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刊登北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现非遗传承人精湛的制作技艺和非遗项目不朽的艺术价值,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艺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书。
墨是中华传统文房四宝之一,也是集诸多工艺于一身的艺术品。千百年来,人们执笔挥毫,将中华民族悠久璀璨的历史用笔锋和墨迹记载并传承了下来,其本身的价值早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中华民族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天然墨进行书画,自西周开始,人工墨问世,在随后的数千年间,墨皆以固态的形式出现。一直到清朝末期,墨汁的出现才改变了人们的书写绘画方式。
说到墨汁的发明和商业化生产,不得不提到一得阁。北京市和平门外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厂大街的中段,一幢散发着文化气息的古朴砖楼坐落于此,这正是百年老字号一得阁。一得阁的创始人是谢崧岱先生,他自幼敏而好学,诗文俱佳,兼喜金石书画,擅名乡里,于同治二年中乡举。同治三年,谢崧岱进京赴试未中,次年(1865年)在东琉璃厂开设制墨作坊以为生计。当时,写字作画依然采用墨锭研墨取墨之方法,研墨产生的噪音不仅会让人分心,还会浪费宝贵的时间,文人饱受研墨费时费力之苦,谢崧岱决定研制一种方便好用之墨。在阅读大量制墨书籍,与同科同窗反复交流探讨,并经过多次尝试,“屡误屡试,屡误屡悟”,终于研究出了可以入盒保存、随用随取的墨汁。光绪十年(1884年),谢崧岱出版著作《南学制墨札记》,详细记载了制墨的各个过程和要义。一得阁墨汁的发明,是对中国传统书写工具的一次革命,改变了研磨创作书画的方式,为书画大幅作品提供了便利。
一得阁墨汁有十大优点:墨迹光亮、耐水性强、书写流利、写后易干、不湮纸、不褪色、适宜托裱、浓度适中、香味浓厚、四季适用。一得阁墨汁主要原料选取上等牛骨胶及顶层油烟色素,并配以中国传统的冰片、麝香、冰糖等十几味中药,从而形成一得阁独有的具有清心、明目药香味的墨汁,深受书画爱好者的追捧。
墨汁首创离不开创建一得阁的谢崧岱,也离不开谢崧岱的得意门生、一得阁第二代掌门人、墨汁制作技艺第一代传人——徐洁滨。徐洁滨,河北深州人,名蘅,字洁滨。据记载,谢崧岱辞世后,他的子女为了躲避战乱,便将这份由父亲打造的产业托付给了其弟子徐洁滨。也就从那时开始,一得阁一直沿用师徒制传承,通过师傅带徒弟、口传身授的传统方式完成制墨技艺的传承。
徐洁滨接管一得阁后,传承不拘故、创新不离宗,他励精图治,改善经营,创新工艺,学徽墨之技艺,潜心钻研,严格选料,积极为发展一得阁创造条件。徐洁滨不仅经营有方,还在制墨工艺上进行了创新,开创了名牌“惜如金”,并将熏烟墨汁进一步改良,按照季节气候将墨汁的配方比例进行适时调整,以适合四季的气候变换,逐渐成熟的墨汁工艺,使得一得阁的名声大噪,墨汁更是远销海内外,打开了国际市场。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惨遭日寇侵略,一得阁也难逃浩劫深受磨难。日军占领北平期间,日本商人得知制作墨汁的一得阁,多次找到徐洁滨提出购买墨汁配方,均被徐洁滨断然拒绝,他的这一义举不仅彰显了民族气节,也将墨汁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留传承。
1956年,一得阁实现公私合营,组建北京一得阁墨汁厂,墨汁生产实现了机械化。改革开放后,一得阁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现如今,一得阁在墨汁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对文房四宝的笔、纸、砚进行了深度的开发,在队伍建设上培养了多达20名第四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墨汁技艺传承人。
作为传统手工艺的杰出代表,一得阁一直坚守传承古法制墨,制墨配方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气候不断调整,正是这种对古法的坚持和对品质严苛的要求,让一得阁制墨过程中很多环节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诸如化胶、配料、印泥调性等。1996年,一得阁墨汁配方和制作技艺、一得阁特制八宝印泥被北京市科委核准为国家秘密技术项目,一得阁在2006年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2014年“一得阁墨汁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经四代传承,一得阁制墨技艺早已被融入每一代传承人的血液中。书中可以记录的是法,老匠人口传身授的是技,157年对墨汁原料和工艺的坚守才是一得阁得以在现代依然备受追捧的关键所在。
百余年间,一得阁从清朝末年的个体作坊式商铺,到民国的发展壮大和盛极一时,又在抗日战争时期衰落,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得到了重新发展起来的机会。虽然曾经名噪天下的一得阁,在便捷书写的现代社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这些困境没有将一得阁击垮,一得阁展现出了百年老字号特有的生命力,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得阁的风采。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诗:“砚池旋转万千磨,终朝碗里费几多。墨汁制从一得阁,书林谁不颂先河。”墨汁,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个很寻常的东西,但在墨汁的背后,却有鲜为人知的过往。一得阁157个春秋映衬着其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一得阁的墨汁就像是文字和书画的血液,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4年第1期
投稿邮箱:
订阅方式:
1.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2-488
2. 电话订阅:010-6326 5031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