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源:图虫创意
作者:轩辕众作者团
来源:轩辕众
文章已获授权
如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为902万人。
一时间,舆论似乎有些哗然。确实,中国出生人口在过去十年里急剧下降。从2016年算起,出生人口数量腰斩。
有些人在网上抱怨,说中国的出生人口下降和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有关,高房价、教育压力等等有关。其实,这只是一种基于对现实不满的借题发挥。虽然所述的现象确实存在,但与生育率无关。

众所周知,新加坡社会发展水平比中国高得多,也比东亚地区的其他经济体高。新加坡人均GDP高达8.8万美元,雄踞世界第五。新加坡自独立以来长期单独执政的人民行动党秉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建设了世界上最完善的组屋制度,基本解决了新加坡人的住房问题。
但新加坡的生育水平如何?2022年,新加坡出生人口为3.56万人,创造了历史新低。新加坡总人口大约为564万人,如果把这组数据换算成14亿人口的国家,那么相当于年出生人口为884万人,比902万人还要低一些。而且,新加坡的低生育现象自2010年之后就已经开始,迄今已有十多年时间,生育率常年在1.0到1.1之间徘徊。
相比之下,东亚其它经济体也不遑多让,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国大陆,但生育情况看上去一个比一个惊悚:
那么,出生人口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道长注意到,新加坡女性的“首胎年龄”在不断上升,2018年,“首胎年龄”中位数达到30.6岁,而2022年,这个数据又再度上升,达到了31.9岁。
道长没有查到中国类似的数据,可能应该差不多,而且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女性生育年限不变的情况下,首胎年龄越晚,则终身生育数越低。
现代社会,女性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和就业,且不论其生育意愿如何,单就生育时间来说,就会被大量挤占。按照常理,女性很少在接受全日制教育期间结婚生育,因此大学本科毕业的女性23岁起才有可能生育,而硕士、博士学历的女性生育起始年龄就更大。较短的生育年限,自然带来较低的出生人口。
那么,有什么办法提高生育率呢?
其实没有思考这个问题的必要。在目前的中国,担心出生人口数量下降,是一种非常诡异的思维偏差。
只要不谈生育问题,大家谈的都是住房紧张、教育内卷严重、35岁失业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虽然不能简单归结于人口过多,但人口少一些有助于缓解问题造成的痛苦感。在当下的中国,人口太多仍然是主要社会特征,担心出生人口下降毫无必要。
相反,由于出生人口减少,这批近年来出生的孩子,将迎来较为宽松的人生。中国儿科医生数量偏少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随着儿童人数的减少,儿童就医难将会得到缓解,正如道长一向所说的:“太太,你也不想你的孩子看不上病吧?”
又如,这几天一条关于钢琴的新闻刷了屏:
站在钢琴厂老板或者钢琴教师的立场上,或许感受到了一点压力,但站在学习钢琴的儿童的角度,这难道不是好事吗?随着儿童人口数量的减少,钢琴老师的生源相应减少,势必要通过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来维持客源。这岂不是意味着,学习钢琴的儿童能够更好地享受学琴的过程,享受音乐的魅力,而不是在高压下努力考级?
曾几何时,高考被国人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近年来这种说法虽然不常被提及,但教育竞争依旧激烈,“衡水模式”大行其道,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居然成了高考赢家。出生人口减少之后,教育竞争也会极大缓解,高考录取率直线上升,学生不再悬梁刺股读书学习,而有大量的时间用于培养个人兴趣爱好,说不定连中国足球都因此受益。
总之,2023年出生的这902万人,应该感谢那些决定不生育的叔叔阿姨,替他们消灭了潜在的竞争者,为他们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成长环境。这902万人,说不定会在下一个黄金时代度过一生,让今天的国人羡慕不已。
所以,有什么好担心的?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