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滕三水
比起时髦的潮流店和高级商场,洪爱珠满心挂着的,是曾和外婆、妈妈常去逛的小店。
店都在家附近,稀松平常,但不管是记忆还是味蕾在作祟,所有日常之物,她已经习惯了第一时间去这些小店采买。
去年,洪爱珠写了本书叫《老派少女的购物路线》,书里她毫不掩饰对小店和老铺的偏爱:去龙风堂订饼,总会听到店里在放邓丽君的《甜蜜蜜》;在众多面铺中,只信任“仅从早上营业到下午三四点,不售晚餐的那一种”;买肉则要到中华街上的“蔡家肉铺”切上“一两半、皮肉均美”的厚片猪腩……
在她看来,这是个“人在其中常站不稳”的时代,而这些永远热气腾腾的小店是一片沃土,可以让我们向下扎根。
过去一年,小店生意其实不止在洪爱珠的书里,它们也在越来越多人的视野中重新浮现。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街角的那些小店总是坐满了人。店家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们便自己三三两两一堆,熟络地在门口找个座位,松快地聊起来。
经历过生活的细沙碎石,原来人的目光反倒越会被家门口的这些小店吸引,越在意那句被嚼烂了的“烟火气和人情味”,以及,想方设法地把它们留住。
01
小店有了新生命
对于惯常去的小店,洪爱珠只怕一件事,只要“看到门口突然贴了告示,心里就要吓一跳”。在她长大的这一路,许多有人情味的老铺或随着店主的故去,或随着时代浪潮的更迭,已慢慢消失。
而这样的感受,几乎弥漫在每个现代人的生活里。南京游府西街的晋阳刀削面开了27年,横跨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却在2020年突然宣告结束营业;以前上海街角随处可见的南货店,曾用各式腌货、干果、海味填满大家的生活,早已不见踪影……
小店,其实和人一样,也免不了生老病死。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一时期,各类小店食肆像雨后春笋一样在街头巷尾冒出来。
那些年网络和科技还没现在这么发达,产业也远没现在丰富,人们日常活动的范围多以脚步、自行车就能丈量得过来。
所以小店虽然只覆盖方圆几公里,但不管是日常的吃食,还是市面上最新的潮流,儿时家门口的小店都是最重要的中转站,向每家每户源源不断地输送肉蛋蔬菜、彩电、冰箱、皮衣时装……不出意外,还会附赠一手的资讯八卦。
然而,小店欣欣向荣之际,时代向前奔腾的劲头也未停下一刻。先是大型超市、商场,紧接着网络购物逐渐兴起,再之后,越来越多的小店开始强撑,一度直接告示一张,宣布结束营业,以紧闭的大门而告终。
网友“那不赫塞的小土豆”留下过这样的评论,“对于我来说,很多店铺的意义远超店铺本身,最初被商品吸引,最后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爱上这家店,每次看到常去的店铺关门,心里真的会落寞”。
幸运的是,2020年开始,智能化、云科技大爆发,以华为云为代表的技术厂商迅速在国内崛起,并深入各行各业夯实技术基础。正是在这一波技术革命浪潮中,小店似乎改头换面,以不同形式迎来新生,生鲜电商便是其中一种。
独居广州的章宇在连续加班几天后的一个周末,本想像往常一样随便点个外卖填饱肚子,绞尽脑汁还是不知道点什么的时候,一束灿烂的午后阳光洒进来,随后她打开了叮咚买菜,学着长辈一样,给自己买了喜欢的芦笋和水果,还有一条罗非鱼,准备晚上亲手做一顿。
30分钟不到,货便送到了门上。很快,久不见动静的厨房飘着热乎乎的锅气,章宇望出了神。恍惚间,心头有种熟悉的暖意,感觉儿时家门口的小店似乎又回来了。
虽然不再是传统的模样,但小店终于在技术时代长出了新生命,依旧守候和陪伴着我们的生活。
它们在云技术的加持下,搬到了每个人的屏幕里,和我们离得更近了。有任何需要,随时随地,小店都能以更快、更便利的方式出现。
02
被托举起的生活
对家门口的小店有一份特别的执念,除了童年回忆之外,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即那些被小店串起来的人。
对很多人来说,大生意或是理想,或是改变世界,但小店的生意,往往就是朴实无华的生计,是店家自己的,也是周边街坊的。当小店借着技术的力,纷纷搬进屏幕时,这里的生计还有一份是骑手的。
42岁的王长军5年前创业失败,最迷茫、家里最急着用钱的时候,他从老家只身来了北京做起骑手。
外人看来,一台手机、一部电动车就能干的工作,实际做起来并没那么简单。北京很大,楼又密又高,刚入行的时候,王长军每天都在赶路,但赶的都是冤枉路。公里数被刷新了一遍又一遍,但进账的工资却不见涨。
后来,他转到了叮咚买菜当配送员。而那段时间,为了让系统更高效地运行,叮咚买菜联合华为云完成了大数据平台的架构升级与改造。
王长军听不懂这些专业词汇,但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变得越来越简单。简单,其实是源于系统的智能化。
每次接单,系统会帮骑手规划出多条路线,如有连续送单情况,则会及时告知最优路线。骑手去叮咚买菜前置仓取货时,只要按任务信息到指定柜号,便能以最短时间取到货。
在云技术的支撑下,智能系统会最大化地帮骑手节约时间,但在不该快的环节,它也会为他们留下最大的慢下来的空间。比如,碰到大风雨雪天气,系统会人性化地延长配送时间,这样配送员可以稍微慢点开。进了没信号的电梯,还可以落网签收,不算骑手超时。
2023年12月北京下了初雪,王长军安全且准时地把菜送到了,顾客很诚恳地关照了一句“辛苦了”。那天下楼,路上白茫茫地一片,他觉得“北京这城市下了雪真好看,这里的人也挺有人情味”。
如今,在单量高峰期时,王长军一天能送到100余单。这样,虽然送货量增加了,但收入也实实在在涨了不少。
当小店搬到屏幕,我们日常缺点什么的时候,已经习惯了指尖点一点。这时,全国将近300万名外卖骑手就会像王长军一样动起来,既负责快快地把货品送到,也把那份烟火气和人情味从小店摆渡到千家万户。看着万家灯火时,他们自己的生活也是满的、富足的。
回过头来看,这样的人生百态、各种营生其实都交汇于不起眼的小店。技术让差点没落的小店新生,而有了新生命的小店也不负众望,托举起了每个人的生活。
03
像走进小店一样,走向每一处
前不久,刚通过AED急救设备培训的地铁安检员刘琼就用上了这个技能,成功救了一位中年乘客。她学习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就是通过AED培训测评系统,这是久心医疗联合华为云开发的,可以依托AI辅助AED培训。
相关数据显示,心源性猝死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且90%心脏猝死事件发生在院外,AED是唯一急救措施,每个人都最好会使用,但在国内,急救知识普及率仅为1%。
AED培训测评系统有效缓解了这个问题,预计未来几年,它能为数百万人提供急救培训服务。
技术化解难题的事件,同样发生在广州白云区。白云区联手华为云上线12345热线智慧办理系统,“一呼即应”、工单流转“自动秒派”、问题处理“接诉即办”,不再是模糊的未来愿景,而是真实地发生在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
政务工作人员终于从繁重且单一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以更高效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而市民的每一个呼声,也都能被政务系统听见。一个城市最宜人的温度,莫过于此。
去年10月,80多名少年带着他们的AI发明成果来到了华为上海代表处,他们当中有不少还是小学生。
这是第二届华为云杯“少年开发者”人工智能大赛的现场,华为云把技术资源和学习平台开放给了青少年学生,希望他们从小就有意识地创新,能把科技转化成助益社会的成果。
专为盲人打造的“可触摸盲人阅读器”,能自动识别火焰、智能灭火的“AI灭火机器车”、基于OpenMv设计的人流密度检测防踩踏系统……不约而同地,学生们从华为云的技术平台出发,最终的开发成果都指向了生活的难题,甚至对社会公共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应。
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不止家门口的小店,技术的力量走入了社会的各个环节。
作为最先躬身入局,潜心钻研技术的一员,当下的华为云正在试图用最简单、最实用的方式把技术交到普罗大众手上。或者说,它正在让技术成为最普通但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工具,帮助普通人创造更好的生活。
无论背景,无论领域,哪怕是还未独立的青少年,技术都能为其所用,这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使命。
好的技术一定不在象牙塔里比武炫技,而是在最恰当的时机谦卑地融入社会,在寻常百姓的生活里轻轻落地,去化解那些生活的重,留住生活的甜。
为每一个具体而微的人创造幸福与美好生活,把高级的技术发明真正转化成人人可及的生产力,这也是技术的生命力所在,换句话说,技术要与社会的心脏一同跳动。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 | 滕三水
编辑 | 姜苏仁
统筹 | 孙   梅
排版 | 静   山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magJiang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