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马,跑的是马拉松,体验的却是香港这座城市的温情。
——题记
去年九月报名的渣打香港马拉松终于在上周日21号开跑了。
作为在亚洲影响力仅次于东京马拉松的国际赛事,渣马有其不可不说的特别之处。
从2017年开始,我已经跑了整整7年马拉松了。
国内外大小赛事参加过多次,但是对于渣马我却一直有一份情怀。
它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几个国际田联的金标马拉松赛事,每年一起进行的还有亚洲马拉松锦标赛。
更重要的是,它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香港精神。
那渣马和其他地区马拉松有什么不一样之处呢,听我给大家一一说来。
第一,渣马的志愿者大部分为老年人。
我们都知道香港是一个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地区。
2023年,香港老龄化达到了20%,也就是每五个人当中就有一位超过60岁的老人。
所以香港老年人在各行各业重新就业极其常见。
而渣马作为一个政府的公益活动,这个每年一度的盛大赛事,体现的是港府的综合治理能力以及港人在对待国际事物上的精神面貌。
尤其今年是疫情以后,渣马恢复到75000人规模,是近年来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年。
从1月17日参赛选手陆续领取赛事包开始,香港的老年人均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了这场赛事当中。
从引导选手到发放赛事包,再到比赛日安检随身物品、存放物品、引导各组选手就位;
再到拉横幅给选手加油鼓劲儿,最后到比赛结束发放完赛包和奖牌,随处可见香港老年人的身影。
他们说着流利的英语和粤语。
如果你说普通话,他们也会努力和你用普通话沟通,告诉你如何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
后来据我了解他们都是无偿当志愿者,这让我非常感动。
也使这场国际赛事显得参与感和使命感十足,无处不显示着老一代港人对地区事物的关心和担当。
第二,比赛的秩序感十足。
香港的秩序感一直以来都是港人引以为傲的金牌名片。
这种软实力也体现在了大型国际赛事的每一个细节上。
现场垃圾分类,杜绝乱扔垃圾
例如,比赛前,组委会把渣马的合影台立在了维多利亚公园的中央草坪上。
为防止出现人多混乱情况,有组委会志愿者组织列队及拍照工作。
每一个想和牌子合影的人都会自觉站到队尾等待合影。
且每个人都会迅速完成合照以免耽误下一个人的等待时间。
井然有序的维多利亚公园中央草坪
在比赛日,由于最早比赛组是五点半开始,志愿者们已经通宵站在各个位置承担起了自己的角色。
有组织交通秩序的,有引导安全检查的,有负责疏散集中人群的;
有带领运动员来到等待区的,有查看号码布给每组选手分组的……
作为参加过国内各类马拉松比赛的老选手,我依然被这种井然有序的规则感所震撼。
这种无形的感觉使每个人自动融入到当地环境和气氛当中,无法成为个例。
第三,名不虚传的亚洲魔鬼赛道。
港马全程起始于尖沙咀弥敦道,终点设在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
拥有路窄、坡多、弯道急的特点,参赛选手需跑过“三隧三桥”。
“三桥”是指昂船洲大桥、青马大桥、汀九桥。
“三隧”是指南湾隧道、长青隧道、西区隧道。
由于赛道难度非常大,被称为“亚洲最虐马拉松”。
几乎所有的跑者都会经历苦痛与摇摆。

运动员们经历着漫长的挣扎,终于跑出隧道、桥梁和转弯上坡;
跑过西营盘u型大坡和第40公里处湾仔的大爬坡。
从黎明前的黑暗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迎面扑来,长舒一口气。
迎面而来的是胜利的曙光。
这就是渣马的魅力。
一路上,它不断地提醒参赛选手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随时准备迎接下一个艰难时刻。
今年的渣马,郭晶晶霍启刚夫妻及周润发等诸多明星都参与其中。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还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渣马:
“展现我们盛事之都的魅力,巩固香港的国际城市地位。”
并于比赛日清晨与警务处处长萧泽颐现身现场,主持起步礼。
香港,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梦城,它承载着我儿时的记忆,也是我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抽选参加渣马是我人生的美好体验,跑的是马拉松,但感受的却是香港这座城市的温情。
愿祝渣马的明天会更好!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    ●
/本 文 作 者/
包包同学
人生体验官 
/小 助 理 推 荐/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如果你也想将自己在香港的经历
与更多人分享
在后台回复“投稿”获取投稿要求
投稿加入读者群
请联系@Ro_salie
感受香港的温情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