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作为经济发展动力强劲的西部城市,随着人口的不断涌入和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提升,成都坚持“城市更新到哪里、教育就跟进到哪里,产业布局到哪里,教育就配套到哪里”,不断优化教育设施布局。各区(市)县聚焦学位供给方式创新、聚焦缓解矛盾片区、重点片区学位供给矛盾,多措并举,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家门口的学校上新了吗?
四川天府新区
开办首所综合性高级中学,探索“三融”创新改革
▲四川天府新区综合高级中学
学校由综合高中统领四川天府新区职业学校和太平中学,按照三个一体化设计(管理架构一体化、制度机制一体化、学校发展一体化)、三个教育品牌建设(普高教育品牌、职普融通品牌、职业教育品牌)、三个特色发展路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普职融通)的整体思路,探索“一区三校”融合发展模式,学校占地280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设普通高中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1800人,拥有最多能容纳1350人的专业级演艺中心、500人的高规格学术报告厅、多功能体育活动中心和功能齐全的实践教室,深度推动职普融通,创新探索,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拥有多次选择、多样成才的机会。
成都东部新区
以领办为牵引,全面提升学校质量
▲成都石室东部新区实验学校
▲成都七中东部学校
2023年秋季,成都东部新区将开办成都七中东部学校、成都石室东部新区实验学校等9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13860个成都石室东部新区实验学校由石室中学领办,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简州新城核心区域,学校占地253亩,是一所高起点、高定位、高品质的12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赓续千年名校基因,以“为师生品质发展奠基”为办学追求,以“高品质卓越学校”为办学目标,建设自由开放的生态校园和未来智慧校园。
成都七中东部学校由成都七中领办,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空港新城三岔街道墨池路777号,占地面积约272亩,学校传承成都七中“审是迁善、模范群伦”的校训和“全球视野、中国脊梁”的培养目标,坚持“ 向东向新,创办中国名校”的办学目标,以建未来之城为指引,打造绿色生态的公园校园、集约高效的复合校园、现代简洁的未来校园、共享互联的智慧校园。
龙泉驿区
推进教育学位攻坚,化解学位供需矛盾
▲天鹅湖小学
龙泉驿区持续推进教育学位攻坚,在学位紧张的热点区域加快新建一批学校项目,用好用活现有教育设施和可支配资源,开展教育资源挖潜改扩,优化实施学校内部改造扩建、校际统筹、应急借用改扩等项目,多渠道增加学位供给。实施天鹅湖小学扩建项目,新增30个班级,1350个学位,缓解大面街道天鹅湖片区学位紧张情况。实施永丰中学新建项目,新增36个班,学位1800个,缓解西河街道鹿角片区学位紧张情况。
双流区
着力破解热点区域学位供需矛盾
有效保障重点区域学位供给
▲空港第四幼儿园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学校常乐校区
双流区重点针对城市发展较快、人口聚集区域,助力九江片区、西航港片区建设,补足幼儿园、义务教育学位缺口,完善教育资源配套。2023年秋季学期新投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所,新增学位450个,中小学3所,新增学位4750个。
针对西航港街道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压力较大,适龄儿童就近入读公办园的需求还不能得到有效满足的现实情况,新建空港第四幼儿园,幼儿园总占地面积10.66亩,教学规模15个班,新增学位450个。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学校常乐校区是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西航港街道常乐片区义务段学位供给紧张,通过对既有学校的充分挖潜,增建1栋教学楼,新增教学规模初中15个班,新增学位750个,有效缓解片区学位供给压力。同时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学校常乐校区通过院校“牵手”谋发展,拓展教育教学场域,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构建“设施共享、人才共育、课程共建、特色共创”的“四共”院校合作机制,为学校未来发展构建绚丽蓝图。

郫都区
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新增公办学位2795个
▲红光实验小学
2023年,郫都区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实施学位攻坚行动,聚焦聚力推动实现郫都学子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9月,全区将投用新建(扩建)学校2所,新增中小学学位2795个。其中,红光街道建成投用小学1所(红光实验小学),学校占地约55亩,新建51个教学班,新增学位2295个;犀浦街道改扩建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犀浦实验学校),新增10个教学班、500个学位。
彭州市
提升服务承载能力
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
▲彭州市延秀小学光明校区
彭州市进一步把学校规划、新增学龄儿童的就读保障作为重要民生工作,加快建设彭州市延秀小学光明校区,提供学位2160个,不仅缓解学龄儿童入学难、“大班额”等问题,更进一步科学配置城区学校校舍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服务承载能力,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力保群众“学有优教”需求得到满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