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推送《肺炎支原体有大小年?今年为什么流行?》这篇文章,有好几个读者问了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包含了一些自我价值的选择,但如果是让我个人来建议,我会建议正常上幼儿园。
首先,如之前所说,现在确实可能是肺炎支原体在流行,可能的流行原因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说了,归纳起来因为可能以下几点:
1、肺炎支原体是有间隔4年左右流行暴发一次的规律。
2、有研究发现肺炎支原体IgG抗体水平低的人,更容易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而且有研究认为人口层面免疫持续时间的微小变化,是导致肺炎支原体周期性流行的决定因素。
3、有研究显示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水平降低了。
肺炎支原体又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儿童也是肺炎支原体的易感人群,所以幼儿园、学校是孩子容易被传染的地方。
但经历了新冠之后我们也知道,病原体和人的相处关系有多种状态:无症状定植、无症状感染、症状轻微的感染、症状较重的感染、症状危重的感染、免疫清除中、免疫清除后…...‍‍‍
由于病原体自身的致病能力以及免疫系统的作用,哪怕接触了肺炎支原体,也不一定会发生感染,荷兰的一项研究对400多个健康儿童做了鼻咽部样本的PCR检测,发现21.2%的孩子检测到肺炎支原体的DNA[1],说明哪怕孩子发生了呼吸道定植,依然有很多孩子不会有症状。
即便出现了症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也是有轻有重,轻症可以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急性支气管炎,重一点的会有肺炎,还有部分会出现重症肺炎甚至黏膜皮肤病、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等肺外表现。
未治疗的支原体肺炎症状变化图,翻译自Uptodate
我们知道现在肺炎支原体大概率在流行,但实际因为它而住院的孩子比例还是很小,说明它的感染导致重症的总的比例不会很高。
作为一种通过面对面近距离相处就可以传播,而且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的呼吸道病原体,孩子一生中想要不接触它是不太可能的,除非永久自我隔离或者一直戴口罩,否则接触它是迟早的问题。
之前有研究显示[2],住院的感染肺炎支原体有呼吸道症状的孩子,6岁内,尤其是3岁内的孩子,比更大孩子出现肺炎的比例更低。
而且和很多病毒感染没有特异性治疗不同的是,肺炎支原体可以使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
而且只要孩子免疫功能正常,感染后产生相关抗体,就可以获得一定的保护,这也是我们目前和大部分没有疫苗同时又不可避免要接触的病原体相处的主要方式。
当然,不是说很难避免会接触的病原体,就不需要做任何的防护,甚至要主动去接触来获得抗体,毕竟感染的频次以及症状的轻重,常常也和身体的状态,以及病原体暴露的量有关,我们没必要无谓地增加孩子感染的风险。
那些日常可以持续做到,且对学习、生活影响不太大的防护措施,我们依然应该做,比如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咳嗽或喷嚏时用纸巾或衣袖捂住口鼻,日常注意洗手保持手卫生等。
而对学习、生活影响比较大的措施,比如停上幼儿园,因为不太可能改变迟早要接触的结局,而且推迟接触还可能会增加一些风险,所以我个人不建议。
当然如果你就是想让孩子尽一切可能减少当下被感染的机会,同时也觉得幼儿园的学习不重要,想等生病的孩子少了再去上,我也可以理解。
参考资料:‍‍‍‍
[1]‍‍‍‍‍‍‍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3690754/
[2]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985519/

相关阅读:
进入怡禾可以查看更多关于“肺炎支原体”相关科普,个体化问题还可直接问诊医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