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BAZAAR 与「OPPO Find N3 系列」
联合呈现
中国审美100人”第一季「栖息与游牧」
EP4.导演陈翠梅:世界的文化游民
“5岁钉过一个小板凳,8岁开车撞过一根柱子,9岁做过一本儿童杂志,12岁读完一整本科学百科全书,17岁开过一个文学专栏,21岁电脑动画学位毕业,27岁拍过一部《爱情征服一切》,38岁生了一个小孩,41岁决定习武。”
在豆瓣的个人主页上,陈翠梅写下上述“履历”。有心人不难发现,在近百字的自述中,电影浅浅一笔。陈翠梅坦言,相较电影,自己更偏爱文字。早年的影评、生活随记、微小说已收录至《花生与豆腐同食》一书中。近期,她还有意推出展览。
“我也没那么爱‘电影’啦。”陈翠梅笑道。她潜台词已放入电影中——“如果我们置身事外,在自己的生命里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生活就是一场电影。
陈翠梅出生于1978年,老家在关丹,马来西亚港口小城。祖父以渔业为生,从金门搬至关丹;父亲子承父业,在那里继续安家。
海是陈翠梅最初且最深的故乡记忆。白天在海边疯玩,夜里伴着浪声睡觉。像这样日复一日的寻常时光,直到长大去了内陆城市才懂得珍贵。
“原来有些地方听不到浪声。”
小时候,家门口就是海。海边总有些“怪故事”。比如村里有个老人,常扮成老虎的样子。小朋友跑,“老虎人”追,小朋友害怕,更多传言接踵而来。有人讲,真有老虎跑进海里。陈翠梅没亲眼见过,但她记得见过海里有猪。
一岁的陈翠梅(右)与表弟在家门前,1979年
跟姐姐和弟弟合影,1985年
陈翠梅1986年在家乡关丹
——  左右滑动查看  ——
记忆中,到处都是椰树。每次下雨,雨线穿过树叶,滴在陈翠梅身上。她一度以为雨是从椰树里掉下来的。大人并不揭穿孩子的想象,有时还“添油加醋”。母亲就曾端上一盘菜,讲:“这些兔子肉都是我打猎回来的。”小时候的陈翠梅信以为真。
童年往事伴着孩童的天真,搅着记忆的偏差,有些离奇绚烂,有些却另有深意。比如父亲床边总摆着一把少林棍和一把巴冷刀。陈翠梅小时候常常拿来把玩。家中兄弟姐妹七人,她列第四
“从小和男孩玩,不穿裙子,没有洋娃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那两把兵器在陈翠梅眼里除了是童年玩具之外,似乎并无其他用途。长大后才隐约察觉,那或是一整个家的防身之物。
上世纪80年代的关丹海边,并不如孩子想象中那般宁静。
——  左右滑动查看  ——
出生在一个文化交融的国度,小时候没有上过幼儿园的陈翠梅,不知不觉地在多语言的环境下长大:汉语的普通话和闽南语,以及英语、泰语、马来语......村里一共三十户人家,只有他们一家是华人。幼年并未意识到种族歧视的存在,而它却在不大的村子里真实存在。
她记得村里那个名叫“Patung”的女孩。Patung在马来语里是“洋娃娃”的意思。还未去过幼儿园的陈翠梅跟着女孩身后跑。“Patung——Patung——”陈翠梅用不流利的语音叫她的名字。
女孩回眸:“Cina Babi”。当时,陈翠梅并不晓得,那是“中国猪”的意思。“这样一想,她家的大人应该不喜欢我们家。” 
陈翠梅爱笑。很难描述清楚她的笑。除了浅笑时伴着一些轻微的气音外,她的笑多半是无声的。
提及上述遥远的、离奇的童年往事,她笑;说巴东一家不喜欢自己时,也笑。在去年秋季与作家btr的一场访谈中,陈翠梅曾这样描述她的笑——就像《聊斋志异》里名为婴宁的女孩,好像“一出生就会笑”。她还记得二姐送过自己一本书,扉页画了三姐妹,只有她顶着一张笑颜。
爱笑的小女孩慢慢长大,成了家里“最独立的女儿”。成绩好,没有叛逆期,却也做过在同龄人眼里称得上叛逆的事。比如,15岁的某夜离家前往吉隆坡,仅为看一场文学讲座。路途遥远,先得搭一辆夜间巴士,次日凌晨五点到站;接着再等一小时,搭当日六点的首发车。
车站也曾遇到过陌生人邀请上车的情况。听过这段经历的朋友,无不担心。“现在回想,车站鱼龙混杂,但我当时没意识到。”陈翠梅说。
陈翠梅的电影启蒙始于二姐的启发。那年,二姐16岁,她12岁,两个人聊起侯孝贤的《童年往事》。二姐说,里面的故事和家里的很像,不如一起来拍片。说罢,开始描绘电影的开头。
陈翠梅已不记得她具体如何开场,从小爱说故事的二姐也没有走上电影路,但那个“听故事、拾故事”的女孩却在心里埋下拍电影的种子。
上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还未出现专门的电影学院。报考电影与动画专业的陈翠梅,大学期间学的实际是当时尚属新兴的电脑动画。然而,她遇到了同样热爱电影的伙伴
在新锐导演普遍得不到创投机会的时代,这些不曾经过学院式训练的年轻人启动了稳定又灵活的互助模式——今天你做我的演员,明天我做你的摄影或剪辑。其中有些情谊持续至今。在《野蛮人入侵》中,导演李添兴饰演罗师父,音乐人张子夫饰演吴子杰。距离他们首次合作,已近二十年。
陈翠梅首部短片《流逝》仅六分钟,书信体的旁白串联着家乡、思念、记忆与爱情。2004年,短片《丹绒马林有棵树》描绘了一个17岁的少女与34岁的中年男人的故事。陈翠梅说,该片有自身的投射。当时,她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毕业三年,留校任教三年,与印度男友关系稳定,还一起买了房。男友传统,并不支持陈翠梅做独立导演。
一边是爱,一边是梦。心生矛盾的陈翠梅决心在作品里呐喊。片末,男人高喊:“陈翠梅,你懂什么?”——她第一次把自己的名字重叠在自己的作品里。
那几年,陈翠梅似乎储存了巨大的创作能量。
她将生活点滴糅进作品里:想拍故乡,于是有了《南国以南》与《无夏之年》;想表达爱,在自己谈的二三十场恋爱里找素材。于是观众看到了《爱情征服一切》《每一天每一天》《是在道别》。
2006年的陈翠梅无法预料,自己第三部长片会与《爱情征服一切》相关。一切始于导演杨瑾的一句话——“六十万元,拍一部长片可不可以?” 项目名为“Back to basic”(让电影回到根本),六位受邀导演——蔡明亮、石井裕也、翁子光、张律、陈翠梅、杨瑾——须在预算内执导一部艺术长片,主题即为“爱情征服一切”。
电影的男主角原型是陈翠梅19岁时的恋爱对象。他是一名健美先生,曾向其袒露自己游走在灰色地带。“走私过,还杀过人。”陈翠梅无法判断那些信息的真假,却将他带入自己的电影中。现实生活里,他们早就各奔东西。
一则锐评称,这部影片根本无关爱情。“是反爱情的。”陈翠梅记得这一句。
电影《野蛮人入侵》于2023年8月正式在大陆公映。这是一部由陈翠梅自导自演的“半自传”作品,讲述了昔日影后李圆满,离婚后带着儿子前往远方海岛片场,一边承受照顾孩子的琐碎,一边在残酷的武打训练中重启演员生涯,寻找自我的故事。
陈翠梅与好友btr在工作之余的碰面
《野蛮人入侵》里的爱情成分不多,却有大量动作戏。
为此,陈翠梅展开为期一年的高强度训练,自由搏击、巴西柔术、泰拳、太极推手、以色列马伽术、菲律宾武术,能涉猎的都涉猎。李圆满这个角色,她曾考虑过专业演员,最终还是决定自己上。她称这是出于“导演的自私”。
陈翠梅她本人也是看武侠片长大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无线电视台与亚洲电视相继推出由金庸、古龙原著改编的电视剧。黄日华演郭靖、苗侨伟演杨康、刘德华演杨过、万梓良演陆小凤,刀光剑影,快意恩仇,这是陈翠梅珍贵的影像记忆。
她记得在《越女剑》里扮演阿青的女演员李赛凤,她的英文名Moon Lee,李圆满的名字由此得来。
陈翠梅作品《野蛮人入侵》片段
剧本写作则是受另一场对话的启发。某日,电影人王宏伟对陈翠梅说,自己正打算拍一部间谍电影。
“你演一个女间谍。”王宏伟说。
“不如这样。我们互换角色,你演一个独立电影导演,找我来演女间谍,把我送去泰国学泰拳。可你不靠谱,训练三个月以后,你找了带资进组的演员,不要我了。”陈翠梅几乎脱口而出。
自此以后,她开始写剧本、看场地,心里琢磨着一个重拾自我的女性形象
当时,儿子3岁,没人帮忙带,她得时刻将他带在身边。“就连去泰国堪景的时候也带着。”一路上,孩子的需求变幻无常,陈翠梅时常倍感狼狈。干脆把女演员设计成母亲——当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下一个念头——“宇宙”——儿子的名字顺其自然地走进电影中。
陈翠梅作品《野蛮人入侵》片段
影片前部分花了大量笔墨勾勒出一个疲惫的母亲形象。其中一幕,李圆满拖着沉重的行李,踉踉跄跄地抵达驿站。她神色惘然,目光游离。儿子前一秒还在身边,这会儿已经左顾右窜,不见踪影。这时,行李倒下,本就无措的母亲不顾海风吹散的头发,她蹲下,手忙脚乱,嘴里喃喃:“帮帮妈妈。”
陈翠梅作品《野蛮人入侵》剧照
这是陈翠梅真实的镜像写照。她曾在一次访谈中说,孩子出生的头几年,时常感觉自己身体像一座废墟。崩溃常有时,“在机场哭过好几次”。
陈翠梅作品《野蛮人入侵》片段
《野蛮人入侵》这部电影,实际上是陈翠梅自导自演,自问自答,自证自悟的过程。
38岁那年怀孕,原本准备写剧本,因而搁置。“我可能拍不了了,我要生小孩了。”她对影片监制贾樟柯说。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
怀孕的过程说来奇妙。周围人对孕妇的态度友好,可孕肚时常不在她的掌控之下。“怀孕了,身体好像成了公共空间,大家都可以跑来摸一摸。”陈翠梅将这股微妙的感受写进台词,借由李圆满说出口
“有人说小孩就是我的最好的作品。”李圆满笑着说道,“但我不认为小孩是自己的作品,不知哪位天才编码的DNA创造了他。我只是他降生到世界的管道而已,我顶多是个3D Printer。”
陈翠梅小孩在线上网站创作的小游戏
数年过去,爬出“管道”的小孩已然长大,陈翠梅也实现了她寻找自我的《野蛮人入侵》。马来西亚新浪潮电影代表人物之一,业界如此定义她的存在。
可陈翠梅依旧不忘来时路——小时候在关丹,少年时向往吉隆坡,大学时与同路人一起放手拍想拍的电影,毕业后与阿谬、李添兴、刘城达一同成立大荒电影。“大荒”,荒芜、荒诞、荒谬、荒凉。
当时的几个年轻人还未走出马来西亚,但他们想在“荒漠”中寻找“绿洲”。
从马来西亚到北京定居、跑到巴黎学习扮小丑、到泰国学泰拳、生完小孩决定习武...在外人看来,陈翠梅“游牧”于世间,潇洒自如
她不曾刻意强调“女性”、“母亲”或“导演”的身份,或许在她看来,生命本身就是最纯粹的经历和体验,无关乎外界赋予的标签。
这种自由与洒脱,正如陈翠梅在作品《南方来信》中写道:“你不属于任何地方,也因此属于所有地方。”
出品

芭莎文化艺术部
总编辑:沙小荔
出品人:董云燕
监制:徐宁
编辑:Guannan Liu
撰文:彭菲
造型:藝凡
妆发:瑶宇
摄影:王青山(StudioCoda)
设计:张晓晨
助理编辑:肖瑶
服装支持:miu miu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