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股市全天有气无力,尽管有国家队护盘,但出走股市的力量更为绝决,最终大盘弱势回调,三大指数悉数收跌。其中,上证指数跌0.47%报2832.28点,深证成指跌0.68%,创业板指跌0.98%。A股全天成交6805.4亿元,环比显著缩量;北向资金净卖出超52亿元,本周累计减仓近235亿。
本周沪指累跌1.72%,深成指跌2.33%,创业板指跌2.6%,三大指数开年来均连跌3周。
今天政策方面最重要的是全国政协召开2023年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并讲话。他表示,要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议政、开展民主监督,助推中共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广大政协委员要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好经济运行规律和舆论传播规律,宣传阐释好中共中央大政方针和经济政策,全面、辩证、长远看待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助力提振发展信心,稳定改善社会预期,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关于唱响经济光明论这点,我深信不疑且身体力行,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篇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为何说印度很难成为下一个中国?》文章指出,虽然印度的人口去年超过了中国。但印度的前进道路很可能与中国截然不同,而且更具挑战性。
文章提出,尽管中国经济目前步履艰难,但另一个亚洲大国、与中国相邻的印度会迎来崛起为主题的20年吗?
正方的理由有很多:印度的人口规模去年超过了中国。一半以上的印度人年龄在25岁以下。而且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印度再过不到10年就可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最近印度已经超越曾对其实行过殖民统治的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印度股市现已连续八年上涨。中国与西方贸易关系的日益恶化对印度有益无害。
但印度的前进道路很可能与中国截然不同,而且更具挑战性。
文章指出,虽然从理论上讲,印度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由于存在一系列障碍,联通劳动者与雇主的难度仍然很大。因此,家庭和公司都很难积累掀起投资热潮所需的储蓄;当年正是拜这种投资热潮所赐,台湾、韩国等亚洲四小龙才得以脱胎换骨摆脱贫困。贸易壁垒仍然高企也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如果印度想要成为一个像中国那样的世界工厂的话。
这并不是说最近取得的进展不算突出,也不是说这种进展不会继续。富士康和和硕等大型电子组装企业已向印度投入了数亿美元,印度在全球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也有所上升。
从人口结构上看,印度很符合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起飞时的情况。据联合国,到2030年,全球15至64岁的人口中将有近五分之一是印度人。据世界银行(World Bank),印度的抚养比已从1967年的82下降到2022年的47。抚养比是衡量家庭照顾儿童和老人负担的指标。
低抚养比通常有助于提高储蓄和投资:充足的劳动力可以使公司的劳动力成本受控,而家庭本身也会将多余的收入用于投资,而不是用来抚养子女或赡养父母。
遗憾的是,印度一直难以提升就业,尤其是女性的就业。根据印度劳动和就业部去年公布的数据,2022财政年度,印度只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劳动适龄人口加入了就业大军。这比2018年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但仍远低于全球中低收入国家约50%的平均水平,也远低于中国的71%。
此外,自2018年以来,劳动参与率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农村,而不是城市,这对于劳动力需求旺盛的城市工厂来说助益不大。
对农业和农村的巨额粮食补贴可能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与许多女工住宿舍的中国相比,印度女性对离家生活和工作的容忍度较低。去年接受政府调查的女性中有45%的人表示,照顾孩子和料理家务使她们无法出去工作。
印度对贸易爱恨交加,这也是一个问题。与中国不同,印度是一个喧闹的民主国家。颇得人心的保护主义措施是政府需要权衡的问题之一。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2022年印度是全球进口关税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最惠国税率为18.1%。相比之下,中国为7.5%,欧盟为5.1%,美国为3.3%。这种进口限制可能会给依赖进口零部件组装和出口产品的制造商带来麻烦。
印度人口超中国将如何改变全球秩序?
近年来,印度一直斥巨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该国破旧的交通网络也得到改善。例如,根据麦格理(Macquarie)的数据,货运列车的平均速度在过去两年提高了50%以上,港口等待时间自2015年以来减少了80%。但政府已经债台高筑,如果私营部门的蓬勃发展不能增加税收,政府恐怕难以继续迈上新台阶。
印度的公共债务与GDP之比约为85%,在新兴经济体中仅次于巴西。到2024年结束的本财年末,中央政府的资本支出与GDP之比将达到近20年新高,至3.3%。要维持上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就需要增加收入、降低补贴或大幅提升私营部门参与度。
因此,印度必须不遗余力地为外国直接投资铺平道路,尤其是对制造业的外国直接投资。
要想在地缘政治方面大展拳脚,印度需要借助外来投资帮助其提高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多年来一直低于15%的水平提高到接近官方设定的25%的目标。但最近的信号喜忧参半。外国直接投资在2020年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后,在2022年和2023年有所下降。
部分原因显而易见:全球科技泡沫破裂(印度曾是这一泡沫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全球风险资本融资的普遍落潮。但印度计算机等行业所获外商直接投资也已明显回落;根据汇丰(HSBC)的数据,2021年时这些投资曾约相当于印度GDP的0.5%。这一点令人担忧,因为印度迫切需要这些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岗位。富士康等电子巨头正投入巨资,但也面临劳动法不灵活等问题。
至少从目前来看,印度仍然是一个以消费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除非印度能真正促进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也就是说要去解决劳动力市场瓶颈和贸易壁垒等障碍,否则可能难以复制亚洲龙虎当年的迅猛腾飞。
本文原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了解世界、认清形势、唱响光明!















重要国际讯息
--隔夜市场回顾:股票市场科技股上涨推动周四美国主要股指走高。标普500指数上涨0.9%,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3%。道琼斯指数上涨202点,涨幅0.5%,结束了连续三个交易日的下跌。美国国债周四在低于预期的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数据公布后,10年期和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连续第三个交易日收于年内最高水平。2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收高至一周高点的4.355%,周三收于4.352%。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周三的4.103%上涨3.9个基点,至4.142%。根据道琼斯市场数据(Dow Jones Market Data)美东时间下午3点的数据,周四的该收益率水平是去年12月12日以来的最高水平。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周三的4.311%跳涨六个基点至4.371%。周四的该收益率水平是去年12月4日以来的最高水平。外汇市场美元指数下跌0.03%至97.98;欧元兑美元下跌0.06%至1.0877美元;英镑兑美元上涨0.24%至1.2707美元;美元兑日圆持平于148.17日圆。
--1月19日,欧洲主要股指全线高开,德国DAX指数涨0.3%,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5%,法国CAC40指数涨0.3%。
--1月19日,亚太股市收盘多数上涨。韩国综合指数收涨1.34%,报2472.74点,周跌2.07%。权重股方面,三星电子涨逾4%,SK海力士大韩航空涨逾3%。日经225指数涨1.4%,报35963.27点,周涨1.09%。权重股方面,东京电子涨逾6%,刷新历史新高;索尼涨2%。澳洲标普200指数涨1.02%,报7421.20点,周跌1.03%。新西兰NZX50指数跌0.18%,报11666.07点,周跌1.62%。
--亚特兰大联储银行行长Raphael Bostic周四提出了美联储在7-9月季度前不降息的理由。Bostic说,由于通胀和经济活动出现了意外进展,他最近将开始下调美联储基准利率的预期时间从第四季度提前到了第三季度。
--瑞士央行行长托马斯·乔丹周五(1月19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间隙称,鉴于瑞士的通胀预估,瑞士央行无需进一步加息。抗击通胀的战斗尚未完全胜利,但形势比2023年好得多,根据预测,未来三年通胀率应保持在2%以下。乔丹拒绝透露何时会降息。



















重要国内讯息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对两家拒收人民币现金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依法作出经济处罚。广大经营主体应强化法治观念,尊重公众支付选择权,共同打造现金和谐流通环境。这两家分别是: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0%,规模仍处历史高位。从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179.2亿元人民币,下降1.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5%。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2.1%、12.2%。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760.8亿元人民币,下降13.4%。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43.7%、8.9%和4.1%。高技术产业引资4233.4亿元人民币,占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为37.3%,较2022年全年提升1.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从来源地看,法国、英国、荷兰、瑞士、澳大利亚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84.1%、81.0%、31.5%、21.4%、17.1%(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