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从来不是顿顿吃大餐,天天穿华服,而是儿女的几句暖心话和真心的陪伴。握着他们的手,陪着他们四处走走、说说话,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还被在乎着、爱护着。
作者:许小猫

来源:读者(ID:duzheweixin)
收听音频见留言区
当你老了,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钓钓鱼,打打牌,跳跳舞,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还是约上三五好友,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养老?
这些美好的画面,相信很多人都畅想过。
然而,对于71岁的上海阿婆来说,这一切都只能是奢望。
老人为了帮嗜赌的儿子还债,卖掉了自己的房子,连工资卡也被儿子拿走,最后落得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境地。
她的全部家当,只有一床被褥、一件棉衣和几件零散的生活用品。
而小区里的休闲椅,就是她的床。
更过分的是,阿婆的儿子已经40多岁,手脚健全,无病无痛,完全有自食其力和赡养母亲的条件。
然而,他却终日在棋牌室里厮混,四处欠债,将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团糟,再把老母亲拖入泥潭。
想起一句话:
“人老了最不幸的事情,莫过于有不孝的儿女,导致老人的晚年生活过得颠沛流离。”
本以为,年轻时为子女操劳、为琐事奔波,等年纪大了,退休了,终于有点空余时间,可以安享晚年了。
却没想到,还要帮儿女“讨”生活,跟着他们受委屈,甚至比年轻时还要辛苦和难熬。
我想到了远在老家的一对老夫妻。
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身上自带着一股坚韧、能吃苦、肯奉献的精神。
没读过书,也没什么收入途径的他们,为了养育儿子,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把所有好东西都留给了儿子,也尽最大努力支持儿子读书。
儿子却不懂得感恩和珍惜,而是骄纵、叛逆。
常常是他前脚惹了事,老两口就跟在后面点头哈腰赔不是。
老两口想,儿子成家了就能懂事了吧,便拿出全部积蓄,帮儿子娶了妻。
小两口很快生了娃,眼看生活总算慢慢好了起来。
谁知儿子不思进取,动不动就对着老婆孩子发脾气,甚至动手。
妻子实在忍受不了最终选择离婚。
离婚后,儿子没有安下心来,好好养育自己的孩子和赡养父母。
而是以打工的名义,跑到外地不回家。
也不邮寄一分钱,留下老人和孩子互相依靠。
每当我回老家,总是看到老两口弓着腰,一边照顾年幼的孙儿,一边种田挖地。
因为操劳过度,看上去比同龄人老得多。
人世间,有太多父母,为了儿女的幸福,即便吃苦受累也毫无怨言,即使耗尽心血也甘之如饴。
可人性往往是不可估测的,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最悲哀的就是养出不懂感恩的子女。
多少老人,辛苦了一辈子把孩子养大,结果还得给孩子养老,白发人养黑发人。
有老人在市场里摆个小摊卖菜,身上穿得破破烂烂。
顾客停下来购买,想着能给老人带来些许帮助。
付了钱却发现,收款账户是老人女儿的。
原来女儿在家打牌,让老人出来赚钱。
有老人在工地卖力地搬砖,瘦弱的身躯摇摇晃晃,看上去很是辛苦。
问老人为什么在这个年纪还要出来干体力活。
才知道,原来是老人的儿子要结婚了,他得给儿子多挣点彩礼钱……
这些老人像蜡烛,拼命燃烧自己,想要照亮儿女的路。
换来的却是儿女的冷漠以对和得寸进尺。
原本应该颐养天年的父母,被迫承担起养育成年儿女的责任,让老年生活愈加凄凉。
而这些,其实就是当下正在蔓延的一种“新型不孝”:孩子有文化,明明有手有脚,却不断地向父母索取,依附着年迈的老人生活。
而父母倾尽半生把孩子培养成才,还总是和别人炫耀儿女有出息,不承想最后却落得个老无所依的结局。
这不仅仅是为人子女的失职,也是即将步入老年的上亿人的隐忧。
有人说:“儿女之所以不孝,父母也难辞其咎。
因为他们在年轻时过于宠爱孩子,没有教育孩子要懂得感恩,才会养出一群“白眼狼”。
在我看来,这话只对了一半。
父母操劳大半辈子,想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给孩子。
本质还是因为爱得深沉,希望孩子少走弯路、少吃苦。
中间的方式固然有欠妥的地方,但并不能成为儿女“剥削”老人的理由。
尤其是仗着父母疼爱自己就无底线地“啃老”,发现父母没有利用价值就一脚踹开的行为,更是令人不齿。
网上看过一则视频,心里很不是滋味。
河南一位102岁的老人,和老伴一起养育了5个孩子,陆续帮5个孩子成了家,几个小家庭都和老人住得也不远。
理想的状态是,兄弟姐妹有空可以多聚聚,并一起赡养父母。
然而,几个儿女很少过问父母,待老母亲去世后,就让老父亲独自居住,隔段时间到其中一家吃饭。
有一天,老父亲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来到其中一个儿子家,却发现大门紧闭。
明明听到门内有人说话,但敲门许久也未有人回应。
他在门口坐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没人开门,只能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本以为儿女多了,年轻时累点没关系,年老后的晚年生活能轻松点,也多些热闹。
谁知道,等待自己的却是成倍的无奈和心酸。
想到《劝孝歌》里的话: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小乌鸦还懂得把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羊羔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向母亲表示感谢。
生而为人,若不孝顺父母,实在是天理难容。
父母最辛苦的,不是养育子女,而是遇到不懂得感恩的孩子。
因为对于后者来说,自己付出再多,也得不到半点回音;
自己给予再多,也得不到半点感激。
季羡林说过:
“小时候父母抚养子女,没有这种抚养,儿女是活不下来的;
父母年老了,子女来赡养,就不说是报恩吧,也是合乎人情的。”
都说父母、子女一场,是几辈子才能修来的缘分。
初来人世间,我们两手空空,脆弱不堪。
在父母细心的关爱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我们才得以长大成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渐渐变老,他们成了那个需要被照顾的小孩。
我们也应该学着他们的样子,问问他们的冷暖,关心他们的情绪与安全。
当爱意流动起来,亲情才显得尤为珍贵,人世间才显得尤为温暖。
一位50多岁的母亲曾经是一名医生。
然而,患上额颞叶痴呆症后,她的记忆力衰退,慢慢变成了仅有2岁智力、连儿子也不认识的状态。
她像小婴儿那般,每天都会尿湿裤子,每时每刻都想出门,并且不知饥饱地吃饭。
如果没有人照顾,随时可能遭遇危险。
尽管她忘记了自己曾是医生的身份,却保留下来那份职业习惯。
痴迷一切白色物品、要穿白色的衣服、用白色的碗筷、吃的东西也必须是白色的。
为了照顾母亲,31岁的儿子辞去工作,寸步不离地守在母亲身边。
他给母亲铺上白色的被单,准备白色的衣服和头绳。
为了让母亲吃点有营养的东西,专门把肉菜剪碎后混在白米饭里,看着母亲吃下去才安心。
旁人都说他这样做太辛苦。
他却说:“其实感觉自己很幸福。
因为母亲养他小,他陪母亲老。
对老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从来不是顿顿吃大餐,天天穿华服,而是儿女的几句暖心话和真心的陪伴。
握着他们的手,陪着他们四处走走、说说话,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还被在乎着、爱护着。
那么,他们就会无惧衰老,也不怕苦痛,能更加热爱余生的每一天。
世上最爱我们的人,最懂我们的人,最心疼我们的人,就是父母。
余生一定要善待父母,这份人世间最珍贵的爱,别空留了遗憾。
点个在看,但愿天下儿女都能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懂得换位思考,善待半生辛劳的老人。
也愿全天下的父母,都能身有所养、心有所依、老有所乐,幸福圆满地走完这一生。
作者简介:许小猫,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读者(ID:duzheweixin)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本文排版:闻溪,校对:夏梦之
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点击 关注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创业8年,富叔真面目曝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