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Karumi
周末的房市股市都有利好出来。

是挺新鲜的数。
房子和股票,是普通人的两大财富蓄水池,同时都被政策关心念叨了。

可以唠唠。
一个是广州宣布全市放开限购。
12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完全不限购了。
谁都可以买。
120平米以下呢?
如果你在广州已经有房了,还想再买一套120平以下的。
可以把原来的房子挂牌出租或者挂牌出售,就相当于把指标腾空了,能再买一套。
我感觉就是找个台阶吧。

至于是不是“假意出租”,为了获得买房资格,也不那么重要了...

政策原文截图
所以广州是几乎全面放开限购了。
这挺重要。
从历史经验来看,广州算是一线城市的风向标。
2022年的新冠管理结束,是从广州开始。
上一轮认房不认贷、限利率首付等等,也是从广州先开始的。
然后深圳跟进。
最后北京和上海羞羞答答姗姗来迟。
这回呢?

深沪京也会依次放开嘛?

现在全国一共也没几个城市搞限购了,限购也没啥大意义了。
那天有读者问:

“特别奇怪,为什么大家不租房,而一定要买房?”

房子除了居住功能,还有资产保值升值功能。如果它涨不动了,或者跌了。

那买房人的急迫心理必然会消释很多。
以前是越限越难跌,越限越涨价。
有一种供不应求的矜持劲。
现在呢...房价低迷到,已经没什么人在意限购了
像爱情,年轻时盼着千呼万唤、望眼欲穿。
结果人到中年了才终于把爱情盼到,但多巴胺已经不分泌了...
尴尬。
...

很难说一线“限购解除”会有啥作用,或者会不会像原子弹?
本质是押箱底,用来震慑;
真正释放出来的那一刻,反而就祛魅了。
广州肯定会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

第二个消息是证监会叫停了限售股出借
整治减持套现。
a股可以融券做空,大致原理是:机构先借来相应股票,再把它卖掉。

前提是做空机构先找有股票的机构借到股票。
不少用来融券的股票,就恰好是大股东的限售股。

所以大股东的限售股禁止出借的话,等同于a股的做空力量被削减了。
这算是一个风向上的利好。
这个政策出台前一天,证监会表态说:
要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市场。
还说个人投资者是市场的功臣,以后要以投资者为优先,让广大投资者有回报、有获得感。
这突然的示爱,一下子还挺不习惯...
A股一直被人叫作和博弈”的市场,就是从你兜里抢钱,你从我兜里抢钱。
博弈来博弈去,指数还越来越弱了。
大饼越分越小。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上市公司、高管、大股东们很轻易就能从市场里融资、减持。

不断抽水出去。
韭菜们不但没有被呵护,反而成了最弱势的一环,跑得不快就要被吸干血
大伙一个赛一个的鸡贼,这个市场也越来越坏下去了...

所以证监会现在说:
要以投资者为本,要让投资者优先,有获得感、有回报。
冷了十年的心,突然被爱了。
这是可以相信的么?

我不信,除非涨给我看。
好了,最后再聊聊一本书。
经常有人问,夏夏,我刚进股市,小白一个。
有没有什么书可以学习?
我这两天看了一本,《哈利·布朗的永久投资组合》,微信读书就有。
感觉很适合入市初期看看
我稍微摘下它核心的观点:
市场不可预测,不确定性太强了。
你以为沪深300跌三年了不会再跌了?那我就狠狠跌给你看。
你以为跌30%就止跌了?底部比你想象的更绝望。

啥规律都是用来打破的。
所以:
不要预测市场。要拥抱不确定性,在不确定里找确定。
作者建议的是:不要全押注一两种资产,或者去预测下一年什么会涨。
应该挑几类资产,建立一个永久的投资组合。
放在一边让它自己运转就行了。
定期再平衡一下。整个组合就会持续地良好运转下去,长期赚钱。
作者给出的具体建议是——
是把钱放到四种资产里:

25%股票
25%的国债
25%的黄金
25%的现金
当股票涨了,涨到占比超过35%了,那就卖一部分股票,把钱补到其它几个里面。
直到四份重新变为各自25%。

作者说:你不要嫌这个永久投资组合组合简单白痴,它符合投资成功的三要素:
简单、安全、稳定。
它是经过了几十年的检验,能够真正穿越周期的。
当然,作者是以美国为例。
至于是不是真的有效呢?在中国能不能也一直有效?
这个就见仁见智了,争议也挺多。
...
对了,作者非常注重投资安全,提了一些大白话:
“超过5分钟不能理解的投资就不碰”;
“如果对一项投资有疑虑,宁可不做”
所以不管你学不学它的方法,起码不会刚入门就误入歧途。
书里很多观点和看法,我现在挺认可。
比如说,
1)作者很讨厌主动基金——
“第三方帮你管理资金,通常只对你增加极少的价值,却可能会拿你的钱来承担大量的风险,以及增加很多成本”

2) 过去不代表未来,任何交易系统会失效。
所以一定要有计划的投资,无论出现啥极端情况,也能保全自己的钱。
而非只押注于“上涨的希望”

3)确保部分资产在国外
4)不要把你工作辛苦挣来的钱,全部押注到股市里
。。。等等吧。
经历了这几年的熊市、基金大跌折磨。再看这本书,也会更有感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