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3i EdTech
ID:gh_d167fb04a702
作者:snownews
先说值不值。这个涉及对投入产出的价值衡量,不同家庭的感受天壤之别,没有正确答案。就我个人感受:值!
为什么?
1、我爱旅游,而美国大学是美国的精华,相对常规景点,校园又美又清静、青春荷尔蒙爆下棚充满动感活力。听得懂英语的,还能参加招生办的session,有老师介绍学校的历史和掌故,有学生带tour边讲边参观,大概率还能免费看博物馆。不香吗?
(密歇根湖畔的西北大学音乐学院)
2、未来你的亲骨肉要在这里生活好几年,老母亲与其日后提心吊胆,不如事先亲眼看看,挑个娃不但能学好,还能吃得香睡着稳住得安全的大学。跟相亲差不多,网上聊得再投机,网友见面也容易“见光死”。如果真是TOP名校也凑合忍了,半斤八两的学校,这些关乎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因素,也非常重要。老话说: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
3、有些“敏感”的大学,申请时会考虑一个权重,就是你跟学校的connection和你对学校的忠诚度。大学都不想被“放鸽子”,除了ED他们还得想尽办法来确信这一点。在申请时,有的学校会让你填写你怎么知道他们的,有没有亲朋好友在这所大学,以及有没有来访过校、参加过session。设想,两个在天平上称起来份量几乎一样的学生,来没来过访校,在录取的时候有多大区别?这个真是太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了,只有天知道。不过,当你明明白白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下意识肯定觉得去过好吧?
我和娃的访校历史,掰手指头,一共看了30+所大学和近30所的美高。
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那是我们第一次游美国,当然要朝圣,西海岸去了伯克利和斯坦福,东海岸去了哈佛、MIT。充满了梦想,是不是!哈哈,大半是老母亲自己的梦,路过耶鲁,娃宁可进苹果店,也不肯进大学~~
后来,娃来美国读中学,我们时常去开家长会,又陆续看了普林斯顿、宾大、JHU、新泽西大学、Boston college、布兰迪斯大学、Savannah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女校Wellesley College等,以及将近30所美高,看出来我们是多么爱逛学校了吧?(奇怪,布朗、哥大和纽大,不知道为什么我们都走到跟前了却没逛,或许罗德岛的景色太美、纽约太炫目,迷花了眼睛吧!)
这个阶段,是我家的
访校1.0版。除了名气,我们对大学几乎一无所知,对美国教育的那些事儿,也只是从一窍不通开始着想石头过河。
访校就是去拍拍美景、摸摸吉祥物、蹭蹭免费的博物馆,最多再买点小纪念品。当然,看完也会有直观感受,大藤就是大藤,地理位置、气候交通、校园景色、历史人文,哪哪都好,区别只在于哈佛更古典、MIT更现代、普林斯坦更深沉、斯坦福更阳光、伯克利流浪汉确实有点多。其他学校,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哎~~

真到了申请大学的时候,疫情三年,一所没访,我们就只能“网恋定终身了”。直到2022年暑假,大学也选定了,全球也放开了。憋了三年,我们从加拿大出发自驾游,按照老习惯,顺路看了10所大学:多伦多大学——滑铁卢大学——女王大学——麦吉尔大学——渥太华大学等5所加拿大顶尖大学;然后入境美国,看了罗切斯特大学——Ameherst College——雪城大学——UMass——康奈尔大学。
这个阶段,是我们
访校2.0版。
因为是假期,校园没人,更没有session和tour,还是自己瞎逛。即使如此,随着对美国方方面面了解的加深,我们也多少品得出滋味了。

时间到了2023年秋天,因为转学,娃GAP了,我们突然又有了机会继续逛大学,这期间看过的大学有:
杜克——北卡教堂山——UC尔湾分校——UCLA——USC——加州理工——CMU——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刚好10所!
罗列名单不是纯得瑟,什么都怕比,品酒如是,识人如是,访校也如是。
量变到质变,访校3.0版,我们要么提前约了招生办的session和tour,要么托顾问小姐姐和群友的福,约了在校大学生介绍各种“花边新闻”。
就算有些学校根本不在我们的选校清单里,事先所知不多,现场收获还是非常大。

重点来了,总结一下,访校看什么?
1、看颜值。不开玩笑。学校哪个学院的颜值高,说明钱往哪里流,哪里就是学校的强势学科。比如,我们看雪城大学发现,公共传播学院、公民事务学院的建筑,占地面积又大又气派。维基百科一查,雪城竟然出了那么多政界名人,拜登即是代表,而传播学院全美排名第一。又比如去西北大学之前,我并不知道音乐学院非常棒,猛然看到临湖而建一栋抢眼的建筑,外观像一艘巨轮正要起航,内部通透敞亮,汇集了密歇根湖的灵秀与磅礴。当下就猜,这得是专业排名前十吧?果然!
(西北大学音乐学院)
陷于颜值的例子比皆是。
我娃的好朋友、学姐,都够大藤水准,却前仆后继ED来了西北,为什么?都是在亲眼看了湖景学校后“中毒不浅”。

2、看人。首先看学校安排带tour的人。为啥?因为是学校精心挑选过的学生,在学科、气质、口才等方面代表了学校的偏好,他们就是学校要录的学生的“活人版”。看其精神面貌,可以感觉出他们的幸福感是多是少;听其言,他们在谈论学校的资源时,常常会提到的,一定是学校的优势学科;很少提及的,就要当心了。当然,这里难免有偶尔因素,某天某个学生状态不佳,免不了给人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明白人,得在访校中不断修正这些偏颇,恰如其分地评估大学。
其次,如果能约到在读的朋友和同学,那再好不过了。请人家吃个便饭,买个小礼物,顺便好好聊聊就读体验。这些对话,不那么官方,更真实和鲜活。在UMich,我们先后见了5个学生,只有一个学生觉得密大压力比原来的学校更大,略显后悔,其他4个明显都热爱密大,这很让人振奋。娃甚至在学姐的带领下,旁听了一节专业大课,感受更深刻。
3、
看学校的态度。是高冷还是友好,是客气还是热情,学生管理是松还是严。
这很微妙吧?静下心来还是能体会出差别的。比如,CMU官网上对转学生的态度是翻译成白话就是:“腾出几个萝卜坑,收几个转学生”。所以,他们的session几乎不涉及转学的话题,带tour的学生也热度不高。密大就完全不同,招办把转学当成“事业”,每个学期都有招生名额和计划,有专门的转学session,宣讲人就是负责转学的资深招生官本人;带tour的两个小姐姐,配合默契,组织得当,人好话多,看的地方也多(请自动修正个人偏好,以免误判哈)。另外,在访校过程中,你还明显能感受到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是松是严,比如某TOP10大学,不让学生挑室友,我娃感觉就很不爽;而西北大学的娃口头禅就是,我们学校啥不管。

4、工科学生看实验室。娃转学前在某校工程学院和数学院联合培养的荣誉项目软件工程专业,不可谓不优势,但实验室只能TA在场的时候才能用。他的同学,在全美排名前20的某校,据说约个实验室好难。在北卡某校,娃想看工程的实验室,朋友一脸茫然,带我们走来走去,只看到了生物实验室。回家一查,原来这所大学的工程学院若干年前被强行剥离到州大,所以实验室难觅踪迹,生物算是这所大学的强势学科,我们才得以一窥究竟。
而密大就不然,在ECE大楼,我和娃走了每一层楼的无数间实验室,里面的学生不多,敞着门随便进,资源供给明显充足,娃看得直流口水。
5、看城市。老母亲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安全问题。芝大、JHU、伯克利、宾大的安全性是不是自家可承受的?去了才知道。实习、就业也跟所在城市高度相关。如果娃想本科毕业留在北美工作,那么大学所在位置离就业市场近,近水楼台无疑很重要。除非像CMU、康奈尔这样的大牛校,就算在锈带或深山老林,也不影响人家的就业机会。相反,某30+的大学,专业偏文科、位置偏居一隅,位于锈带,处在振兴过程中,往日繁华的衰败还未及修复,当地最大的雇主衰落和外迁,人口流出,无法吸纳和消化更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这些感受,案头资料看得再多,不如亲眼看看downtowm主要建筑上剥落的一砖一瓦更真实、更有心理冲击。城市现在的活力,代表了未来的潜力。
这篇文章写了3000字,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访校可以感受一下娃与大学气场合不合。气场一词听起来很玄?美本录取本来就是玄学。在不可捉摸的事件中,你愿意付出多少时间精力来增加确定性呢?
最后安慰一下不能访校的家庭,我娃的顾问曾说过:Joe妈妈,是大学挑咱们,不是咱们挑大学。行吧,
没有完美大学,美国前50甚至前100的大学,都能喂饱咱们娃。学会利用学校资源,找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大学生活一样可以很美好。
大不了,咱们再转学嘛,有些好学校,转学比新生申请容易。

此文不仅适用转学生,也适用于新生申请。如果你觉得有帮助,欢迎转发,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是snow,经历了美初、美高、美加本科双申,以及加本转美本四轮申请。踩过坑,也体会过拿到一把offer的艰辛和开心;得到过许许多多老师、朋友的帮助,也一直在帮助身边认识、不认识的人。
如果你娃留学路上有困惑,可以关注我。我会在时间精力允许的范围内答疑解惑;在我能力之外的,如果你需要,我可以为你介绍靠谱的专业人士。
-End-
更多留学教育资讯点击关注FindingSchool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