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医学界”创办的价值医疗泰山奖
转眼已来到第五届
目前,泰山奖-诊疗方案奖
提名正式开启!
对奖项已经有了解,想直接提名?
谁是你心目中的获奖者人选?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直接提名
那么,对于价值医疗泰山奖不太了解,
小界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番
“价值医疗泰山奖”是由“医学界”于2019年设立,其命名取自“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者责任、重于泰山”,同时也取“泰山石敢当”之意,突出一种中国医者的“担当”“勇毅”“开拓”精神。其中诊疗方案奖面向由中国专家主导的中国(含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国际性可应用于疾病全周期管理的系统性方案。激励拥有成熟的规范化操作流程与建设体系,并且具备更低的成本-效益比的诊疗方案。
重点来了!
最新一届的泰山奖-诊疗方案奖
我们应该提名谁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
一起回顾下既往三位获奖者的信息
(该奖项于2020年增设)
第四届(2023)诊疗方案奖获奖者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黄晓军院士
在黄晓军与其团队的努力下,从2000年到2023年,半相合移植治疗白血病的三年以及三年以上生存率由原来的百分之十几上升至70%左右,明显优于常规化疗所能达到的疗效,在部分种类的白血病治疗上达到了和同胞全合疗效一致的水平。
“北京方案”得到国际认可,被写入国际骨髓移植权威教材《托马斯移植》第5版,并被美国及英国的骨髓移植协会、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相关指南及共识引用,成为全球治疗白血病、骨髓移植的主流方案,造血干细胞移植也由此跨入新的时代。
黄晓军院士表示,“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生命高于一切,通过创建、发展并完善单倍体相合移植体系,让一个个白血病患者宝贵的生命得以延续。
第三届(2021)诊疗方案奖获奖者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陈海泉
他,以一己之力,在国际肿瘤诊治领域不断推出“中国标准”和“上海方案”。发表在国外的190多篇期刊论文中,研究成果23次被纳入13项国际指南;在有“国际胸部肿瘤外科精英俱乐部”之称的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国际胸部肿瘤外科峰会组委会,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担任组委会委员的中国医生,也是参加创立的唯一亚洲成员。
在他的带领下,复旦肿瘤医院成为世界著名的胸外科中心,早期肺癌生存率领先国际10%以上。其所提出的“肺癌全面微创治疗3.0诊疗体系”也在深刻影响着每个外科医生。
他说:“我不追求腔镜率,也不追求手术数量,我要的是患者的生存要好,肺癌手术的准确率要高。我一直强调临床问题驱动和结果为导向的临床体系和思维,在我看来,外科医生走进手术室,就在做科研了。”
第二届(2020)诊疗方案奖获奖者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胸痛中心,这个在十年前还比较陌生的名字,却在一群志同道合的心血管专家全力推动和国家卫健委大力支持下,在短短几年内一次次地刷新着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新成就、提升着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新高度。中国胸痛中心始终以深化胸痛中心救治体系,形成急性心梗全国救治基本网络为目标,以提升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率和救治效果为动力,真真正正地拯救着无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执行主席、中国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感慨道:“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之所以能够如星火燎原般迅猛发展,是因为每一个胸痛中心人都清楚身上的责任重于泰山,助力每一个中国人的心血管健康的使命始终推动着我们迎难而上,携手前行!”
回看过往的三位获奖人/机构,相信大家对诊疗方案奖有了直观感受,那么第五届诊疗方案奖应该授予谁呢,你的内心是否已有答案了?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提名吧
如果您的提名最终通过了泰山奖评委会和管理委员会评审将获得第五届泰山奖线下活动参会名额1个(交通食宿将由会务组提供)
更多泰山奖消息
↓↓↓
第五届泰山奖九大奖项提名通道
已全面开通
除了上述年度诊疗方案奖
另外7个奖项也在提名中——
年度公益人物奖、年度临床研究奖、
年度药械创新奖、年度公共卫生奖、
年度医疗报道奖、年度医疗管理奖、
勤子奖-青年临床研究奖
泰山奖评选规则
“泰山奖”每年评选一次,对当年度为中国医疗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疗效突破、更具成本-效益的诊疗方案改进、大幅提高患者诊疗体验、提升患者治疗的可及性、减少无效医疗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组织和个人进行奖励,助力中国价值医疗的实践。“泰山奖”的提名、评审和授奖参照国内、国际惯例,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特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金春林主任、、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深圳)于广军院长担任泰山奖管理委员会理事长,负责奖项设立和评选相关重大事项的建议和决策。
让开拓者不再孤单,
让践行者得到鼓励,
让勇毅者收获掌声!
让我们一起,
为泰山奖提名,
向推动中国医疗事业进步的医者致敬!
微信扫描下图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为“泰山奖”提名↓↓↓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