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元旦档票房超15亿元,远超去年元旦档。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1月1日21时,2024年元旦档(2023年12月30日-2024年1月1日)档期票房达15.17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元旦档票房纪录,《一闪一闪亮星星》《年会不能停!》《金手指》《潜行》《非诚勿扰3》位列档期票房榜前五位。来自猫眼专业版的数据也显示,2024年元旦档创下中国影史元旦档票房新高,总观影人次3616.4万,总场次140.2万,创中国影史元旦档总场次新高。
图源:灯塔专业版
元旦档的票房冠军是《一闪一闪亮星星》,截至1月1日21时,该电影档期总票房6.05亿元。《一闪一闪亮星星》是爱奇艺首部破亿元的分账剧,出品方包括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浙江横店影视有限公司、爱奇艺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等,发行方为霍尔果斯联瑞木马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元旦档票房榜的第二名是《年会不能停!》,该电影的出品发行包括北京嘉映春天影业有限公司、中青新影文化传媒(海南)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猫眼微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
除元旦档外,2023全年电影票房也值得关注。据国家电影局最新数据,2023年我国电影总票房为549.15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460.05亿元,票房排名前十位均为国产影片。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2.99亿元。其中,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共73部,票房排名前10位均为国产影片。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23年票房最高导演为张艺谋,累计导演总票房58.95亿元,2023年主要导演作品《满江红》《坚如磐石》,《满江红》也凭借45.44亿元的票房成为2023年票房最高的电影。
86部影片扎堆贺岁档
业内通常将贺岁档的范围划为每年11月最后一周到12月底。这是一个相对容易出成绩的档期。过去10年中,有8年贺岁档总票房超过30亿元。
据猫眼专业版,今年贺岁档区间为11月24日至12月31日,共计38天。截至12月29日10时,2023年贺岁档票房已超36亿元,远超上年同档期总票房的16.4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可以说是近10年来竞争最激烈的贺岁档。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已有86部影片(含重映)锁定这一档期,上映数量创近年新高。
银幕数升至8.6万块
供需两端复苏“暖意足”
来自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共生产故事影片792部,影片总产量为971部。全年城市院线净增银幕数2312块,银幕总数达到86310块。另灯塔研究院统计,2023年全年电影市场上游供给端的备案立项、上映数量双项供给指标回暖,同比增长分别逾44%、56%。
 “中国内地电影市场2023年的银幕数升至8.6万块,继续位居全球第一。1.27万家影院中高产值影院数量回升,年票房不足500万影院数回落,影院产值结构较2020年至2022年更为健康。”灯塔研究院在报告中指出。
需求端复苏的暖意也正持续释放。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放映规模超过2019年历史最高水平,场均人次近四年首度回升;年度票房相比过去三年大幅上涨七成、恢复至2017年水平,人次上涨六成,人均观影频次升至2.58次,预估全年城市院线观影总人数再度突破5亿大关。相比2020年—2022年,中高频观影用户均有显著提升,相比2019年更多平时较少观影的低频用户走进电影院。票价方面,全年平均票价保持稳健。根据观影总人数预估,报告中测算,中国电影市场人均电影消费回升至109元。
一组数据也颇受关注。根据报告,观众“想看”总基数在2023年攀升至近四年最高水平,“想看”的转化率均值提升、首日“想看”率均值提升。观众兑现“想看”的时间更倾向在首周双休日、乃至次周。具有强粉丝属性、热门档期的大热电影仍能吸引观众首日即转化“想看”,但更多受众相对年长的影片,转化率则向次日集中。
 “近三年观众逐渐形成了在公开渠道主动询问真实口碑的习惯,观影后置趋势或将延续。”灯塔研究院方面分析称,综合来看,常规于周五上映的影片,首周、次周票房贡献相比2020—2022年均有回升,但仍保持着2019年以来观影向后倾斜的趋势。上映首周周末三天中,周六、周日回升幅度更高,首周五票房贡献均值已落后于首周日。

灯塔研究院分析人士表示,自2021年以来先后9个假日档期,票房高点出现在非首日,假期首日预售优势缩减、预售占比降幅,观众当天购票主导档期大盘走势。除大年初一、跨年夜等观影仪式感较强的节点,观众需要更多“第一时间观影”的动力。
观影消费习惯变化也对市场各方的宣传发行策略提出了新要求,长线点映、情绪营销与粉丝效益成为新风向。报告中介绍,以映前一周周末为轴,2023年点映策略出现了向前延长、向后连续至上映的双向拓展。就场均人次来看,点映除需考虑影片的相对热度、还与大盘的绝对热度直接相关。以在“暑期档”取得了不俗成绩的《消失的她》为例,电影映前集中运作主创与类型,对影片更多的信息严格把控。伴随影片正式上映,热度在多渠道均呈爆发式增长,观众围绕影片细节、情感、话题的解读与讨论持续反哺票房,最终该片收获逾35亿元票房收入。
上市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2024年1月1日晚间,上海电影发布公告称,2023年1月—12月,公司下属联和院线累计实现票房44.83亿元(含服务费),同比2022年增长105.90%,同比2021年增长23.69%;市占率为8.28%,较2022年同期提升1.01个百分点,较2021年同期提升0.5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观影人次9626.44万,同比2022年上升104.38%,同比2021年上升17.79%。截至报告期末,联和院线旗下加盟影院总数为796家,银幕总数为5101块。
除了上海电影,中国电影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近日在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电影行业复苏发展趋势不变,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有望转型升级获得更广泛发展。傅若清还透露,元旦期间上映的《非诚勿扰3》已按分线发行模式开展,公司会积极探索分线发行业务,根据实施效果进一步调整业务策略,在给市场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拓展经营空间。2023年三季报显示,中国电影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0.1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64.79%。
市场回暖背景下,2023年前三季度,影视板块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提高,更有多家上市公司业绩扭亏为盈。如阿里影业此前发布的中期业绩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收入同比增长43%,净利润同比实现扭亏为盈。报告期内,公司共参与出品和发行影片37部,其中,《孤注一掷》《消失的她》《长安三万里》等影片进入同期票房前10,累计票房占市场总票房比例接近60%。
信达证券则表示,由于国产影片内容质量和口碑的提高,国产片观影人次从2017年的53%占比提升至2023年12月7日的81.2%占比,利好国内影视产业链各个环节公司长期稳健发展。“2023年以来,电影行业稳步恢复。影片类型、定档自由度、类型片上映数量均呈改善趋势,同时暑期档多部类型片爆款验证内容足以有效驱动观影需求。结合多家上市公司丰富的多元类型储备,我们预计2024年电影大盘仍有恢复空间,有望稳步增长至580亿元—600亿元。”中信建投证券方面表示,从2023年以来的趋势看,影片选材和定档自由度增加、类型片上映数量增加,未来电影大盘有望主要受优势内容驱动,建议关注春节档有影片释放的出品公司,以及有望受益电影大盘边际改善的中型院线公司。
来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参考网、澎湃新闻
SFC
本期编辑 钟海玲
 21君荐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