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继续分化。北京、广州和深圳新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1%、0.9%和0.8%,上海则环比上涨0.6%。
中房报记者 许倩丨北京报道
时至年底,房价下跌步伐仍未止住。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动数据。根据简单算术平均计算,11月份70城新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4%,跌幅与10月份持平;同比下跌0.7%,连续20个月同比下跌,且跌幅较前一个月扩大0.1个百分点。
这背后是房地产销售压力下以价换量使然。
11月份单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7930万平方米,环比增长2%;商品房销售金额8157亿元,环比增长0.8%。10月份单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下跌28.4%,商品房销售金额环比下跌26%。不过,今年9月份楼市销售端亦曾出现短暂复苏,当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857万平方米,环比上涨47%;商品房销售金额为10912亿元,环比上涨42%。
眼下,这种销售额上行态势能否持续,业内尚存疑虑。
━━━━
市场压力仍在持续
自6月份开启下跌模式以来,70城新房价格已持续下跌5个月。11月份70城新房价格跌幅继续保持高位。
具体来看,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跌0.3%,跌幅与10月份持平;二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跌0.3%,跌幅较10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跌0.4%,跌幅较10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
一线城市继续分化。北京、广州和深圳新房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1%、0.9%和0.8%,上海则环比上涨0.6%。
而10月份,北京新房价格环比下跌0.4%,上海环比上涨0.2%,广州和深圳分别下跌0.7%和0.5%,即11月份北京新房价格跌幅明显收窄,上海新房价格涨幅继续扩大,而广州和深圳跌幅进一步扩大。
相比之下,二手房市场压力更大。
11月份,全国70个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0.8%,连续下跌6个月,且跌幅比10月份再次扩大0.2个百分点;同比下跌3.7%,连续下跌21个月,且跌幅比10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
其中,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1.4%,跌幅较10月份大幅扩大0.6个百分点,且跌幅创有统计以来最大值;二线、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分别下跌0.7%和0.8%,跌幅均扩大0.2个百分点;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二手房价格同比跌幅分别为2.9%、3.6%和3.9%。
可见,三类城市二手房价格都出现跌幅扩大现象,价格下滑成为普遍性现象。其中,上海、深圳、北京、广州,二手房价格跌幅继续扩大,环比分别下跌1.5%、1.5%、1.4%、1%。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今年二手房挂牌量明显增加,供求压力有所增大。同时,近期各地换房需求增加,但首先要先把二手房出售,才能置换,所以客观上会短暂出现二手房房源激增现象。预计随着市场库存消化,二手房供应量压力会减少,其价格也会回归合理区间。
━━━━
房价下跌城市数量扩大
70城中,房价下跌城市数量再度增加。
11月份,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只有9个,比10月减少了2个;下跌城市数有59个,创2015年2月以来新高。
这9个新房价格仍在上涨的城市名单是:上海(涨0.6%)、昆明(涨0.5%)、天津(涨0.4%)、杭州(上涨0.4%)、成都(上涨0.3%)、吉林(涨0.3%)、西安(上涨0.2%)、宜昌(上涨0.1%)、大理(上涨0.1%)。
11月份,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为0,除杭州二手房价格持平外,其余69城全部下跌。在10月份,杭州和三亚两个城市二手房价格分别环比上涨0.5%、0.1%。
从房价跌幅名单来看,新房价格环比跌幅最大的2个城市分别是南京、南宁,跌幅均为1%;而二手房价格环比跌幅最大的5个城市分别是徐州、上海、深圳、北京、温州,跌幅分别为1.8%、1.5%、1.5%、1.4%、1.4%。
目前一个新的现象是,在各地“认房不认贷”政策推动下,为符合购买首套房资格,各地出现了一些房东加快挂牌交易的现象。二手房挂牌量增加,使得一些城市二手房价格跌幅扩大。
严跃进认为,当前针对二手房市场政策其实是偏少的,同时重心过多停留在“买”的层面上。现在问题主要是“要卖的人比较多”,部分人卖了以后确实是想换房的。这种堵点的打破,应该成为当前各地要重点关注的地方,以提高政策的精准性。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解读道,11月份二手房价指数跌幅继续扩大,说明二手房交易回升主要是“以价换量”而来。一直被认为价值保值增值前景良好的一线城市,二手房价下跌更快,意味着大量业主降价跑路,选择“主动收缩、自我收缩”的一致性预期,甚至达到了共振的结局;而新房市场也被拖累。
就在12月14日,北京、上海两地先后调整优化多项房地产政策,包括下调购房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调整普通住宅认定标准和延长贷款年限等,以降低购房门槛,让更多有购买力的人群入市,提高二手房和新房市场去化能力。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北京、上海接连调整政策向市场释放了更加积极的信号,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不过,除需求端刺激政策外,李宇嘉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在新模式上有明显的量的对冲,比如城中村改造、保障房放量等。此外,在居民就业、收入和前景预期上也要有改善,多方发力,才能将市场稳定下来。
值班编委:李红梅
责任编辑:马琳 温红妹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