后,进行人工血管置换。
1月10日,在王深明教授的指导下,姚陈教授主刀,小儿外科徐哲教授、血管外科武日东副教授作为助手,为小天进行了手术。术中顺利“拆弹”后,接下来人工血管的置换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医护团队在手术中
因小天自体血管随着生长会逐渐变粗,专家团队决定采用更大号的人工血管进行吻合,以防止日后生长发育导致的血管狭窄。因为自体血管与人工血管直径大小存在差距,专家们特意将口径为12毫米的人工血管一端剪成了10毫米口径楔形,让自体血管和人工血管能更好地对接。与此同时,为了给孩子生长发育后预留足够的血管长度,手术团队还特意将人工血管弯曲固定在了周边位置,成功地完成了病变腹主动脉段置换人工血管的手术。
术后,在心儿科李淑娟副教授团队的精心照顾下,小天血压、心率控制平稳,顺利拔除了腹腔引流管,腹部伤口愈合良好。姚陈教授、武日东副教授术后每天都到心儿科查房,关注小天下肢血运及血压心率控制情况。术后1周复查大血管CTA,提示吻合口及人工血管通畅。小天恢复良好,已于近日出院。

小天术后CTA复查提示吻合口和人工血管通畅
据了解,中山一院血管外科从2005年至今,共治疗18岁及以下未成年腹主动脉瘤患者10例,其中婴幼儿及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一共5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仅17个月大,是当时全球报道该疾病年龄最小的手术治疗患者。
“和中老年群体往往因为高血压等基础病因素造成血管瘤不同,儿童、青少年的血管瘤更多可能是血管炎症因素导致。目前,我们也在和基础医学专家开展基因层面的研究,力争破解未成年人罹患动脉瘤的原因”,姚陈教授表示。

术后,患儿家属为专家团队送上锦旗
来源:中山一院
责编:田栋梁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推荐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