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单独订阅“科研圈日报”了——请点击上方 #科研圈日报 话题,点击右侧“订阅话题”按钮即可。“科研圈日报”主要关注科研圈与研究者个体、科研圈与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之间的重要互动。点击 这里 可以查看往期内容。
· 基金申请
国自然面上项目取消“2 年不中停 1 年”要求
12 月 18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官方公众号公布了 2024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举措,包括深化人才资助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多元投入机制、优化分类申请与评审模式、持续推进国际(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持续落实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和持续优化申请要求减轻申请与评审负担共 6 个方面。其中,减轻申请与评审负担方面包括:取消面上项目连续两年申请未获资助后暂停一年申请的限制;取消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不允许博士后研究人员变更依托单位的限制等。
化人才资助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包括:试点推进临床医师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开展“杰青”项目结题分级评价及延续资助工作,确定评价等级作为“杰青”项目负责人科研表现的评价参考,同时择优遴选不超过 20% 给予第二个五年滚动支持,资助强度加倍;将女性申请“杰青”项目的年龄限制放宽到 48 周岁;试点推进临床医师科研评价体系改革;“杰青”、“优青”、青年基金项目对于港澳地区和内地依托单位采用同样的资助模式和评审标准,同台竞争;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中单设赛道,专门资助最高年龄不超过 55 周岁、平均年龄不超过 50 周岁的年轻科研团队;继续试点对优秀博士研究生、本科生的资助等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人工智能
AI 根据个人档案预测人是否会“过早死”,准确率达 78%
根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报道,丹麦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等机构的科学家通过利用大语言模型来分析数百万人的生活数据,发现模型可以以惊人的准确性来预测一个人的生活结果,比如他们的终生收入或出现早逝的可能性。这一发现增加了近期将机器学习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趋势。
大语言模型例如 ChatGPT 等可以通过分析大量文本,寻找单词和句子串中的模式,从而预测句子中接下来应该出现的单词。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丹麦国家登记数据库中登记的约 600 万人在 2008 年~2016 年的工资、社会福利、职称、医院就诊和诊断等细节,翻译成一种合成语言——将单个生活事件变成了句子。随后,他们用这些数字生活故事训练出了大语言模型“life2vec”,并让其对该数据库中的人们进行预测,判断他们是否会在 2020 年之前死亡。将预测结果和现实数据比对后,他们发现 life2vec 的准确率为 78%,误差主要和意外事故或心脏病发作等有关。此外,该模型还能预测人生的其他方面,例如性格是否更外向。研究人员认为,未来该模型可用于识别一个人的患病风险,不过还存在数据隐私的问题。相关论文已于 12 月 18 日发表于《自然-计算科学》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Science News)
· 年度盘点
《自然》发布 2024 年 9 项重点关注科学事件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名单
· 人工智能发展
OpenAI 预计将于明年底发布 GPT-5;前不久,谷歌推出了 GPT-4 的竞争对手 Gemini,可以处理包括图像、视频等多种输入,而其旗下的 DeepMind 也推出了 AlphaFold 的最新版本,为药物设计和发现打开新的可能性;在监管方面,国际人工智能高级咨询机构预计将于 2024 年中旬发布其最终报告,为人工智能的国际监管制定指导方针。
· 星辰探索
智利的薇拉·鲁宾天文台(Vera C. Rubin Observatory)计划在 2024 年底开始运行部分仪器,预计为期 10 年对整个南半球天空进行调查,以发现新的瞬变现象和近地小行星;此外,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西蒙斯天文台( Simons Observatory)将于 2024 年中旬完成,其望远镜将配备多达 5 万个光收集探测器,以寻找原始引力波;日益增多的卫星会污染地面望远镜的数据,这也是天文学家持续关心的问题。
· 抗病毒蚊子计划
明年,世界蚊子项目(The World Mosquito Program)计划利用巴西的一家工厂生产抗病毒蚊子,以保护高达 7000 万人免受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等的侵害,并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每年生产高达 50 亿只抗病毒蚊子。
· 后疫情时期
美国政府正在资助 3 项下一代疫苗的试验,其中两种是鼻腔疫苗,旨在通过在呼吸道组织中产生免疫来预防感染,另一种是 mRNA 疫苗,可增强抗体和 T 细胞反应,有望提供对多种新冠变异毒株的持久免疫;世界卫生组织将在明年 5 月的第 77 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揭晓其疫情条约的最终草案,旨在更好地装备全球各国以预防和管理未来的疫情。
· 卫星任务
(1)NASA 的阿尔忒弥斯二号或将于明年 11 月搭载三名男性和一名女性宇航员进行为期十天的绕月飞行;我国准备在 2024 年发射嫦娥六号,以实现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如果成功,该任务将实现首次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2)探索外太阳系卫星:NASA 的“木卫二快船”探测器将于明年 10 月启程前往木卫二,以确定该卫星地下海洋是否可能存在生命;日本的火星卫星探测(MMX)任务计划于 2024 年访问火星的两颗卫星,即火卫一和火卫二,它将在火卫一上着陆,并收集表面样本,于 2029 年返回地球。
· 揭秘暗物质
2024 年,科学家将见证被称为轴子的暗物质粒子的实验结果,并也有望确定中微子的质量。
· 第二轮意识之争
一项正在通过一系列对抗性实验测试意识两种理论的大型项目,预计将于 2024 年底发布其第二轮实验的结果,或将为意识的神经基础提供新见解。
· 拯救地球相关法律
2024 年下半年,荷兰海牙的国际法院可能就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法律义务发表意见;联合国塑料条约的谈判将于明年结束,该条约旨在建立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消除塑料污染。
· 超快超级计算机
明年初,欧洲的第一台每秒计算百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朱庇特”(Jupiter)将启动,这台巨大的机器将用于创建人类心脏和大脑的“数字孪生”模型,并进行地球气候的高分辨率模拟;美国研究人员将于 2024 年安装两台每秒计算百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Aurora”将用于创建大脑神经回路的地图,“EI Capitan”用于模拟核武器爆炸的效果。
Nature news)
Engineering 发布 2023 全球十大工程成就
12 月 20 日,中国工程院院刊主刊 Engineering 评选的 “2023 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发布。本年度入围的“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主要指过去五年由世界各国工程科技工作者合作或单独完成且实践验证有效的、并且已经产生全球影响的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既包括重大工程项目或关键技术装备,也涵盖工程科技关键性原始创新与突破。本次评选出的成就包括:ChatGPT、中国空间站、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白鹤滩水电站、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RTS,S/AS01 疟疾疫苗、鸿蒙操作系统、Spot & Atlas 机器人、锂离子动力电池、无人驾驶航空器。(Engineering 官方公众号)
· 地球科学
格陵兰500米厚的冰层,曾在某一时期融化过
图片来源:Pixabay
格陵兰岛冰盖的融化是当前海平面上升的重要原因。此前受限于技术,科学家很少有钻井活动穿过冰层,并进入格陵兰岛底下的基岩。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消息,GreenDrill 项目的科学家使用最新的设备,成功在格陵兰岛一个名为 Prudhoe Dome 的地点钻透 509 米的冰层,提取了 7.4 米的岩芯及相关沉积物,这些提取物揭示了该岛冰层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融化的速度。
初步分析显示,岩芯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铍-10 同位素(能指示基岩曾暴露于空气和宇宙射线中,相当于暴露了大约 4 万年的时间,远超在岩芯其他样本的铍-10 同位素含量。这表明在大约 300 万年中,该岩芯中的物质曾经暴露在空气中,即覆盖其上的冰层至少在某个时期融化过。暴露可能是单一、持续的事件,或者可能是分布在多个时期的多次事件。研究人员估计,如果 Prudhoe Dome 曾无冰覆盖,格陵兰岛的冰盖必须融化到足够的程度,对全球海平面上升贡献 19~73 厘米。尽管研究结果仍属初步判断,测量结果还需确认,但岩芯沉积物下的岩石中含有较少的铍-10 同位素,支持了这些岩石曾经全部暴露在空气中的可能性。总体而言,这一研究有望为理解格陵兰岛冰盖融化,对全球气候和海平面的影响提供重要见解。研究人员在12 月 11 日于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联盟会议上报告了相关发现。Nature news)
· 海外学界
因致多名患者死亡,“全球气管移植第一人”被判 2.5 年监禁,因纪录片声名狼藉
据《科学新闻(ScienceNews)消息,去年 6 月,瑞典法院裁定前干细胞外科医生保罗·马基亚里尼 (Paolo Macchiarini)有“造成身体伤害”的重罪,于近期被判处受到 2.5 年的监禁,预计在未来几周内开始服刑。根据欧盟的规定,被定罪的人应该在刑满后最有可能改过自新、并重新融入社会的国家服刑,因此他很可能在他目前居住的西班牙服刑。
马基亚里尼曾被认为是再生医学的先驱和“全球气管移植第一人”。在 2011 年至 2014 年间,马基亚里尼为来自瑞典、美国和俄罗斯、至少 8 名患者植入了人工气管,除 1 名患者外,其余患者均因严重并发症而死亡。2016 年,马基亚里尼因涉嫌欺诈和科学不端行为被解雇,并在之后被瑞士地方法院判犯“造成身体伤害”的重罪,罪行缓期执行。他的故事已成为多部纪录片和播客的主题,最近几周,他因 Netflix 纪录片等而声名狼藉。(ScienceNews
相关阅读:
编写:陈妍希、刘鑫、沈王梓、石云雷
编辑:石云雷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 精彩回顾 ▽
点个“在看”,及时获取最新学术资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