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生,本名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老曼、曼寿、曼公,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作品取法秦汉,擅切刀,纵肆爽利。
▲《煮茶洗砚图轴》 清 钱慧安 上海博物馆
提起陈曼生,许多紫砂壶爱好者谈论最多的莫过于他设计的紫砂茗壶:“曼生十八式”。
陈曼生在溧阳做县令时,对紫砂壶产生了浓厚兴趣,结识了宜兴制壶名手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兄妹。
他对杨彭年制的壶十分欣赏,自己也有制壶的爱好。但作为地方长官,公务繁忙,每把壶都亲手制作不太现实,于是陈曼生与杨氏兄妹合作,由他设计(画出图样),由杨氏兄妹等人制作。
▲《菊花紫砂壶图》是陈曼生画的册页之一。这幅画既可见其绘画、书法及印章的风格,又可见其对紫砂壶的兴趣。
设计这些壶时,陈曼生取诸自然生活,从日用器物、古器、植物形态等方面获得灵感,改进创新了众多壶式。
后来,人们将这些陈曼生参与设计制作的壶称为“曼生壶”,世称“曼生十八式”。“十八”只是泛指,实际上陈曼生设计紫砂壶远不止十八把。
“曼生壶”一改当时紫砂壶的繁琐装饰及陈旧样式,务求简洁明快。
壶身多留白,上刻诗文哲句。这些诗文大部分为陈曼生所作,也有其友江听香、郭频迦、高爽泉、查梅史等所作。
这其中,由他设计的“井栏壶”造型就取自古代汲水井外的石栏。
▲曼生井栏,铭文: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
井栏壶造型简洁古朴,壶身微曲挺拔,壶底圈略大于壶肩,流畅沉稳。耳把方中带圆,壶盖采用嵌盖,密封性好。壶钮是壶身的缩小模型,与壶身相呼应。俯视整壶,壶盖与壶身形成的同心圆如井中涟漪,利落中又显灵动。
关于井栏壶的创制,还有一个小故事。一日,杨彭年与陈曼生在庭院小聚,交流茗壶心得。庭院南有一深井,有人来井边汲水,栏高水深,汲水的人弯腰提桶,身体弓得像一只虾。
陈曼生看着井栏与汲水者腰身构成的弧线,突然有了制壶灵感,当即拿纸笔在桌上描绘开来,数遍而终成一壶。杨彭年说:“此壶命为汲水壶如何?”陈曼生摇头说:“此壶天成,唯曰井栏。”井栏壶由此得名。
取型自古代围筑井口石井栏的井栏壶,其形制古朴、敦厚,素器稳重,刻绘器雅致。它的造型简洁,口大易投茶、易清洗,实用性强,兼顾赏玩及日用。
其简洁的造型,也让它在流传演化过程中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辅以诗书画印等装饰手法,又可锦上添花。
▲杨彭年制,陈曼生设计,仿古井栏壶,南京博物院藏
自创制后,井栏壶衍生出仿古井栏、高井栏、低井栏和方井栏等不同壶型,让敦厚古朴的井栏壶愈发韵味无穷,成为广受喜爱的经典曼生壶之一。
井栏壶简约古朴、敦厚大气,兼顾赏玩及日用。观复博物馆紫砂系列,取优质降坡泥料推出了【井栏紫砂壶】
“此壶天成,唯曰井栏”。此壶式即向‘曼生井栏’致敬而作。整器端稳自然,流畅得趣,直承曼生壶简朴无华,静水流深的理念。
采用优质降坡泥泥料,色古质坚,抚之无粗涩之感。壶盖,衔接自然;壶把,端拿平衡,把握舒适;直冲嘴,暗接于壶身,出水畅利。
壶身,以隶书镌“汲井匪深,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为临刻曼生壶铭,其书风清劲潇洒,结体自由,意趣天成。
综合实用及审美考量,小壶容量约165ml(9分满),整器古雅简洁,赏用皆宜。开盖观之,壶中仿若一汪清冽甘甜的井水,更觉泉香茶醇。
1月27-31日,此井栏紫砂壶限时优惠中,大家喜欢的话不要错过。
进入店铺搜索:宜兴紫砂壶、雕刻、降坡泥、曼生十八式、曼生壶关键词,查看更多紫砂佳器。
点击文中商品图片,即可进入店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