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宋豆豆 杜巧梅
编 辑丨张明艳  江佩佩

2023年有三家曾一度声名鹊起的造车新势力倒在了决赛前夜——人去楼空关店停产的威马汽车、欠薪的爱驰汽车、被冻结资产的天际汽车。
不过,艰难熬过2023年,2024年威马汽车有了新动向。威马汽车最新宣布破产重整申请已经获裁定受理。

负债400亿!威马汽车披露最新进展

1月3日,威马汽车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公告称,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于2023年10月7日受理了威马集团的预重整申请。预重整期间,威马集团已完成审计评估、债权申报、资产核查等工作,并与多个意向投资人接洽取得初步成果。
有鉴于此,威马集团于2023年12月13日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提交了预重整转重整的申请。2023年12月29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2024年1月2日《民事裁定书》送达威马集团。
法院受理威马汽车提交的破产重整申请,只是威马自救道路上的第一步。
曾被曝人去楼空,APP停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报道,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威马汽车就频频传出降薪、停产、总部大楼拖欠租金、经销商大面积退网等负面消息,威马汽车创始人也一度被传行踪成谜。
图源:受访者提供
陷入工厂停产、工人讨薪、销售渠道及售后停摆等众多危机的威马汽车难言乐观。
2023年10月,就有多位威马车主在社交平台称,威马车机系统、手机APP显示无法加载,处于暂停服务的状态,手机蓝牙钥匙也无法使用。
威马汽车官方App页面截图
威马车主的部分投诉 / 截图自车质网
旗下多公司股权被冻结
据记者梳理,2023年3月,威马所持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40.4亿元股权被冻结;8月,威马黄冈工厂的主体湖北星晖新能源智能汽车有限公司的60亿元股权被冻结。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威马汽车累计被执行总金额超1亿元,旗下公司股权被累计冻结超百亿元。
12轮融资、多番IPO未果
在“互联网造车”饱受争议时,威马可以说是“资本的宠儿”。据不完全统计,威马汽车是造车新势力中融资最多的车企之一。企查查信息显示,自成立以来,威马汽车累计完成12轮融资,已公布额度的融资规模累计达到350亿元,投资方包括上海国资投资平台、上汽集团、腾讯投资、百度、红杉中国、红塔集团等。
威马也一度与蔚来、小鹏并列,位列造车新势力第一阵营。2018 年,威马汽车交付量排名行业第二。2019 年,威马稳居新势力头部梯队,销量一度比肩甚至超越 " 蔚小理 "。2020 年,威马汽车累计销量达 2.24 万辆,在新势力车企中仍排名第四。
“我们很有信心成为全世界第一家真正全年盈利的新造车企业,我们希望跑在特斯拉前面,也坚信能做到。”沈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
不过,8年过去了,数百亿资金投入下,与大多数倒在行业洗牌中的造车新势力相似,威马汽车逐渐“失速”。
从最初寻求海外上市到申请科创板IPO再到向港交所递表、终止与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在港交所的RTO进程,威马汽车的上市之路以失败告终。
在这背后,是威马汽车长期亏损、缺少造血能力。
“造车新势力一直以来以亏损来冲销量的模式肯定是有问题的,包括威马也是,我认为整个行业都有问题,大家竞争的方式就是持续烧钱,以亏损冲销量模式难持续。”2022年11月,沈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蔚来卖一辆亏损11.5万,威马跟小鹏差不多,每辆车亏损5-6万,零跑亏损4万多,都是财报的数字。如果行业要健康发展,一定要盈利。公司要持续经营就要盈利、要开源节流。如果‘开源’是亏的,不如缓一缓,先把价值链理顺。”
威马汽车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威马汽车实现营收分别为17.61亿元、26.71亿元、47.42亿元;净亏损分别是41.45亿元、50.84亿元、82.0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高达174.35亿元;到2021年底,威马汽车的负债总额达到了406亿元。而截至2022年3月31日,威马汽车的账面剩余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36.78亿元。
谁是白衣骑士?
面对巨额债务,如何重整并盘活资产,将成为威马汽车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谁将成为威马汽车的白衣骑士,也是一个未知数。
在公告中,威马称目前已与多个意向投资人接洽取得初步成果。业内猜测,在2023年9月曾与威马汽车签署非约束性并购意向书,并计划增发一定数量的新股并购其股东持有的100%股权的开心汽车,最有可能参与威马的重整。
开心汽车成立于2015年,并在2019年5月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中国第二家在美上市的二手车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成功上市的二手车经销商集团。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次非约束性并购意向书中,论是威马汽车还是开心汽车方面都未透露收购的具体金额,双方合作也未成定局。
虽然在纳斯达克上市,但开心汽车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收购威马汽车并支撑威马汽车“重生”,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家新势力倒在决赛前夜
2023年,汽车业以一场史无前例的价格战拉开帷幕,新一轮淘汰潮风起云涌。
曾经拥挤的新能源造车赛道,如今有量产车销售的仅剩下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哪吒汽车,但表现不一。
随着淘汰赛愈演愈烈,人去楼空关店停产的威马汽车、欠薪的爱驰汽车、被冻结资产的天际汽车等倒在了决赛前夜。
近日天眼查显示,
天际汽车
新增5条股权冻结信息,冻结股权数额总计2.4亿余元。早在去年12月初,天际汽车已新增四则股权冻结信息,冻结股权总数额为8.38亿元,冻结期限自2023年12月4日至2026年12月3日。

事实上,2023年3月天际汽车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已走向台前。3月底,天际汽车宣布,受公司资金情况和生产与销售计划影响,自2023年4月1日起,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产、停工政策。彼时天际汽车曾被曝出正在推进新一轮融资,但数月后资金未到账,也因拖欠供应商款项遭到起诉。
创立于2015年的天际汽车,前身是乐视旗下的电咖汽车品牌,在湖南长沙、浙江绍兴和广西南宁建有工厂,规划总产能达22万辆。天际汽车曾先后获得8次融资,累计融资额度115亿元。
相较其在产能上的巨大投入,天际汽车在一众造车新势力中的存在感并不强,产品层面仅向市场推出ME7和ME5两款车型。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2022年,天际汽车分别实现销量1778辆、5321辆,2023年前5个月累计销量也只有437辆,月均销量不足百辆。
处在倒闭或破产边缘的不仅仅是天际汽车。2023年经营困难、员工居家办公、延发工资、拖欠社保和公积金等负面“缠身”爱驰汽车
有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2022年底开始爱驰暂停了招聘,陆续有人离职,并暂停支付供应商货款,2023年3月开始已连续4个月未能正常发放员工工资、社保及公积金,其位于上饶的工厂、上海办公室已处于停产停工状态。
故事迎来终章,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2023年12月,爱驰汽车有限公司因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和解协议,被上饶县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费。目前,爱驰汽车上海公司已经被申请破产审查。
除了爱驰、天际之外,2023年2月,曾被认为是“造车新势力四小龙”之一的威马汽车在宣布通过反向收购(RTO)上市消息不到一个月,频繁被曝出工厂停产、停薪留职、拖欠供应商货款、渠道缩减、经销商闭店、零部件断供、售后停滞等负面消息。
9月威马宣布自愿终止与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在港交所的RTO进程仅仅一天后,牵手美股上市公司开心汽车,但开心汽车并不乐观的处境以及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的行踪成谜让合作蒙上了不确定性。
2024年1月,威马汽车破产重整申请获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新势力阵营中,目前尚未有任何一家爆雷的车企可以通过破产重整进而起死回生,威马自救之路能否如愿有待时间验证。
中国车市已进入激烈淘汰赛
尾部品牌生死存亡背后,是业界对当前中国车市已进入激烈淘汰赛的一致认同。
“从行业来说,造车新势力二线梯队中想走出两个都非常困难,头部企业三五年内可能也会淘汰一两个。电动车给造车新势力们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份额不会太大,越到最后生存空间越小。”有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认为,未来三年内中国市场或有70%的品牌面临“关停并转”;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也指出,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可能只剩下5个玩家;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直言“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未来3至5年将发生大变革,对于企业而言,核心技术、好的战略方向、快速决策机制是制胜关键。”
有车企高管认为,当前的竞争阶段已经不再是依靠一两个爆款车就可以活下去,企业需要持续的现金流和可用于市场竞争的现金储备,拼的是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质量、规模、体系能力等。
“按照产业经济理论和行业发展规律,产业集中度通常不低于50%,汽车企业存活10家左右,这套理论在智能电动时代能否适应未来的汽车行业?不一定,也许适应、也许不适应,也不能用别的行业发展的情况来去套汽车,不能盲目下结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于行业存活几家企业,不能盲目下结论,但“内卷”两三年后可能会出现世界级的中国本土汽车公司。
“2024年—2026年,车市仍然会继续内卷,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企业会脱颖而出,有的企业会消沉甚至消失,但从当下这个节点来看,没有一家车企可以说自己能够从淘汰赛中获胜。”有车企内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SFC
本期编辑 江佩佩 实习生 宋佳遥
 21君荐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