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末,私募小魔女一声呐喊:逼空!
话音未落市场就开始反向逼空。

新年没过几天,逼空小魔女的产品就到了预警线。
昨天小魔女又刊文,言之凿凿,把当下的中国与二战后的美国相比,认为面临同样的阶段,同样的机遇。
不可否认,现在A股是教科书式的熊市,教科书式的底部,市场温度每个股民都能感受到。但非拿美帝与中国比,我不免一头雾水,你说的是平行世界的历史吗?
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作为历史业余爱好者,我至少还读过几本金融史的书。比较玄幻,二战后50年代的美国,与目前的中国,没有一毛钱相似之处啊!
不信,可以读一读两本经典著作,马尔基尔的《漫步华尔街》、约翰戈登的《伟大的博弈》,都对当时的美国社会和金融市场有所描述。
《漫步华尔街》里,作者把50年代称作股市的“舒适年代”,是战后第一波长牛,持续到60年代中后期。进入70年代,随着“婴儿潮”的新世代到了青春期,叛逆,反抗,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嬉皮士运动,叠加石油危机、油价高涨、通货膨胀、增长停滞,美国经济和股市才陷入十年“滞涨”。
第一阶段:我称之为“舒适时代”,涵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增长年代。通货膨胀后,股东获得了极好的回报,而债券持有人获得的微薄回报大大低于平均通货膨胀率。1947-1968,这个阶段投资股票都赚到了,而债券投资者则差很远。
第二阶段:我称之为“焦虑时代”:婴儿潮期间出生的数百万青少年的广泛反抗、越南战争造成的经济和政治不稳定,以及各种通货膨胀性的石油和粮食冲击,共同创造了一个不适宜投资者的氛围。无人幸免,股票和债券均表现很糟。
《伟大的博弈》里,涵盖50年代这一阶段的标题是,“华尔街也是主街”。什么意思呢?华尔街原来一直是个小众市场,股票投资仅仅是少数有钱人的事,在二战之后华尔街逐渐变成大众市场,全民开始进入股市,类似于我们说的存款大搬家。
为什么二战之后股票“飞入寻常百姓家”呢?一是经历过1929年的股市崩盘,美国政府组建SEC加强监管,整治金融欺诈和操纵市场,严刑峻法,市场框架得以理顺。二是金融创新,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新型工具被发明出来,散户有了投资股市的渠道,股票逐步成为家庭财富的主要载体。
战后,尽管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投资于华尔街,但此时直接持有股票的人数仍少于1929年股市泡沫达到顶点时的人数,然而由于两项新生事物,间接持有股票的人数则大大增多了。养老基金(Pension Funds)作为社会保险的一种补充形式出现在20世纪30~40年代,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大公司里开始出现工会,而工会的出现催生了养老基金。
……在这个时代,更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包括一大批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开始出现在资本市场,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推动华尔街的发展壮大,也推动了美国社会养老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健全。
中国人印象中的美帝,在50年代是狼狈不堪,灰头土脸,四处碰壁,那是因为两国交兵的原因,不得不加大反美宣传,打消二战后国人普遍流行的“亲美、崇美、恐美”情绪。

没想到私募小魔女这种名校高材生,以她的人文历史素养,竟然当真了。

事实是,50年代的美国社会,朝气蓬勃,欣欣向荣,自信爆棚,连人口生育率都井喷了,诞生出战后波澜壮阔的一轮“婴儿潮”。与现在不婚不育不买房不借贷的丧气完全相反,可堪比拟的也是2007年高光时刻的那个中国。
因为二战结束后,美帝遥遥领先,跃居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战后的美国有多强大?
不夸张地说,如果美国不是一个权力制衡的共和国,而是真正的帝国主义,出个秦始皇、亚历山大、拿破仑、希特勒那种“千古一帝”,二战后凭实力可以顺势平推全世界,武力征服各国,消灭苏联及不服者,建立一个单极的世界霸权。
军事力量:美国的军力空前绝后。1945年,美军数量高达1192万,后备兵力超过2000万。陆军方面,美国拥有600多万陆军,其中坦克和自行火炮12800辆,机械化水平世界第一;空军方面,美国一线作战飞机数量高达67700架,科技遥遥领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拥有绝对制空权;海军方面,美国更是独步天下,拥有上万艘各型舰艇,仅航母就有上百艘,足以吊打全世界。此外,当时的美国还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经济和工业实力:经过战争的刺激,美国经济在二战中突飞猛进,工业产能达到巅峰。美国GDP占世界的56%,工业产值占世界的40%以上,黄金储备占世界的75%。美国的工业产能和经济总量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财大气粗,富甲天下。以最基础的钢铁和石油为例,美国的钢铁产量占世界的63.92%,石油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当时美国可谓名副其实的工业、金融、贸易三重霸主,整个欧洲、苏联、亚非拉加起来都达不到美国的量级。
政治影响力:反法西斯的胜利,让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领导者。美国是二战中唯一没有遭到破坏反而获益的国家。二战后,美国取代了英国的霸主地位,一手瓦解了二战前由欧洲列强塑造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牵头组建联合国,签订联合国宪章,缔造了相对更公正、和平、保障人权的战后国际新秩序,并维持到今天。
当时唯一能和美国叫板的只有苏联,但苏联在二战中几乎被打成废墟,人口锐减,在实力和影响力方面远远不及美帝。整个50年代,苏联只敢躲在幕后,避其锋芒,操纵代理人战争。直到70年代勃列日涅夫时期,借助高油价的加持,苏联才在全球转为战略攻势,结果穷兵黩武,耗尽国力,十几年后猝然崩溃。
私募小魔女说,美帝在50年国际竞争中两次受挫,国民党和韩战。读一读沈志华的书,来龙去脉,史料很清楚:

国民党是美国白左主动抛弃的,因为从延安时代,美国有些人就对左翼心存同情,认为国民党太腐败,吃相难看,贪污美国援助。老蒋也点儿背,美国大选押错注了,被杜鲁门厌恶,遭美国人背刺,战时把外援给断供了,蒋军的美式装备失去供应链保障。(“小米加步枪”也是精神激励和宣传需要,实际上从辽沈战役开始,我军的重型装备和火力,就已碾压国军)
韩战就不说了,一开始北方都推到哪儿啦,南方就剩下一座孤城釜山港,唯有跳海,这本是救无可救的残局。南方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天天哭诉,以泪洗面。麦克阿瑟临危受命,组建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奇袭后方,腰斩北军,这在世界战史上属于必学的经典战例。最后是靠大无畏的新中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举国之力,甚至牺牲祖国统一的良机,才帮着推回三八线,这是恢复到战前的边界,也是联合国决议的目标。

所以谈不上失败,对当时的美国国力和国民心态没太大影响,真正冲击大的是后面的苏联人造卫星时刻和越南战争,才让美国人产生焦虑和危机感。至今,华盛顿的战争纪念碑上还铭刻着一句话“Freedom is not free”,意思是“自由不是免费的”,美国认为帮韩国复国是对自由应尽的义务。
为什么二战后美国经济没有衰退反而强劲增长呢?
一是战争期间大量产能和技术转向民用化。不得不承认,美帝的市场机制极为灵敏,这一点与苏联僵化的计划经济体系截然不同。战争一结束,美国迅速从战时经济转型为和平经济,那些生产军品的工厂开始开发民用产品,诸如汽车、家电和其他消费品。战争期间,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军事研究领域的许多发现和创新,原子能啊、大型计算机啊、超音速飞机啊,军转民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例如航空航天、半导体和信息技术。
二是新增劳动力涌入市场,复员军人解甲归田,美国社会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浪潮。战后,许多军人和工厂工人回到家乡,寻找工作,结婚生子,安家置业。城市化浪潮推动了基础设施投资,内需强劲,例如高速公路,最早是德国人发明的,二战期间给赴欧美军留下深刻印象,战后艾森豪威尔总统拍板兴建全国性高速公路网,把各城市连接为一体,这套骨干网络美国沿用至今。
三是海外重建的机会,国际市场一枝独秀。战后,欧洲等战场都化为一堆瓦砾,百废待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美国没有占领掠夺,趁火打劫,反而输出资本,援助他们重建家园,启动马歇尔计划,把欧洲、日本和韩国几乎重新造了一遍。美国的资本、技术、商品也迅速占领世界市场,例如可口可乐,本来是国内的饮料,打仗时成为美国大兵的军需物资,随着战争流向世界各地,可口可乐于是走出国门变成世界品牌。

内需、外需、供给侧,供需两旺,万物生长,这是美国50年代的主流和大局,与2024年的中国有何可比之处?

当然,50年代美帝大繁荣最关键因素是人,领头人,艾森豪威尔
《道德经》云:圣人无功,神人无名。这哥们儿应该算是美国现代史上最被低估的总统。他是有名的“高尔夫球迷”,天天打高尔夫,还打出了美国总统中的最好成绩,是著名高尔夫俱乐部奥古斯塔俱乐部的会员。作为铁血的军政领袖,艾森豪威尔只抓大政和用人,具体细务一概不管。
二战时,艾森豪威尔是盟军总司令,兼欧洲战区总司令,协调、指挥欧洲十几个国家的军队,把不可一世的轴心国给灭了。别人问他,你每天日理万机,还有心思玩吗?他说我没有事情,我只指挥四个人,陆、海、空、联勤四个总司令,别的都不管,不闻不问。我只管好这四个人,所以每天空闲的时间很多,重大决策思考得就很充分。
1953年,艾森豪威尔退役后当选为美国总统。一次正在打高尔夫球,白宫送来急件要他批示,总统助理事先拟好了两个备选方案。艾一时不能决定,就在两个文件上都签了名,然后对工作人员说:“请迪克(副总统尼克松)替我挑一个吧!”然后继续打他的高尔夫去了……

大智若愚,大象无形,抓大放小,无为而治,艾森豪威尔担任总统的八年,是美国战后社会最安稳、发展最快速的八年,构成了50年代经济繁荣和股市长牛的基石。
小魔女确实不懂历史,瞎比较!
感谢阅读“毛有话说”,释老毛的私人书斋,期待财富与心灵的共同成长。知识改变命运,投资实现自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