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小小 6岁 北京
隆波帕默尊者现场开示指导
2023年12月27日(18:03-24:32)
完整视频,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更多法谈链接:http://iDhamma.cn
因此,修行呐,并不取决于必须要走多久、要走多远、坐多久、以哪个姿式坐,并不在于那些,而在于心的品质。如果打坐了之后,心走神、一直犯迷糊、想这个想那个,那并不会获得什么,只是在折磨自己,而且不会有任何利益。如果经行了之后,心一直是走神的,或者心一直是苦闷的,那也不会获得什么,只是在折磨自己而已。
修行的时候,最重要的点在于:首先要有觉性,感觉到身体的存在;有觉性,感觉到心的存在,我们就会获得奢摩他,会获得宁静型的禅定。我们能够观身、观心,要想获得安住型禅定的阶段的话——比如我们的心有快乐,我们陶醉在快乐里面,这个就只是一味的快乐而已;如果要提升一个台阶,就会看到快乐是无常、苦、无我的,并没有刻意要快乐,它会自己快乐。这个,我们契入毗颇奢那,来到开发智慧的阶段。
修奢摩他,我们带领心到单一的所缘上面,觉知身、觉知心都行。带领心去在单一的所缘上面,比如我们去观佛像,然后宁静在佛像上面,我们获得禅定——宁静在单一的所缘的禅定。但是如果我们看到境界,看到色法、看到名法,看到正在呈现的色法名法,我们就会获得安住型的禅定。比如我们的心迷失去想,我们知道迷失去想,迷失去想的心灭掉,就会生起安住的心。我们生气,知道生气,生气就会灭掉,心就会安住。
如果要提升到更高,来到毗颇奢那的阶段,有快乐知道有快乐,看到快乐也是无常、苦、无我的。这个,契入毗颇奢那。有生气生起了,有觉性知道,有智慧去洞见到生气也是无常、苦、无我的。
因此,毗颇奢那的禅修并不是有觉性一味地觉知身、觉知心而已,必须要有智慧,要有想蕴去界定身心的三法印。智慧呢,也就是正确的领悟、正确的明白,知道说我们的身心是无常、苦、无我的,就会生起毗颇奢那的智慧。
因此,我们来寺庙的时候,就要去看我们属于哪一类人。我们属于第一类人,来了之后有快乐、很享受?还是属于第二类人,来了之后不停地去觉知身、去觉知心,让它静止不动?还是属于第三类人,身体里面有运动变化、心里面有运动变化都知道,这样我们就会看到三法印。这个,来寺庙的人的三种情况,我们要去看我们是哪一类。但事实上还有另外一类,也就是那种鬼类,来寺庙并没有想要好的东西,以前隆波经常碰到。(那类人)来寺庙只是想着急去打饭菜吃,把别人来供养的东西搬回家去卖掉。这些并没有任何获益,是带着贪心来的。贪的心其实就是鬼的心。因此,这类人呢,隆波把他们排除了,因为大家都不是,大家的心比那个更高。只是说我们究竟是第一类人呢?来了心很舒服,就是很舒服而已,有快乐、很享受;还是第二类人呢?来呀,有在觉知身觉知心,就会获得宁静;还是第三类呢?来了之后,看到身心的运动变化,它是无常、苦、无我的,这个,获得智慧,这是属于高阶的智慧,称为毗颇奢那的智慧。
因此,至少别走神,觉知身觉知心,身体坐着觉知,不停地去觉知自己,这样我们就会变成第二类人。至少呢,我们的心可以有宁静跟快乐。如果比那个更高一阶呢?更高一阶,就会看到身心的运动变化,我们就会获得智慧。我们能够离苦,是因为智慧,事实上是透过戒定慧而离苦的。
真正的分水岭就在于智慧,也就是正确的领悟、正确的明白。一旦我们对于身心有正确的领悟、正确的明白之后,知道它是无常、苦、无我的,对这个再也没有任何疑问了,我们就会抵达法——“我”不存在,身体不是我、苦乐不是我、记忆界定不是我、好坏不是我、心也不是我。不停地去觉知下去、观下去!
好,今天隆波讲法就讲到这里。
编译声明
由于受到语言与修证水平所限,跨越不同的语种而完全如实还原尊者本意很难。因此,译文若有任何不当之处,将归责于我们,对此我们深表惭愧与歉意,并欢迎大家不吝指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