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约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充足的睡眠对个体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然而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睡不着,睡不好”的问题。其中,失眠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药物治疗目前仍然是临床上治疗失眠的主要手段,但由于药物种类繁多,不同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不明确,导致医生在选择最佳治疗药物时缺乏有效依据。
为进一步助力临床诊疗,提高治疗效果,北京大学第六医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陆林院士团队,全面评估了不同药物在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有效性和耐受性等方面的优劣势,为临床治疗原发性失眠障碍提供循证依据。该研究结果于近期发表在睡眠领域权威期刊Sleep Medicine Reviews,并得到国际同行的一致认可。
研究人员系统检索了Cochrane、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等8个数据库和7个临床试验登记平台。荟萃分析结果发现,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在缩短入睡时间、减少入睡后的清醒时间、增加睡眠总时长和提高睡眠效率方面效果最好。其中,莱博雷生和达利雷生在改善入睡时间、入睡后的清醒时间和睡眠总时长等方面比安慰剂显示出更好的效果,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非苯二氮䓬类药物比安慰剂在改善入睡时间、入睡后的清醒时间、睡眠总时长和睡眠效率方面更有效,但同时安全风险更高。
其中,扎来普隆和艾司佐匹克隆分别在增加睡眠总时长和提高睡眠质量上更有效。此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对入睡困难可能有效,且有良好的安全性。然而,所有药物的长期不良反应尚不清楚。本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种类镇静催眠药在治疗成人原发性失眠中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有望为临床医生和失眠患者在选择最佳药物治疗方案时提供更为全面的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岳晶丽助理研究员、常祥文博士以及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研究所郑俊玮博士研究生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院士、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研究所时杰教授和鲍彦平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mrv.2023.101746
参考文献:Yue JL, Chang XW, Zheng JW, Shi L, Xiang YJ, Que JY, Yuan K, Deng JH, Teng T, Li YY, Sun W, Sun HQ, Vitiello MV, Tang XD, Zhou XY, Bao YP, Shi J, Lu L.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for insomnia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Sleep Med Rev. 2023. 68:101746.
doi.org/10.1016/j.smrv.2023.101746
来源:北大脑科学

主编微信
商务合作,重要事宜
赵编微信(加群小助手)
注:添加微信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681341860
微信学科群:病毒学群,神经科学群、临床医学、肿瘤学科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赵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