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商论》2024-01-22
An influx of Chinese cars is terrifying the West
【首文】中国电动车猛攻
中国汽车大量涌入令西方恐惧
但西方市场应对廉价的绿色车辆保持开放
中国是否即将在富裕国家掀起另一波去工业化浪潮?在1997年至2011年间,随着中国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并开始向海外输送廉价商品,约有100万美国制造业工人因来自中国的竞争而失业。此后,从美国工人阶级死亡人数上升到特朗普当选,一切都被归咎于“中国冲击”。对自由贸易观的排斥拒绝也导致政客们如今纷纷采取产业政策。目前,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正在惊人崛起中。这引发了人们对另一场毁灭性冲击的担忧。事实上,中国汽车的成功值得庆祝,而不是忧惧。
仅在五年前,中国的汽车出口量还只有当时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日本的四分之一。本月稍早时,中国汽车业称2023年中国总共出口了超过500万辆汽车,超过了日本。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第四季度售出50万辆电动汽车,让特斯拉望尘莫及。中国的电动汽车造型时尚、技术先进,而且最重要的是价格低廉,目前制约其出口的仅仅是运输船只不足。随着全球走向脱碳,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到2030年,中国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可能会增加一倍,达到三分之一,从而结束西方各国龙头车企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欧洲。
这一次,政客将更容易把西方的一切就业流失归咎于中国的不正当竞争。冰冷的地缘氛围将强化人们的观感,认为受补贴的生产不公平地夺走了西方工人的生计。而补贴当然是真实存在的。自2014年开始实施“中国制造”计划以来,中国一直公然无视全球贸易规则,大肆补贴本国汽车制造商。它们所享受的低息贷款、股本注入、购车补贴和政府合同的价值难以确切计算。但据一项估计,到2010年代末,对汽车行业的公共支出约占电动汽车销售额的三分之一。除了补贴,中国还在与西方汽车制造商以及西方和韩国的电池制造商的合资企业中掠夺技术。……

📚衍生阅读 | 中国电动车出海
世界展望2024
电动汽车将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它在电池制造方面的领先地位至关重要
《经济学人·商论》2023-12-15
EVs are poised to make China the world’s biggest car exporter
机动车中的内燃机每年导致了约15%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淘汰内燃机,就必须实现交通电气化,而这又需要数量空前的电池。2024年,一个新的全球电池生产基础设施的轮廓将在中国、欧洲和美国显现出来——这个工厂网络能够生产出足够多的电池来储存驱动全球汽车所需的能量。
大多数现有和规划的电池工厂都位于中国。欧洲的许多工厂都是由中国公司建造的。分析机构基准矿物情报(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称,到2030年,中国将拥有全球电池生产能力的69%,低于2022年的78%,但仍满足每年生产9000万辆汽车所需的电池。相比之下,预计到2030年,欧洲和美国的产能将各占全球产能的14%左右,分别足够装配1900万辆汽车。
中国之所以领先,部分原因是中国政府支持电动汽车制造和落地的时间更长。中国政府从2010年代初就开始实行电动汽车购置税减免,到2022年,仅通过消费者激励措施就投入了约300亿美元支持电动汽车市场;电动汽车制造商还通过地方政府获得了进一步支持。这些补贴造成了许多新兴电动汽车公司之间的竞争。现在,大多数此类公司都已倒闭,而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等赢家则占据了强势地位。中国原有的电子产品供应链优势也为电动汽车制造商助推了一把。由于政府禁止在市中心使用汽油动力摩托车,到2010年,中国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1亿辆。……
【首文】来自中国的滚滚车轮
为什么世界应该欢迎来自中国车企的竞争
去全球化对驾车者和地球都没好处
《经济学人·商论》2023-05-05
Great wheels from China
如果还需要新证据来证明中国对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在4月18日开幕的上海车展上就能找到。世界上其他大型车展都已被永久取消或降级,中国的车展却吸引了来自许多国家的1000家参展商,展出了100款新车型。
就在几年前,中国汽车还是设计蹩脚、做工粗糙。如今,它们在设计和制造工艺上都已基本上与外国车不相上下,在由软件驱动的数字体验方面更已赶超,而这一方面将定义未来的汽车品牌。不过对于全世界而言,中国汽车的崛起甚至还更为重要。要遏制全球变暖,至关重要的一步是用更清洁的电池动力车取代排放碳的汽油动力车。而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国。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大众带来了机动性,也为股东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一小批大型汽车制造商稳步改进它们的产品,并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起越来越复杂的供应链。这使得车辆价格降低,也给乘车者带来了更高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来自日本汽车制造商(在20世纪70年代闯入快车道)和韩国公司(在90年代进入)的竞争刺激了全球的创新。
如今,这个全球年收入接近3万亿美元的行业正经历着迄今最激烈的剧变。... ...
锲而不舍
中国汽车品牌试图攻入西方市场
第二次会有好运吗?
商论App 2022-11-02 
Chinese marques try to make inroads into Western markets
大约15年前,中国车厂第一次真正出征欧洲市场告败,那一次是自讨苦吃。它们的车太糟糕了。华晨汽车的“BS”系列(就叫这个名)质量低劣,外型也没什么“设计”可言。自那之后,中国的汽车产业已扩张至世界第一大规模,其产品相比当年也已有了天壤之别。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其中许多车都绝不是瞎胡闹的。同时中国也已是动力电池的超级大国。
青睐电动汽车的欧洲再次进入中国的视线。挪威有着慷慨的优惠税收政策,每售出五辆车就有四辆是纯电动,一直以来充当了进军欧洲市场的桥头堡。现在,中国企业正向欧洲大陆发起更广泛的攻势。10月7日,对标特斯拉的蔚来汽车在柏林展出了三款新车型。在10月17日开幕的巴黎车展上,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将公布各自欧洲计划的更多详情。
丰厚的补贴为中国的电动汽车创造了巨大的国内市场,激励了传统车厂和造车新势力。比亚迪的插电式汽车(其中一些属于混动而非纯电)如今在全球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能否获得补贴要看是否在本地生产,这遏制了进口,也迫使特斯拉等公司在中国建厂,加强了国内供应链。一项对外国电池制造商的禁令使中国成了电池的主要产地。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的廉价资金也让中国企业获得了大量资本。...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