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一天,待人十分宽厚的朱德,突然收到了一封国民党高级将领寄来的神秘信件。信件的署名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卫立煌。
在敏感时期,蒋介石的的得力干将突然来信,任谁都会觉得这应该是一件“公事”。
然而当信件打开的时候,里面提到的却是完完全全的“私事”一件。
而且这件“私事”竟是让我党帮忙保护卫立煌的母亲。
要知道,当时在2个多月以前,卫立煌可是上了中共中央公布的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的。
这短短时间,卫立煌就向完我党请求帮助,莫非这不到3个月的时间,卫立煌就投靠了我党?
不仅如此,在此事过后没几年的时间,卫立煌返回大陆时,更是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宴请。席间,还有着我党不少重要人物相陪。这不免让人疑惑不已。
卫立煌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众多领导为何会亲身相迎?

卫立煌的“主动”

1949年1月31日,随着傅作义投降,北平和平解放。此时的北平,虽然城中秩序稳定,但对于刚进入北平的我党来说,还是有着诸多的事宜需要交接。
在这个过程里,进入北平的朱德可以说是忙得不可开交,很多琐碎的事情他也都是尽可能的安排出去。但是在这当口上,他接到的一封信件,却是让他不得不亲自“小心”处理。
信件的署名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
信中的内容则是请求我党帮忙保护他那远在安徽的母亲。卫立煌希望我党可以保护他母亲,使其不要受到蒋介石特务的迫害。
此外,卫立煌还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事情表示忏悔,同时对他当下的处境也描述了一番。
原来,早在几个月以前,蒋介石就对卫立煌产生了怀疑,他觉得卫立煌有着非常明显的通共嫌疑。
但是奈何证据不充足,所以蒋介石暂时也只是让特务将他软禁了起来,并四处搜寻他通共的证据。
而到了两个多月前,也就是1948年12月的时候,中共中央在新华社发表了一份国民党战犯名单,43个战犯中,却是赫然有着卫立煌的名字。
蒋介石看到后,对卫立煌的怀疑立马消减了几分,就连平时监视他的特务也都松懈了一些。于是,卫立煌便抓住这个机会,迅速摆脱了特务,并连夜逃往了香港。
可奈何,他由于逃跑的时候太过匆忙,根本来不及多做布置,因此他那远在安徽的老母亲也没有办法一同接去香港。
于是卫立煌最终就提笔给朱德写了信,希望朱德可以对他母亲照拂一二。
朱德与卫立煌虽然一开始所属阵营不同,但却也是接触过很多次的。
1938年,卫立煌就曾为国共合作事宜到访过延安。虽然当时到访的天数并不长,但是卫立煌与朱德却是就抗击日军方面,展开过诸多的战术讨论。
两人尽管代表的不同阵营,但是在那一刻,两个人的共同目标都是一致的,甚至在交谈过后,还有着一些对彼此作战谋略的惺惺相惜之感。
几个月过后,有一次朱德与部队恰好经过卫立煌的驻扎地时,朱德还特意前去拜访了卫立煌。
那一次见面,两个人也就许多作战问题一夜未眠,到了第二日朱德要离开的时候,卫立煌亦出门将其送到了黄河渡口后,方才离去。
卫立煌虽然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但是朱德在与其交谈多次后,他知道卫立煌并非是一个好内战之人。
相反,他不仅支持国共合作,而且在面对我党将领或士兵的时候,也没有表现出傲慢或是强制之类的姿态。
这一点,在当时的国军将领中是非常少见、且难得的。而这,也就此奠定了卫立煌与我党的友好往来。
于是,朱德在接到卫立煌求助信件的时候,立马就将此事上报了毛主席。朱德十分清楚,在当时的局势之下,这件事必须得小心处理。
另一边,毛主席在接到朱德的报告后,也明白了卫立煌的意思,于是当即就安排人前往卫立煌的老家,在保护卫立煌母亲安全的同时,也负责照顾她的日常生活。

卫立煌的“真实身份”

其实,我党除了专门派人前往安徽照顾卫立煌的母亲外,在此前我党也曾帮助过卫立煌。
就拿1948年的战犯名单来说,里面之所以有着卫立煌的名字,其实也是我党故意为之。为的就是能够通过“对立”的方式帮助卫立煌洗脱嫌疑。
那么,卫立煌与我党的关系如此密切,难道他的真实身份是我党在国军中的“卧底”吗?
事实上,卫立煌的真实身份还真的“不简单”。他的原属阵营也并非蒋介石,而是孙中山先生。
早在1915年,孙中山成立护法军政府的时候,早已在社会上闯荡多年、有着军校学习经验的卫立煌就闻讯到了广州,并投入到了孙中山的门下。
在此期间,他就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担任国民政府警卫的同时,也参加了不少的作战,职位也从普通的小兵一路升到了旅长。
在思想认知方面,卫立煌深受孙中山的影响,尤其是对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卫立煌更是其坚定的拥护者。
然而,随着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逝世,卫立煌一瞬间也就像是没了主心骨。
而正在这个时候,还未叛变孙中山的蒋介石,就打着继承孙中山遗志的旗号,找到了卫立煌,并对其卯足了劲的拉拢。
之后的几年间,卫立煌跟着蒋介石到处征战。卫立煌一跃成为了蒋介石的得力干将,与蒋介石的另外4名干将称为“五虎将”,地位不可小觑。
然而,对蒋介石来说,身边的将领来来去去,无论有多大的军功,都始终逃离不开蒋介石的“任人唯亲”。
无论是从待遇来说,还是从信任层面来讲,卫立煌所得到的甚至还不如一个没多少军功、但却是浙江人、黄埔军校毕业的人来的多。
作为一起跟蒋介石“打江山”的卫立煌来说,心中自然是有些不痛快的。然而,两人的关系真正开始发生变化,还是要从全面抗战爆发开始说起。
蒋介石一开始并不愿意国共合作,这一点,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别的不说,就说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中关于八路军编制这个问题,就足足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才在蒋介石屡次出尔反尔中确定下来。
并且,哪怕合作之后的共同抗日期间,蒋介石也不忘叮嘱下属时刻防备着八路军,并时不时的对八路军针对、挑动。
对于这些,卫立煌看在眼里后,心中却是并不认同。从根本上来讲,其实卫立煌的思想中还深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影响。而对于内战,卫立煌也是不支持的。
当卫立煌将这些与蒋介石说开后,本就在蒋介石心中“非嫡系”的卫立煌,地位可以说是层层下跌。
这一点,使得两个人的关系开始开始急速变化。同时,到了1938年的时候,卫立煌到访延安,更是使得他对于内战的反感急速飙升。

对延安的“新看法”

1938年,卫立煌访问延安,除了开头提到的与朱德谈共同抗日的战术以外,其实他也在与毛主席的相识中、与延安人民的接触中,看到了一个与国民党内部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驻扎在延安的共产党虽然无论是穿的还是吃的,或者是武器方面,都与国民党相距甚远。
但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在过去凭着这么多的劣势,与国军对抗中却是丝毫不落下风。而且,身处延安的人民脸上所洋溢出的笑容也做不得假。
这一切都让卫立煌的心,在不知不觉中偏向共产党。
最后卫立煌在回到西安之后,还专门给八路军调去了上百万发子弹、二十多万手榴弹,以及一些作战时的物资,以作共同抗日之用。
甚至就连后来他在聘用机要秘书的时候,都是找了个共产党人。
可以这么说,他是在真正的践行“国共合作”,而不是像蒋介石一样,嘴上说着合作,但实际上却是在私底下针对我党人士。
卫立煌在做这些的时候,并没有避着多少人,所以蒋介石知道后,自然是愤怒不已。
但是碍于“合作”,明面上他又不好说什么,于是只得私下里给卫立煌套了各种理由,撤了他的职位。直到撤了约有两年后,蒋介石无人可用,才又再次想起了卫立煌。
此时的卫立煌虽然经过了一阵低谷期,但是他对于反对内战的想法却是并未有任何变化。
于是在到了抗战时期结束之后,他就私底下联系上了我党人员,并表示出想要尽快结束内战、会尽力配合我党的意思。
于是,也就有了后来“虎将”在解放战争中屡屡打败仗的事。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门户”锦州被解放军包围的时候,蒋介石派了廖耀湘带领人马去救援被解放军围困的锦州。
而在蒋介石下了前往锦州的命令后,卫立煌又立马联系廖耀湘,让他先在沈阳周边驻扎几天,然后再出发。
结果不言而喻,有着卫立煌刻意的延缓了廖耀湘大军出发的时间,解放军顺利的解放了锦州。也正因此,卫立煌被蒋介石多番怀疑,进而使得他不得不逃往香港。

结语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与卫立煌之间也一直保持着联系。到1955年的时候,卫立煌在我党的邀请下,回到了阔别已有6年的祖国。
在火车站,我党6位元帅亲自到站迎接这位许久不见的好同志;等到卫立煌与家人都安顿了下来之后,毛主席更是与一众中央领导宴请卫立煌。
从共同抗战到解放战争,毫无疑问,卫立煌是一名优秀的爱国将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