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国际教育视界(ID: FindingWIE)
2024年的元旦,对于很多北美留学生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
留学生们都在忙着转发一条寻人启事,一个17岁的中国交换生在美国犹他州被绑架了,绑匪要求家人给出赎金后才会放人。就在大家感叹美国犯罪猖獗时,剧情急转直下,犹他州警方在Riverdale镇被大雪覆盖的帐篷中找到了这名交换生,据说他在犯罪分子的教唆下逃离美国寄宿家庭,拍了假的“赎金照片”寄给在中国的家人。
真相大白天下之后,留学生圈一片哗然。花了几百万托举的孩子,到了海外怎么就成为了勒索父母的“坏人”呢?
此前在美国发生的一起自导自演“敲诈”父母的案件中,当事人告诉媒体,他就想看到父母着急的样子,更爱拿到父母的钱。这样的事情,简直太让人兴奋和开心了。
难道去留学的孩子就变傻了吗?到底是海外的骗子洗脑能力太强?还是亲子关系出现了裂痕?养个在海外“坑爹”的留学生,到底是谁的错呢?
01
北美诈骗局
都是技术和狠活儿
缅北,这个震惊全球的诈骗之地。多少青年人梦断于此,多少好人沦为帮凶。相较于缅北的赤裸裸又凶残的掠夺,北美地区针对留学生的诈骗更高级,专业度让很多留学生都感到猝不及防。
现在芝加哥大学工作,留学期间被骗了五次的Elsa说:“爸妈们千万不要觉得是我们留学生太蠢、太天真,而是北美的骗子们玩的都是技术和狠活儿,我们真心是弄不过他们呀!我也想过,为什么我们一个个在国内都是都挺精的,怎么来了美国就变成蠢材呢?不是我们的智商太低,而是骗子的智商太高了。
作为一个高科技之国,骗留学生的骗子们其实都用的是比较初级的技术。例如,媒体报道最多的就是电话诈骗,这种骗术技术含量并不高,但是对于初到美国还在慌张的留学生来说,真是一骗一个准。
据美国警方公布的数据,现在美国的留学生平均每周都会接到至少三通来自骗子的电话。根据报案情况现实,每130个电话就有发生一起诈骗成功的案例。Elsa说,在国内一接起电话她就能判断出哪个是骗子。但是来了美国,她含糊了。首先是英语问题,她虽然托福考了100分以上,但是还是分不清楚英语的口音。骗子说了一大堆银行账户安全等专业用词后,Elsa就跟听力考试一样,精力都用在了努力听懂上,早就忘了戒备骗子让她报出账户和密码了。
Elsa经过了电话诈骗之后,也学精了,无论是任何寄快递、大使馆查签证的电话她都会反复确认真实性。但是骗子们也在逐步升级他们的骗局“服务”,从电话诈骗升级到了面对面行骗。
Elsa第一次被“仙人跳”,是在她已经住了三年的社区里。
她说,当警察开着警车,一身戎装出现在她面前,跟她说社区里发生了凶杀案时,她也怀疑过。但是经过警察一番热情诚恳地描述凶杀案对社区孩子们心理产生的影响时,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让警察带走她的手机、电脑和钱包作为证物。
总结自己被骗的经历,Elsa认为和国内的骗子相比,美国骗子确实专业度要高不少。他们能够掌握了留学生的精准数据,年龄、性别、来自国内什么城市、大学,学习什么专业等等都能摸得清清楚楚。在这样高超骗术的围堵下,即便是再精明的留学生也难免百密一疏。
02
骗我爸的钱
是一种报复的快感
在美国这块自由的土地上,不仅滋生着各种高级的骗术,也让意志不强的留学生顺势开始变坏了。Elsa的同届校友富三代阿杰来自广东,在一次喝醉酒之后向Elsa讲诉了自己在留学三年内策划了两次被骗事件找老爸“敲诈“了十万美金故事。
整个诈骗流程被阿杰讲得跌宕起伏,如何去租演员充当骗子的角色,如何让老爸给假警察电话送罚金,拿到钱之后他和朋友们如何一起在拉斯维加斯挥霍……
看着阿杰眉飞色舞的样子,Elsa感到揪心。她说,她也是来自富裕家庭,从小衣食无忧的成长。但大学之后她也是省了又省,有空就去打工补贴生活费,Elsa真不能理解阿杰为什么会这么干。
但是阿杰告诉Elsa:“不用为我老爸感到可惜,这是他应有的报应。我要把他打过的巴掌、骂过的脏话都赚回来。现在到了美国,山高皇帝远,语言又不通,正是我报复老爸的好机会。”
在国内的时候,阿杰也是个“老实”孩子,虽然对老爸的“独裁”式的教育非常不满,但是他完全没有想过要以诈骗老爸的方式来报复。来美国的第一个月他就“学坏”了,阿杰认为变化几乎是瞬间的,当“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就收不住了。
阿杰开始“诈骗”是在自己被骗之后。一个朋友找了一个假汽车中介,骗走了他两万美金。在愤怒之外,他发现这个骗子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是假的,银行账户和身份都是可以造假的。那一刻阿杰就想,美国犯罪成本这么低,是不是他可以用在老爸身上?反正是换个方式找老爸要钱,即便是东窗事发也是家务事,自己也不用负法律责任。
自此,阿杰开始了边留学边“诈骗”自己老爸的旅程。
他总结,这两起“骗”老爸的事情,老爸至今都是深信不疑的,给钱也给得痛快,这是在国内不可能实现的。他说:“一旦到了国外,老爸就没有了往日的嚣张。他经常嘱咐我出门要小心,千万不要得罪人。在他看来美国就是一个万恶之地,到处都是坏人和枪杀。我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一次又一次从老爸那里拿钱。以前是为了报复,现在更像是一个找我爸要钱的办法。我已经喜欢上了这种不劳而获的感觉,只要不被老爸发现,我想一直这么干下去。”
03
克服孤独感
远离“伥鬼”朋友
孤独,是留学生在海外最深刻的感受,大范围的交友成了派遣孤独的方式。随着朋友越来越多,时间被占满,孤独感是逐渐消失,但危险也在悄悄逼近。Elsa说,现在的她即便再怎么孤独,都保持着冷静,交友一定要慎重。
Elsa曾经有个“伥鬼”朋友,一个来自香港的留学生Tony。不少留学生朋友也告诫过Elsa,他们觉得Tony做事原则性不高。Tony有不少亲戚已经移民了美国,他也在亲戚的公司帮忙,据说是做一些移民相关的业务。但是只要是Elsa在社交媒体上表现出来情绪低落,Tony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安慰她,也经常陪她逛街吃饭。
慢慢Elsa在Tony的要求下,帮她去香港老乡那里拿包裹、取现金。一次,Tony又打来电话让Elsa去经常见面的咖啡馆,帮忙去取一位朋友还他的钱。
当Elsa抵达咖啡馆之后,等待着她的不是Tony朋友,而是一群荷枪实弹的警察。警察告诉Elsa他们刚破获了一个偷渡洗钱的案子,交易的地点正是Elsa去取钱的咖啡馆。Elsa这才恍然大悟,自己一直被Tony利用了。非常幸运的是,Elsa她下课后被教授留下聊了一会儿,错过了约定的取钱时间,没有变成共犯。
虽然最后因为证据不足,Elsa并没有被警方起诉。但是Elsa请律师花了不少钱,还请了很多假往返警察局协助调查。付出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不说,Elsa认为这次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留学安全。
警察告诉她,如果她涉案,哪怕是被冤枉的,都会影响到她的签字和留学。在很多留学生案件中,美国警方除了依法处理之外,都会通报给学校,甚至包括大使馆。
时过境迁,当Elsa再次见到Tony,他居然质问上了Elsa:“为什么你看见警察非要上前交流呢?如果直接走了就没有麻烦了。我也因为你被传讯到警察局,差点失去了我的签证。”看着Tony毫无悔意的态度,Elsa说她没办法感到失望,但是她彻底看明白了“伥鬼朋友”之害。
“伥鬼”朋友是在身边不断推你去做错误选择的人,他们不仅不会在危急关头帮你,还会把你拖入无尽的深渊。
为了一点点的情绪安慰,她放弃了原则。而这些所谓的陪伴感是打发了寂寞,但是和换来的麻烦相比,伤害系数谁更大,不言而喻了。
04
精神“脆皮”留学生
只配等着被骗?
留学生的情绪问题已经成为了留学路上的第一大阻力,自杀、抑郁,包括反复被骗都快成了留学生群体的关键词。
家长们真搞不明白了,为什么花千万养出来的孩子,情绪会如此脆弱?Elsa说,她的父母在她留学期间也是操碎了心,但是也没能阻止Elsa反复被骗。Elsa妈妈曾经抱怨过:“我有时候都怀疑你这孩子的智商是不是有问题,花了这么多钱,怎么就养出这么个精神‘脆皮’的孩子呢!”
Elsa承认,留学生群体真不是什么金刚铁骨的“葫芦娃”,他们是非常脆弱的群体。
她在芝加哥学习工作了快八年的时间,早就从“脆皮”练成了一副超人的样子。但是,她说,这个过程不是人人都能闯过的,能闯过去的都是厉害的主儿。
去年夏天Elsa有个学生自杀未遂,被迫退学了。学生在出国之后就得了严重的妄想症,总是幻想着自己能够被神仙或是强大的人拯救。Elsa也多次找学生谈话,她发现学生是在受骗之后因为应激反应产生的幻觉。
她遭遇过网络骗局,网上的男朋友骗走了她一万美金;她遭遇过代写骗局,花了几万块却换来骗子的卷款而逃。这些倒霉事一起赶上,真不是谁都能够泰然处之的,变得精神“脆皮”也不是什么不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这些年Elsa一直在研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精神“脆皮”留学生呢?她发现,中国大多数留学生都是养育在父母庇护下的“娇宝宝”,精神上依赖父母,也养成了用钱解决问题的习惯。父母也是乐于拿出钱来平事,久而久之就不知道如何正确面对人际关系了。
第二是独立能力差,在北美留学圈里“妈宝”比比皆是。生活不能独立,精神上也不能独立,一旦失去了独立思考,不被骗才怪了。
最后一点是父母没有进行有效的教育,父母总怕孩子看到不美好的一面,总想保护孩子的思想单纯。但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的另一面,不看不代表着不存在。
如果父母还拿国内的一套来想象着海外的世界,那真是害了孩子。Elsa建议,在留学之前,家长先要从自己开始“武装”起来。
第一了解美国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环境,不要乱信新闻中的夸张说法,也要弄清楚美国哪些机构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其次就是建立一个良好的亲子沟通渠道,让孩子的情绪有个正确的输出渠道,遇到事情愿意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 end -
戳这里关注我们👇,留学路上一起成长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