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首场议息会议上,果如外界所料,日本央行继续执行既往政策,“按兵不动”。日本央行1月23日结束了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决定继续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政策声明称,维持-0.1%的短期利率不变,并维持收益率曲线控制参数。此次政策决定符合预期。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于去年12月底发表鸽派言论后,经济学家们便排除了上一年度结束全球最后一个负利率政策的可能。此外,随着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面临日益加深的“黑金”丑闻,经济学家们表示,目前似乎并非日本自2007年以来首次加息的最佳时机。

2024年,日本开局不顺。新年伊始,日本遭遇元旦大地震以及机场事故。据日本气象厅1月1日消息,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当天发生7.4级地震,地震引发5米海啸。据日本主要经济机构初步估算,这场地震给日本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超过8000亿日元,约为日本名义GDP的0.15%左右,目前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还在持续。雪上加霜的是,隔日,一架向灾区运送物质的海岸警卫队飞机在东京羽田机场与一架客机相撞,所幸客机上379名乘客全部生还,但海岸警卫队飞机上的6名机组人员中有5人遇难。在两起事件发生后,考虑到灾后重建工作可能影响重大政策的抉择,市场开始降低对紧缩货币政策的押注。

日本的经济数据对于央行退出宽松利率政策并不有利。为了摆脱长期通缩的困扰,日本央行自2016年开启“负利率”以来一直维持至今,日本央行上一次加息还是在2007年。在23日发布的政策声明中,日本央行将从4月起财年的通胀预期从2.8%下调至2.4%,将2025财年核心CPI预期涨幅从1.7%上调到1.8%。这意味着日本价格涨幅至少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超过央行2%的目标。

去年12月以来,日本央行官员多次强调需要保持极宽松政策以支持日本经济增长。2023年,在经历了上半年出乎意料的强劲表现之后,日本经济似乎在下半年开始放缓。去年11月中旬,日本公布三季度GDP,环比超预期大幅萎缩2.1%,为三个季度来首次陷入负增长。尽管有日本经济学家将第三季度的环比下降解释为是在二季度大幅上涨后的回落,但2%的降幅也远高于市场此前预期的0.4%。

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央行结束超宽松政策所寄望的有利条件仍未出现。日本总务省1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23年去除生鲜食品后的平均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1%,创41年来新高。12月不包括生鲜食品在内的CPI同比上涨2.1%,较11月份的2.3%有所放缓,为自2022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另一份报告显示,日本家庭11月份的支出同比减少了2.9%,因为生活成本的上升促使购物者在购买商品时更加挑剔。这一降幅大于2.3%的普遍预期。

工资和价格之间能否实现良性循环,是日本央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日本央行提出的目标是形成工资和物价一同上涨的良性循环加强,物价上涨率稳定在2%。植田和男已表示如果处于目标空间,可能会考虑改变政策。这也是日本央行迄今为止释放的最明确的政策转向信号。

除了工资和价格之间良性循环迟迟未现之外,新旧挑战给日本央行带来的压力正在增大。日本民间企业信誉调查机构东京商工调查所15日发布报告说,受物价及人工费上涨等因素影响,2023年日本破产企业数量较前一年增加35%。报告显示,2023年日本负债额超过1000万日元(1美元约合145日元)的破产企业数量增加了35%,达到8690家。破产企业总负债额超过24026亿日元。

此外,日本政坛动荡,岸田文雄深陷“黑金”丑闻,也是日本央行不敢轻举妄动的原因之一。

日本自民党“党内有派”现象长期存在。执政党自由民主党最大派系“安倍派”曝出秘密政治资金丑闻后,党内其他派系也被指存在同样做法。检察部门对数十名涉事自民党议员发起调查。当地时间19日,由于日本自民党政治资金丑闻持续发酵,日本现任首相岸田文雄宣布将解散自民党第四大派系“岸田派”(宏池会)。当天下午,自民党“二阶派”和“安倍派”也相继召开会议,宣布解散派系。
岸田文雄自2021年10月成为首相后一直坚守宏池会,直到2023年12月7日才辞去宏池会第九任会长。按照《产经新闻》的说法,解散自身所在派系,这是岸田押上政治生命的“乾坤一掷”,岸田民调支持率降至历史低点。 日本共同社1月21日公布的民调显示,过去一直高于岸田内阁支持率的自民党支持率竟然暴跌至14.6%,创下共同社1960年开始该项调查以来的新低。

受上述多重因素制约,日本央行虽多次释放鹰派信号引导市场预期,但在具体转向时机上仍然表现得犹豫不决。在1月利率会议之后,更为广泛的共识认为,日本央行要到2024年第二季度才会开始解除负利率政策。因此,会后植田和男在记者会上是否有关于退出时点的发言备受关注。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韩雪萌
编辑:杨晶贻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金融时报公众号 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