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8元,能买到“真龙”吗?
近日,苹果Apple Store上线OtterBox Lumen系列龙年保护壳,产品信息表示“携手知名插画师”、“生动展现龙的勇猛精神”。
不过,很快网友便发现,按照“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认识,苹果保护壳上的四爪纹样怎么也不叫龙吧?而没过多久,苹果官网发布的龙年壁纸中,龙又为五爪设计。
事已至此,苹果手机保护壳到底有没有“指蟒为龙”?龙到底有几爪呢?
图源:apple store 截图
龙有几爪?
从史料来看,不是只有五爪龙。一爪、二爪、三爪、四爪都出现过,甚至还有无爪。
现藏于山西博物馆的龙形觥属商代晚期遗物,它龙首上有明显的二角,但无足无爪。
龙形觥 | 图源:山西博物馆官网
春秋战国时期,龙有的无足,有的有足无爪,有的有足有爪。比如战国中期青铜器“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上,龙前二足有爪,爪数为三。战国中晚期帛画《人物御龙图》上,龙前二足有爪,爪数为二。战国时期玉器“碧玉龙形珮”,有足无爪。
人物御龙图 | 图源:湖南博物院官网
秦汉时期,龙爪数也很多样。秦代画像砖“龙纹空心砖”上可见三爪龙。西汉楚王墓室顶部壁画中的长龙,每足一爪。东汉画像石“龙虎衔璧”中,龙有四爪。
龙虎衔璧 | 图源:参考资料[1]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龙的形象基本趋于统一,此时是三爪龙居多。东晋《洛神赋图》中的龙就是后世龙的标本,其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一段的龙,可见是三爪。
《洛神赋图》局部 | 图源:故宫名画记官网 
现在所能见到的隋唐时代的龙纹很多也是三爪。比如建成于隋代的赵州桥,其石栏板上的龙有三爪。唐淮安靖王李寿墓中出现的龙纹也是三爪。到了唐末五代时期,蜀王王建墓中出土的玉带上的龙纹还是三爪。
赵州桥石栏板 | 图源:图虫创意
到了宋代,以三爪龙、四爪龙居多。在北宋建筑晋祠圣母殿的前廊位置,保留着现存最古老的木雕盘龙柱,这些龙均为四爪。南宋陈容所画《九龙图》中,所有的龙爪也是四爪。宋代出土的瓷器中,也可见三爪或四爪龙。美国堪萨斯州尼尔森·阿特金斯美术馆保存有宋代磁州窑所产的“白地黑剔花龙纹瓶”,上面的龙为五爪。
由此可见,到宋代的时候,龙的爪数仍然多样,没有明确规定龙应该是几爪,三爪、四爪、五爪都能是龙。
那“五爪为龙,四爪为蟒”是什么时候成为明文的规矩呢?
最早对“五爪为龙”的规定可以追溯到元朝。
《元史》中记载:“仁宗延祐元年冬十有二月,定服色等第……蒙古人不在禁限,及见当怯薛诸色人等,亦不在禁限。惟不许服龙凤文(龙谓五爪二角者)”。《元史·刑法四》又有记:“诸章服,惟蒙古人及宿卫之士,不许服龙凤文,余并不禁。谓龙,五爪二角者。”
划重点了。元代非皇家者不能穿带有龙凤纹的服饰,即便是蒙古人和禁卫军也不能,并且官方反复强调“五爪二角”为龙。
那么,不是“五爪二角”,也就不是官方规定的皇家用的龙,四爪、三爪龙就不违法,是“民间龙”。
所以元代文人画中、民间器物上的龙纹还是有很多四爪或三爪的。
比如,道教正一教第三十八代天师张羽材,曾因祈雨和平息水旱灵验而受宠于元朝内廷,张羽材善写竹画龙,他所绘《霖雨图卷》中,四条龙行云施雨,而这些龙的爪数都是四爪。此外,元代青花瓷崛起,大量青花龙纹出现,这些瓷器上的龙纹仍可见三爪、四爪。
元代末年,这一时期供朝鲜人学汉语的教科书《朴通事谚解》还记载“这的大红绣五爪蟒龙,经纬合线结织”。
也就是说,虽然元代官方规定“五爪二角为龙”,但并不意味着“四爪为蟒”,甚至还能看见“五爪蟒龙”的记载,民间用的三爪、四爪仍然还是龙。 
《霖雨图卷》局部 | 图源:参考资料[4]
而真正严格区分“五爪为龙、四爪为蟒”应是明清之事。
数爪子,真的能区分龙跟蟒吗?
可以,但不够。
先说为什么要区分“四爪为蟒”。
自明代开始,对“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严格区分,实际上是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加强完善的体现。
明朝是在推翻元朝之后建立起来的,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之服饰)相承流于僭侈,闾里之民,服食居处与公卿无异……贵贱无等,僭礼败度,此元之失败也”。在其执政的三十年间,颁布了上百项与服饰有关的制度诏令,随后的皇帝也沿袭这套制度并不断发展完善。
因此,明朝的服饰制度在严密和周备程度上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蟒衣”是其中的一种体现。
明代的“蟒衣”是宦官、贵戚、重臣和外族首领所穿的一种盛服,非受特赐不得穿。明朝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记载:“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正统初,始以赏虏酋。”而从各种图像中看到明代皇帝服饰上的龙都是五爪二角。
到了清代,蟒袍总体沿袭了明代的“五爪为龙、四爪为蟒”制度。《皇朝礼器图式》详细记载了蟒袍的穿用规制,并按照穿用对象的等级区分蟒纹的使用,记载中的蟒纹很多也是四爪。
《皇朝礼器图式》中的女性蟒袍记载 | 图源:参考资料[5]
问题来了。
据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搜集的清代蟒袍实物考证,并非所有清代蟒袍都织绣有四爪蟒,也有五爪蟒或五爪龙,甚至五爪蟒纹出现次数更多。
清代蟒袍蟒纹爪数统计(截至2021年4月14日)| 图源:参考资料[5]
也就是说,到了清代,仅靠数爪子,没法区分龙袍跟蟒袍了。
清代中后期,蟒纹与龙纹区别甚微,无法单靠爪数来区分蟒、龙,蟒袍与龙袍还得根据色彩、纹样、穿用人等级来进行划分。
从色彩来看,五爪可能是“蟒”。
清代服色有明确的色彩禁用制度,如明黄是帝后的专用色,太子服饰以仅次于明黄的杏黄为主,皇子蟒袍以金黄为贵,亲王、郡王若得赐亦可穿用,其余人群蟒袍多以蓝色及石青色为主,文五品官以下只可用石青色。
比如,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中的太子蟒袍,纹样尽管有五爪,但杏黄色是用于太子服饰,所以是蟒袍,不是龙袍,也就不会称这蟒袍上为“五爪龙”了。
清同治杏黄色纳纱男单蟒袍局部(左)、清道光杏黄色缂丝男棉蟒袍局部(右)| 图源:参考资料[5]
从纹样数量来看,五爪也可能是“蟒”。
清中后期,文武官员蟒袍会依据品级的降低而蟒纹数量减少,但爪子数没少,用的是五爪。
比如《清稗类钞》记载:文官之蟒袍,一品至三品,九蟒五爪;四品至六品,八蟒五爪……武官之蟒袍,一品至三品,九蟒五爪;四品、五品,八蟒五爪……
穿着冬朝袍的清代高级官员 | 图源:参考资料[6]
从上面内容也可以看出,穿用者身份亦是蟒袍与龙袍的判定标准之一。
无论蟒袍上所绣纹样是四爪蟒、五爪蟒还是五爪龙,穿着者的等级可以使用“龙”的称呼,则无论几爪,一概称之为龙纹,反之,太子、品官、妃嫔等就算穿了五爪,也只可称作蟒袍。 
而苹果龙年手机壳,“四爪”未必是蟒,但也未必是龙。
参考资料:
[1]形象史学. 伍秋鹏|川渝地区的汉代龙虎衔璧图像初探
[2](明)宋濂等撰. (1976). 元史[M]. 北京:中华书局.
[3]唯喜.(2013).即之疑是神所摹 观张羽材天师《霖雨图卷》、陈容《九龙图卷》. 中国道教(01),56-58. 
[4]澎湃新闻. 看展览|紫禁城初雪飞扬纽约大都会,渔樵文化“写胸中逸气”
[5]向靖雯,丁子杉 郭丽.(2021).清代蟒袍考略.服饰导刊(06),38-44.
[6]橘玄雅著. (2017).清朝穿越指南[M]. 重庆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
[7]陈传席.(2014).龙的爪数初探.美术研究(02),27-30.
[8]刘文华.(2023).龙纹在陶瓷艺术装饰中的发展演变.陶瓷研究(05),162-164.
[9]黄维敏.(2012).蟒衣逾制与晚明小说的民间书写.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114-118.
[10]宋俊华.(2001).蟒衣考源兼谈明宫廷演剧的武将装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56-62.
值班编辑:屈博洋
「点击即刻拥有我兔手机壳」
有意思视频
推荐阅读
车厘子价格,降不动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