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壹点灵心理(ID:yidianling0)

“那天我吼完女儿,冷静下来觉得自己像个怪物,躲在厕所里哭了好久。”

这名35岁的来访者,讲述着不久前发生的亲子摩擦。

女儿只是做错了一件小事,她火气“噌”地上来了,怎么都按压不住。
她说:
“我说话很难听,特别想改,但不知道怎么改。”
那些说话难听的时刻,这位来访者一般都会:
一张口就带着怒气,让人觉得不耐烦;
一句关心的话,也会被她说得很刺耳;
一生气就大吼大叫,女儿非常怕她……
这让我想起那句话:
越是在乎的人,越没法跟TA好好说话。
几乎每个人,都会经历情绪失控、没法好好讲道理的时刻。
但当“不好好说话”成为常态,生活也会变成另一番样子。
后悔,愧疚,羞耻,困惑,痛苦……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我们又该怎么解决?
01
“我在女儿身上,‍‍‍‍‍‍‍‍‍‍‍‍‍‍‍‍‍‍‍‍‍‍‍‍‍‍‍‍
看到了最不堪的自己”
来访者发火,是因为5岁的女儿玩具被抢,却不敢抢回来。
她去接幼儿园放学的孩子时,目睹她手里拿的玩偶,被另一个小伙伴抢走,却呆呆地不做反应。
这时,她还想好好跟女儿讲道理,对女儿说:
“你玩具被抢啦,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啊?快去抢回来啊!”
女儿拧在原地不肯走,垂着头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
她看到孩子这样畏缩,突然气不打一处来。
声音都高了八度,难听的话脱口而出:“你真是没用!”
吼完,更生气了。
气女儿性格懦弱,更气自己说话伤害了女儿。
这股气从何处来?
咨询中经过短暂的思考,她发现:
之所以生气,是因为在女儿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的样子。
她小时候曾被校园霸凌,经常被同学取笑、推挪甚至追打,但不敢反抗。
时间长了,霸凌在内心留下创伤疤痕。
看到女儿跟自己一样顺从懦弱,疤痕又会隐隐作痛。
一股莫名的害怕,使得她没法好好整理语言。
怕女儿走自己走过的老路,也怕自己又回想起过去的痛苦。
不难发现:
她的吼,其实是一种信号。
指出她内心发生了什么,但没有指出该如何有条理、有方向性地表达。
当她因为害怕疤痕复发、毫无章法地乱吼,注意力就被“害怕”分散了。
因为无暇深层探索内在,她一直不知道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直到她在咨询中探视深层自我,才慢慢意识到:
内在这股驱使她不好好说话的情绪,其实是自身的投射。
她不能接受曾经被霸凌的痛苦,一直藏着“疤痕”不让自己看到。
时间久了,她以为自己忘了。
可当她从女儿身上看到曾经的影子,这份“不能接受”就丢给了女儿。
那句“你真是没用”,其实是透过女儿骂自己。
那一刻,她伤害了女儿。
所有以为忘却的痛苦,也都变本加厉涌上心头。
02
不好好说话的源头:‍‍‍‍‍‍‍‍‍‍‍‍‍‍‍
坏的投射‍‍‍‍‍‍‍‍‍‍‍‍‍‍‍‍
我观察发现:
这种投射,不止搅乱了亲子关系。
亲密关系、职场关系、人际关系,也深受其害。
来访者跟父母说话,也带着这样的投射。
她的女儿乳糖不耐受,不能喝牛奶,但老人总是给女儿喝牛奶。
好好讲道理,他们当没听见,屡教不改。
来访者冲他们大吼大叫、跳脚骂人,他们才有所改变。
她回忆起来:
父母跟人说话也特别难听。
不但从小就吼她,说话刺耳,从不共情女儿,对别人也很刻薄。
走在街上看见保洁在扫地,都会大喊:“你看那个穷鬼!”
耳濡目染之下,她变成了跟父母一样的人。
父母把自己对外界的不满情绪,投射给了她;
她也全盘接受,并将这份情绪投射给其他人。
于是长大后,她经常因为说话刺耳得罪别人。
比如,跟同学、同事交流,脱口而出:
“你皮肤好差”、“你孩子真丑”、“你怎么在这家店请客?这家特别难吃。”
弄得对方很难堪,而自己浑然不知。
还有,她婚后总是跟老公吵架。
老公觉得跟她无法沟通,原本脾气温和的男人,这两年也开始吼她:
“你这个人根本听不懂人话!”
起初,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直到发现女儿也因为不会说话被欺负,才觉得必须有所改变。
她其实无意中完成了改变的前提:看见投射。
看见自己对自我的认知,有着一叶障目的地方;
看见自己对他人和世界的认识,有偏颇之处。
这些底层逻辑理顺了,才不会被疤痕和害怕裹挟。
心理学博士哈利勒.勒纳,在《愤怒之舞》中提出观点:

愤怒是值得注意的情绪信号,背后是渴望被尊重、看见的自我。
如果一个人在关系里总是感到愤怒,或许,
是因为她弱化了自我。
比如:
忽略了自己的需求,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无法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我们无暇去探索自己真实的想法,所以,才看不清自己的投射。
而越是弱化自我,就越是被他人牵动、影响。
当个体突然意识到:
一直以来,自己都忽视了自我感受,没有主张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就像这名来访者,在咨询中探索了说话难听的内在动力。
先有看见自我,接下来,才能流畅、合理地表达自己。
03
好好说话‍‍‍‍‍‍
就是好好对待自己‍‍‍‍‍‍‍‍‍‍
一个人该如何改变自己,好好跟别人沟通?
即使,我们已经看见自己的问题所在。
想改变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说话模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对外学习话术。
比如,把带有情绪性的“你……”,换成相对温和的“我感到……”。
“你真是没用!”——“我感到失望”。
“你是个混蛋!”——“我感到受伤”。
“你这人真是不可理喻!”——“我感到迷茫”。
多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但可以让对话更容易进行。
它本身也是一种宣泄情绪的正确方式,可以让我们比较快冷静下来。
认知行为心理学有一个观点:
内部比较难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外部耳濡目染,来改变内部。
因此,类似这样的话术,不妨多多重复学习。
然后,对内洞察投射。
可以用一个小本子,记录下自己投射的时刻。
比如:
我今天吼孩子了,当时说了什么,感受如何,想到了什么?
抽一个时间,去探索投射背后的情绪。
可以在正念冥想中,去追忆投射的源头;
也可以通过自由联想,去拼凑情绪的碎片。
这其实是在清晰自我需求,挖出那些曾经不能接受、不敢面对的部分。
戳破心中的包袱,直面内在的“鬼影”。
从逃避真实负重前行,变成与真实自我携手共进。
最后,接纳不会说话的自己。
一遍遍对自己说:
“这不是我的错,也不是孩子/老公/父母的错,只是我们心里都有太多事没有消化。”
“大家都不是完美的人,谁都有自己的问题,放过彼此吧。”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但那又怎么样呢?我接受这样的我,也相信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好。”
“谁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这不是什么会毁灭世界的大问题,好好道歉、安慰一下对方,问题会迎刃而解的。”
“我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以前的我可能没那么好,但我接受这种坏,我也有信心应对这种坏。”
这些自我对话,能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使我们变得积极、平静、自洽。
写在最后
有句话叫做:
管好自己的嘴,能解决人生90%的难题。
好好说话,是每个人一生都要持续完成的修行。
修行的高度,决定了我们与外界相处融洽的程度。
因此,跟人说话时,少一点负面宣泄,多一些正面支持。
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好,也是在让自己的生活变好。
END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点灵心理,关注个人成长,壹点灵让你离自由更近一点。
不想错过我们的老铁
请动动你们的小手指点亮星标☆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