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8日下午,自然资源部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暨第四次博雅达论坛于南大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实验室、实验室分中心与合作机构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专家、教师及学术代表齐聚一堂,会议由实验室副主任金晓斌教授主持。
专家报告
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吴江华教授作题为《增温和氮添加对一氧化二氮排放的影响受到植被组成的调控》的报告, 介绍了泥炭地这一特殊生态系统下,增温和氮添加对一氧化二氮排放的机制,对于国土空间碳的核算、碳的规划以及碳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杨琳教授作题为《数字土壤碳制图进展与展望》的报告,从样点设计、环境协变量生成、空间推理制图等方面介绍了数字土壤制图的主要概念、方法和前沿进展,并通过几个案例来展开,最后介绍了土壤碳变化相关工作。
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卞勇博士作题为《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与思考》的报告,系统介绍了“双碳”背景下的国土空间优化减碳增汇潜力研究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生态系统固碳增汇专题研究
实验室分中心交流
南京工程学院黄思华老师代表南京工程学院研究中心围绕平台建设与科研成果两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实验室南工程中心的发展情况。南工程中心助力校际、国际交流合作,获批了多个创新科研平台与基地,积极服务学科建设与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时发挥自身优势,聚焦滨海地区生态系统碳源/汇效应与机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净零纪元执行董事、长三角中心主任周洋,宣布了碳排放与核算管理系统平台正式发布。净零纪元暨长三角中心发布的碳排放与核算管理系统平台搭建了碳核算的软件架构,总结了企业级碳核算的通用流程,将传统的碳核算流程简化,提出了由简单到复杂,由软件到平台,由满足实际需求到兼顾未来情景的碳核算管理平台。这款核算平台的开发,实现电力生产、企业信息、生产设施、设备用能、公式计算、数据展示和报告导出的一窗式管理和一站式服务。
实验室杭州湾研究中心主任、浙大城市学院鲍海君教授介绍了从建设情况、主要成果、社会影响与未来计划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实验室杭州湾研究中心的发展情况。杭州湾中心发挥自身特色,开发了低碳城市建设水平诊断数字仿真平台,开展低碳城市建设水平诊断与优化,发布了《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指数》,引起相关领域的广泛关注。
优秀学生论文
为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造精神,促进学术交流,助推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领域发展,实验室开展优秀学生论文评选工作,共15位同学获奖,实验室副主任金晓斌教授,杭州湾研究中心主任鲍海君教授为获奖同学颁发证书。
获奖学生名单
序号
奖励级别
获奖人
1
一等奖
李龙
2
一等奖
刘笑杰
3
二等奖
吴珍

4
二等奖
乔文怡
5
二等奖
刘泽淼

6
二等奖
李寒冰
7
二等奖
李建国
8
三等奖
蒋昀辰
9
三等奖
许蕊
10
三等奖
边天夏
11
三等奖
徐小峰
12
三等奖
石师
13
三等奖
王世磊
14
三等奖
翁睿
15
三等奖
王桐
合作单位交流探讨
来自各分中心与合作单位的成员齐聚一堂,就如何形成合力,彰显特色、促进实验室高质量发展展开交流探讨。
实验室海南分中心主任、海南国源土地规划设计院陈传钊院长提出,实验室与各合作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比如设定年中交流会,对年初设定的规划与合作进行交流调整。此外,希望各个合作单位能在技术研发方面之间给予资源共享,合作单位间可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增强成员的技术能力。
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院长初琳介绍了大队的基本情况与研究方向,并指出大队工作侧重技术支撑和服务,碳中和实验室的研究更侧重学科前沿,双方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加强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交流。

海南国源土地矿产勘测规划设计院梅珍珍副院长表示希望在后续与实验室的合作中能够利用好海南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地理优势,借助现有的技术基础、数据基础和行业应用,形成一系列具有海南特色的成果。
浙大城市学院国土空间规划学院徐可西副教授介绍了当前正在进行的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环境标准的相关工作,希望大家能多提建议,也欢迎有意愿的单位加强交流,共同推进研究。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揣小伟副教授提出,面向社会需求,除了在微观尺度上进行核查外,还应该对未来出口重点企业产品的碳足迹进行核查,这些核查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包括如何做、如何认证等,都是未来可以落地的方向。
最后,实验室副主任金晓斌教授进行总结发言,表示各分中心与合作单位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与研究重点,希望能够取长补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促进实验室高质量发展。期待在新的一年里,每个单位都能取得更大的进展,共“碳”美好未来。
来源:碳中和与国土空间优化重点实验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