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堪称中国最铁腕的县委书记。
开会时,他正告贪腐分子:“1000万的项目结算成1500万,确保你发财是吧?对这些人,只有一个字——滚”。
他曾代表50万巴东人民向贪腐分子宣战,在任职的五年内,把87名贪腐干部和奸商送进监狱。
“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时任湖北省第三巡视组组长在巴东巡视时曾如此评价他。
他大胆而“出格”,为了宣传巴东的旅游业,从3000米高空一跃而下,玩起了跳伞;为了省下请歌星的20万出场费,他亲自唱宣传曲,没想到一炮而红,因此得了个“网红县委书记”的名头。
在前途无量之际,陈行甲激流勇退,辞去公职,以公益为志业,建设医疗保健领域的“小岗村”,为国家试错。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一个人,为什么有这么大能量敢与黑暗势力斗争到底?在看见人世间的很多阴暗面后,是什么支撑着他以公益为志业,即便燃烧肉身,也要活成一束微光?这一切,又值得吗?
沉寂多年后,陈行甲出了本新书《别离歌》,为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著书立传。近日,我们和他聊了聊,当你读懂了陈行甲三个人生底色,你会重新相信人性的善念与正义。
口 述:陈行甲 前巴东县委书记、恒晖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别离歌》作者
采 访:孙允广 正和岛内容总监、微信主编
编 辑:星辰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心里没冷病,不怕喝稀饭
陈行甲生在三峡边,长在三峡边,人生境遇也如三峡一般,曲折多变。
他的前半生可以说是寒门学子命运突围的故事,陈行甲出生于1971年,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历任镇长、县级市市长,仕途一路坦荡。
2011年,陈行甲从全国百强城市,调到巴东县当县委书记。彼时,巴东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50万人中贫困人口就有17万人,令人震惊的是这里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恶性事件,比如轰动全国的“邓玉娇事件”。
经过调研,陈行甲发现民众戾气重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的政治环境。上任初期,巴东腐败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
“就算是街边拉板车的,只要搞定关键人,借个资质都能中标。”
“3000万的国家项目,结算价竟增加至8000万,我们的钱都到哪儿去了?!”
在2015年3月的一场会议上,陈行甲以铁血反腐的态度,向黑暗势力亮剑,他痛斥贪腐分子:“我代表巴东50万人民,向那些在巴东那么穷的地方,还昧着良心收黑钱的王八蛋宣战。
“300万的项目还没开工,就上下打点,送出去120万,真舍得!”后来,《人民的名义》把这句话用作了台词。
这一举动成为铁腕反腐的开端,但办案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有人求他放一马,遇事留一线;有人对他人身威胁;还有人要去省里告他。陈行甲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准备,告诉身边的人:
“我已经准备好了88口棺材,其中一口是为我自己准备的。即使陪着他们一起死,我也不会退缩。”
最后,他亲自签字抓捕的官员和奸商多达87人,直接或间接牵连出5名县领导、2名州领导。
敢向黑暗势力作斗争,品行干净是他最硬的底牌,也是第一个人生底色。
他任巴东县委书记时,来他办公室的人络绎不绝:有人送来普通品牌的衬衣,包装盒里装的是1000元面值的港币,足足有200张。他拒绝过大摞的现金、名牌手表,还有金条……
面对巨大的诱惑,他坚决固守底线,不收受贿赂,一心为民办事,守规矩,讲原则,因为他始终记得母亲的一句话:
爱干净的人,穷不久。
身正不怕影子斜。“我自己正了,我就有资格要求别人来向我看齐;如果你不向我看齐的话,那我也就舍得下手,因为我没收过任何人的东西,我心里没冷病不怕喝稀饭,我作为一个县委书记,我就应该这么做,我就应该对腐败零容忍,仅此而已!”陈行甲说。
陈行甲的反腐行动,改变了巴东的政治生态。后来,他把巴东精神定义为“干净 自强”,这四个字直到现在还挂在巴东县政府的大楼上。
他被中央组织部评选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总书记的接见。可以说,陈行甲取得了世俗意义的功成名就。
令人意料之外的是,他在2016年,自己45岁的年纪,弃仕途而转公益。
辞官七年,执剑者依然执剑
陈行甲第二个人生底色是悲悯。
他出生于湖北下湾村,年少家贫,有邻居总是借盐而不还,少不更事的他问母亲:“他们总说借,总不还,为什么还要借给他们。”母亲拉下脸呵斥他:
“人不到活不下去的地步,怎么会借盐吃,如果我们不借给他盐,他就没地方借盐了。”
母亲用实际行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比她更弱的人活着的尊严,这在陈行甲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痕迹。
陈行甲刚到巴东时,县里有500个艾滋病患者,其中有村子患病人数多达35人,几乎不与外界联系,活成了孤村。
为了打破偏见,陈行甲安排乡政府杀了一头猪,和艾滋病患者互相夹菜、一起喝酒。那天,在场的乡亲都哭了,这是他们第一次被当作正常人看待。陈行甲在结穷亲时,还收养了艾滋病孤儿小航为干儿子。
2017年,辞官后的陈行甲在深圳成立了恒晖公益基金会,他想做一场社会实验来解决社会难题——因病致贫。
精准扶贫是国家的重要政策。对于普通人来讲,一场大病足以摧毁一个家庭。如果不能消除这个罪魁祸首,因病返贫的风险就无法消除。有数据显示,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比例一度高达42%。
蔡康永曾在《奇葩说》中讲述过自己捐钱之后的无力感,他说“因为我知道这个我给过钱的乞丐明天早上还会来这里”。
社会信任是中国公益的命门,而陈行甲过往的官员身份无疑是加成。正如陈行甲所说,“一个为民所想、守得住自己底线的官员,转身去做公益,过往的经历是‘值钱’的。”
但陈行甲要做的不是简单的捐钱公益,而是要建立医疗保健领域的“小岗村”,为国家试错,探索中国老百姓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社会知识系统。
这些年,他消失在公众视野中,默默地背着双肩包,挤地铁、坐公交,拿着一沓沓的资料,四处宣讲,他很害怕对方把自己当成“高级乞丐”,所以只讲项目,从不开口要钱。
除了躬身筹钱,他还在欠发达地区的医院建立儿童血液病,让孩子们在本地治疗;联合大学和研究所,对儿童白血病药物做卫生经济学评估,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一年能为全国患者省下2.4亿。
救助的过程是与死神较量的过程,在很多时候,救助也是一场温暖的告别。在患癌家庭中,家属和病人都在经受痛苦和煎熬。比如陈行甲在《别离歌》中讲述的阿亮,因为无力承担医药费,阿亮曾被抛弃在医院,但公益组织的介入,让阿亮毫无恐惧的死在妈妈怀里,而阿亮的妈妈最终释怀,原谅了自己。
仅凭公益的力量能改变患者的人生吗?陈行甲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一点点推动社会进步。他说,我们要有一种自觉,我们没有一丁点能力改变别人的终极命运,但我们能做好自己那部分。就像爱德华·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缓解,总是去安慰。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在三年抗疫斗争中,最值得铭记的是倒在抗疫前线的战士,陈行甲开启传薪计划,为牺牲英雄的子女提供长期的教育支持和陪伴关怀,吹哨人李文亮的遗腹子是最小的受助者。理由很简单:“英雄为我们,我们为英雄。”
当这些孩子大学毕业的时候,传薪计划将会举行结项仪式。陈行甲跟伙伴们说:如果足够幸运,我应该能够活到72岁,这个仪式性的工作,由我来完成。如果我在这期间离开了,请你们一定替我完成。
行文至此,想起一段禅:沩山禅师去世前,庙里首座和尚问他,你死后要到哪儿去?沩山禅师说:我要到山下的施主家做一头水牯牛,众生需要他做什么就做什么。
人是一种需要寻找意义和理由的动物。生而为人,我们总爱思考:来人间这一遭究竟是为了什么?
陈行甲的纯粹似乎与生俱来,他将罗素的一首诗奉为圭臬,三种简单而强烈的情感支配着我的人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弱势者的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这就是陈行甲以公益为志业的意义。
1759年,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有这样一个观点:人啊,你为什么会关心一个跟你没有关系的陌生人,为什么呢?因为人与生俱来有一颗神圣的同情心。而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孟子曾提到“四心说”,那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在华夏大地上流传千年、生生不息。
面对生活中的“落水者”,陈行甲说,自己伸出双手,不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也不是满足自己的道德优越感,而是在治愈别人的同时,治愈自己,最后被祝福的也是自己。
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这份善念在流传,企业家俞敏洪将互联网直播收益全部捐赠给了陈行甲的公益项目;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老先生十分支持陈行甲的公益探索……命运激荡起了涟漪,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虽千万人,吾往矣
陈行甲第三个人生底色是理想主义。
有一次到人民大学做讲座,有个学生问他:“陈老师,你一直是能量满满的输出状态,但世界上最基本的规律是能量守恒,您的能量从哪里来?或者您有信仰吗?”
陈行甲说:我有信仰,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信仰爱,信仰真诚,信仰人间正义,这就是我的力量来源。
翻阅他的人生履历,陈行甲有多次决定命运的时刻,作为大山的孩子,陈行甲两次选择回基层工作,如果本科毕业时他对自己在大城市立足尚有不自信,那么在清华研究生毕业后,他完全有能力扎根北京,但在国企和基层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我是中国首批的公共管理学硕士,我很清晰的看到,自己所学的现代公共管理的理念和知识,在农村基层大有所为,当时清华老师讲国情和社情,如何推动底层进步。”陈行甲至今记得清华教授杨燕绥的那句话——
中国是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去追赶时代前进的快车。这句话如同一种精神召唤,让陈行甲义不容辞扎根基层、躬身实践。
你相信什么,就会成为什么。但凡永恒伟大的爱,都要绝望一次,消失一次,一度死,才会重获爱,重新知道生命的价值。陈行甲坚守理想主义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至暗时刻。
真正让陈行甲“一度死”的是抑郁症。
小时候,陈行甲怕鬼,因为山区农村多山林,到了晚上树木影影绰绰,看什么都像鬼。成年后,他发现人心比鬼更可怕。
他初到巴东时,每天有大批的老百姓上访,里三层外三层,就连深夜都能接到匿名骚扰电话,令人心寒的是,有公职人员故意使绊子添堵,陈行甲有一种无力感,他病了,每次走到三楼以上,他都要往里走,生怕自己听从本能“纵身一跃”,阻止陈行甲的不是年幼的儿子,深爱的妻子,而是50万巴东父老乡亲。
“巴东不能再出现一个跳楼自杀的县委书记了。”陈行甲说。
关于抑郁症,冯仑曾在直播中说过,唯有君子罹患抑郁症的机率更大。一语道破真相,过度自责和愧疚感是陈行甲罹患抑郁症的主因,它们就像一座座大山,沉重的压在陈行甲的心头。
就这样,陈行甲在医院住院十几天,在妻子无条件的爱、自身的信念和医生帮助下,他才得以痊愈,堪称医学史上的奇迹。在复盘病例时,陈行甲的主治医生曾说过,在自己过往的医疗生涯中,没有人能像他(陈行甲)一样跌到人生谷底,还能反弹得更高的人,爱是最极致的心理学。
方生方死,病愈后,陈行甲最终以铁腕手段向贪腐干部亮剑。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说,中国的实权中心在县委书记。20余年的做官生涯中,他见过太多人性的黑暗,也见过很多人在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下,日益贪婪和恐惧,最终迷失本心。陈行甲在采访时曾说:
“你们看过的所有官场小说,都没我的经历精彩!”
“当县委书记不管做了什么梦,都可以实现。”
由于反腐力度过大,有人担心他的安全,在陈行甲的车上安装了排爆装置。有人善意提醒他,讲话“尺度”太大,让他收着点,做人不要太高调,何苦主动站出来当靶子。
陈行甲却说:“既然50万巴东人民信任我,省委州委信任我,还让我当这个县委书记,我该说的要说,我该做的要做……既然他们都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也算是在成全我了。我从小就有英雄情结,总梦想有朝一日白马轻裘仗剑天涯,去斩妖除魔惩恶扬善。这一次,虽千万人,吾往矣!”
从做官到做慈善,两者之间身份的转换,让陈行甲遭到很多冷遇和误解。比如受邀参加活动没有桌牌;基金会被质疑炒作,接受了长达两周的审计调查,细致到每一笔收支。
转身之后,陈行甲早已做好了准备。“我不是县委书记了,为什么要一直享受县委书记的待遇呢?”
对于做官和做慈善,在常人眼中,两者之间身份悬殊,但在陈行甲看来,两者并无本质区别,自己辞去了公职,但是没有辞去共产党员的身份,他仍然坚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有人嘲笑陈行甲像堂吉诃德,手持长矛与风车作战,是沽名钓誉,是不靠谱的天涯游侠。
这让我想起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话题:400多年了,人们为什么乐此不疲地讨论堂吉诃德?
因为每个人都曾是堂吉诃德,但生活的残酷之处在于,多数人在日复一日的蹉跎中,早已初心不再。堂吉诃德是一面镜子,照见你我。人们怀念堂吉诃德,是怀念他永不止息的游侠精神,长途跋涉中的勇气、决心和返璞归真。
陈行甲不是天真的游侠,在认清生活的真相,见证人性中的恶之后,他依然热爱这个世界,在一个羞于谈论理想的年代,还有一个陈行甲,告诉世人:
有一种英雄主义,叫做虽千万人吾往矣。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有朋友心疼他,为他感到辛苦,说:“行甲,你在燃烧自己的肉身,一个人哪经得起这么燃啊,你能燃多久?
何为苦?陈行甲想起了母亲的教导,苦这个字蛮像人的脸,草字头的两个竖像人的眼睛,中间的小十字架像人的鼻子,下面的口就是嘴巴,所以人生下来就是吃苦的。
幼年时,陈行甲每天都要翻山越岭去上学,看惯了层峦叠嶂的山峰和曲里拐弯的江河,让他打心里眼里觉得没什么事是一马平川的,即便事情的结果不会很好,他也愿意怀抱最后一丝可能性一往无前。
他说:“人生下来注定要死的,苦难是必然的事情,它本身不值得歌颂,但这个过程中遇到的爱与温暖,在苦难之中寻找希望的那种状态,哪怕你的姿态并不优美,但是你苦苦挣扎着去求生,就是那样的状态,我觉得是值得歌颂的,是值得记录的。”
在人生上半场,他是铁腕县委书记,敢向贪腐分子亮剑,亲手将87人送进监狱;现如今,他以公益为志业,多方奔走,为小人物著书立传。在得失起落之间,陈行甲秉持正气和勇气,活成了自己。
辞去公职时,他的父亲对他说,你已经做过了好官,以后做民的时候,要做个好民。
我想他已经做到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参考资料:
[1]. 别离歌,中信出版社
[2].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人民日报出版社


好文推荐:

排版 | 冉润
编辑 | 星辰  轮值主编 | 夏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