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剧集《繁花》于上周收官,我们公号也应景发文,盘点了剧中几位性格鲜明的女性角色。随之我们在后台收到了大量读者来信,其中不乏忧心忡忡的老母亲,说:“看到汪小姐被组织部约谈,我心都收紧了,觉得喘不上气。她这种被宠爱呵护长大的女孩子,没有防人之心,梅萍对她的嫉妒那么明显,她居然不觉察。”
是的,关于这个角色,大家议论地很多,也有特别悲情的读者说:“汪小姐在梅萍笑里藏刀的注视下喜滋滋地摆弄珍珠耳环,旁若无人地跟领导和宝总撒娇,竟让我觉得后背发凉,想起了朱令。我不由在想,朱令就是替许许多多汪小姐这样有颜有才没心没肺的女孩子遇难的。“
就在昨天,我们也收到家长的留言:“还好我运气不错,职场上没遇到过坏人。但想提议贵号的老师能不能写篇文章,提醒咱们的孩子进入社会后,要时时对险境要有所觉察。“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职场中的老中轻“梅萍”,不分性别,也谈谈怎么与梅萍这样的同事相处。
1.“梅萍”为什么要专门招人讨厌
先说,人是复杂立体多面的,正如《繁花》这样成熟的文艺作品中没有实际意义的坏人,我们也反对简单地把周围人定义为奸角恶角。
梅萍的生存哲学令金科长和爷叔不齿,但正如香港写职场女性最好的作家亦舒所言:“很多人只知道黑是黑,白是白,却不知道这两种颜色当中,还夹着许许多多深深浅浅的灰色”,对于梅萍这个角色,我们的同行说:
“现在年轻观众视角也变了,可能因为就业市场惨淡,竞争更加激烈,像梅萍这样没有天生好资源于是爱动点儿心眼子的人,得到的理解甚至多于质疑。所以竟出现了这样的代沟---我们从八九十年看港剧起会习惯把自己代入大女主,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先代入的是女配梅小姐。”
梅萍其实有跟大女主玲子汪小姐李李一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只是,因为资历浅背景薄加之外形不出众,所以,她刻意将自己的诉求和渴望都隐藏在随和可亲的面具下,惹急了,“不得不”使些损招儿构陷同事。
梅萍这样的人在职场其实很常见,不分年龄,她们的统一人设就是:行事低调,为人温和,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但存在感微弱。其实专业表现不错甚至优秀,对上司的指令和同事的求助尤其具有can do attitude, 因此在某一层面还能深得领导赏识和同僚信任,不过,就是很爱打小报告。
美剧《美国犯罪故事》第三季曾以一个全球熟知的办公室八卦为基础,讲述了五角大楼资深大秘书琳达,告发“工蜜”莱温斯基与总统地下恋情的经过。剧名为《弹劾》,它的着眼点不在总统花片新闻,而是华府职场故事。
琳达是资深能干的秘书,对自己围绕世界权力中心二十余年的供职经历引以为荣,自视甚高。
她看不起办公室中那些凭借姿色和靠山得到工作机会的“傻白甜“同事,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得益于美国特殊的尊重年资高的老秘书文化,她很有职业荣誉感,敢于直接和上司面质,也常常不留情面地训斥实习生。
这样一个人,在自己的位置被“傻白甜”取代,从白宫调任到五角大楼后,被迫失去了体面的私人办公室和老板的倚重,她将全部的不甘心和愤懑转化为复仇的火焰,把长达20多个小时的电话录音交给了独立检查官,伏击了向她倾诉心事的年轻同事莱温斯基。
她的这一举动直接引发了令全球轰动的克林顿弹劾案,把权势帝国翻了个底朝天。真实生活中的琳达,最后成为了令媒体和社会邻里最不齿的职场小人,以至她的小孙女放学回家,都会问她:“你是个坏人吧?怎么大家都说你是坏人?”这些灵魂层面的拷问令白宫“梅萍”痛不欲生,她本来光鲜的职业生涯因此声名尽毁,跟另两名当事人一起,付出了身败名裂的代价。
但其实,到生命最终时候,琳达仍然坚信,“我是一个有天赋的人,只是没人承认。” 她认为凭一已之力结束的,是伪君子不名誉的事和肮脏的交易。
2.亲密关系中的“梅萍”什么样
锱铢必较,因妒生恨,甚至演化到虚伪狡诈的人性弱点,绝不仅仅限于职场,不限于性别,除了梅小姐和琳达,《繁花》中的强总,品行也不怎么样吧,他报复竞争对手 plus 情敌宝总的手段和能量,可比梅小姐有过之而不及。
强总在日本留学,爱上了一样从上海过去打工的玲子。他找到了工作,想与心上人一起留在日本,但就在此时,玲子得到宝总馈赠上海小店“夜东京“,回国作老板娘了。
失落的强总自己也回到上海,在证券公司找到了安身立命的职位,大展宏图之余,他仍借各种机会接近玲子,但玲子对他的感觉从来没有超过普通友谊。虽然玲子在日常中有 ”小财迷“ 的特点,但当强总为追求她买下了更大的店面相赠,玲子却毫不领情,直言相告:“我需要的不是这些。”
恼羞成怒的强总,解决不了问题,只好解决情敌,他不择手段,在资本市场掀起血雪腥风,希望借此让宝总破产,结果却因恶意做低股价落得自己锒铛入狱的结局。观众不由为玲子感到后怕和庆幸。
如果说,在职场中可以对心眼小手段多的同事存一丝善意悲悯,那么,对有可能进入亲密关系的人,还是要兼具宽容和苛刻,不要希冀“他对全世界都不好但唯独对我好”,将心中红线设在“不能坏不能low”的标杆上
3.用界限感将“梅萍”的杀伤力降到最低
一言以蔽之,就是谨言慎行,无论是在学校的集体宿舍,还是写字楼的格子间,少说,多看,多听。尽早识别周围的梅萍与强总,保持距离,井水不犯河水。
回忆我自己年轻时候的第一二份工作,没有汪小姐的本事,却有汪小姐的脾气,家里的喜事与口角,打工人的想法与怨气,都喜欢向一两位办公室老大姐和盘托出。但没过多久就发现,自己的分享与倾诉,不是被当作了茶水间八卦,就是怎么到了领导耳中回来挨一顿教训,渐渐,也就学乖啦。
时间和阅历不仅带来成熟,也不知不觉让自己有一天成了办公室老大姐,这时除了提醒自己别对年轻同事存着坏心,“哪儿说哪了结”,也不免常常看着后辈汪小姐和阿宝,兀自为Ta们捏一把冷汗。
闺蜜观影后对我说:“汪小姐下放去工厂了,外贸局内外也没人待见梅小姐了,这让我觉得很解气,但在现实生活中应该不会这样,她会被很多人巴结的。”
实情就是如此。就算是剧中,爷叔也颇跟她客气周旋了很久不是吗,直到她永远离开举足轻重的外贸局岗位,清高的爷叔才拉下脸来。
人类的悲哀就在于,科技是直线上升发展的,而人的智慧是螺旋发展的。我们当年上班的时候,持有中专大专学历的领导不在少数,正如今天走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硕士学历是起点,在热门单位,博士也不在少数。大学扩招,留学机会多,一代一代的人口素质随着教育资源的增多而大幅提高,但是书本之外的人情练达,需要额外的时间锤炼。
这,也是优秀的书与剧集带给人感官享受之外的思考。社会新鲜人,不妨在看书观剧之余,多做其中关于人性的笔记,知已知彼,谦逊热诚,少走弯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