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银行业高管调整频繁。

据《金融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至少有20家银行的董事长职位出现变更,包括中国银行、中信银行、苏州银行等39家A股上市银行董事长、行长、监事长职位人选出现变动。

银行高管密集变阵
国有大行中,4月25日起,葛海蛟就任中国银行董事长、执行董事。
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渤海银行董事长职位均出现变动。其中,中信银行新任董事长方合英、行长刘成于8月正式就任;同月,浙商银行新董事长陆建强的任职资格获批;恒丰银行新任董事长辛树人的相关任职则早在6月就得到监管部门获准批复;渤海银行则于10月份正式收到新任董事长王锦虹的任职资格批复。11月17日,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选举张为忠为该行董事长。同日,光大银行公告称选举吴利军为该行董事长。
中小银行
董事长职位变动更密集。据不完全统计,苏州银行、天津银行、齐鲁银行、吉林银行、新疆银行、郑州银行、湖北银行、东莞银行、盛京银行均于2023年迎来新任董事长,辽宁农商银行、青岛农商银行、武汉农商银行、中邮邮惠万家银行、招商永隆银行新任董事长也皆已就任。


“75后”开始挑大梁
记者梳理发现,
到龄退休和工作调动是各家银行高管变动的主要原因
,数十位上市银行一把手因监管任职期限规定及年届退休“交棒”。

例如,7月18日,兴业银行公告称该行董事、行长陶以平因任职年龄原因辞任。同日渤海银行原董事长李伏安因退休辞任该行董事长及多个相关职务。1月份,任职超10年的青岛银行原行长王麟因到龄退休辞任。2月份,原苏州银行董事长王兰凤因年龄原因离任,由崔庆军接任董事长。同样因年龄原因,“掌舵”齐鲁银行仅一年多时间的原董事长黄家栋于2月递交辞呈,由郑祖刚接任新董事长。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陈怀宇、建行原副行长张敏辞任原因则均为工作调动。

上市银行高管变动属于正常现象。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正值银行高管密集退休期,老一辈银行家卸任,也意味着银行发展的新阶段。在经营及发展层面,掌门人的变动对于国有大行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对于中小银行,管理层则是银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环节,其个人能力和业界口碑水平将引发不同的市场反应。

新老交替之际,银行管理层中“70后”乃至“75后”的中坚力量愈发明显。特别是在城商行、农商行群体中,“80后”也逐步登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75后”上市银行行长已增至13位。

内流动较为常见
在任职方式方面,银行高管在行业业内相互流动情况较为常见。

例如,中国银行新任董事长葛海蛟在农业银行的任职时间长达23年,还曾兼任光大银行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行长。浦发银行新任董事长张为忠曾在建行任职28年,曾任建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和公司业务总监。加入郑州银行前,该行新任董事长赵飞长期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工作。天津银行新任董事长于建忠曾任天津农商行董事长,并曾长期在农行系统工作。而在入职齐鲁银行前,该行新任董事长郑祖刚曾长期在农行系统工作。

部分银行高管会从公司系统内部进行提拔任用。例如接棒刘志高的湖北银行董事长赵军由行长升任,中邮邮惠万家银行此次新上任的董事长刘宏海、两名非执行董事徐朝辉、邓萍,此前均为邮储银行系统人员。

从去向看,金融体系内流动也较为常见。例如,吉林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立生将赴任吉林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东莞银行原董事长卢国锋已于今年5月调任掌舵同城的东莞农商银行。另外,银行高管赴地方任职的情况也并不少见,这类案例近年来不断增多,如建行原副行长张敏履新河南省副省长,中行原副行长陈怀宇履新海南省副省长。

“金融人士相对更加专业,对从业经历、专业知识能力要求比较高,具有金融从业背景的专业人士来分管地方金融工作,有助于金融工作得到更好开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也有助于更好地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余嘉欣
编辑:杨致远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 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