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霸凌是我们很多人年少时候经历过的,像一道陈年的伤口,虽然结了疤,但想起来还是会痛。现在到我们有孩子的年龄,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社交都是难免让人操心的一方面。 
今天推荐一套挺不错的书:《对小学社交霸凌说不》,它通过故事启发孩子,遇到霸凌如何自处,什么样的朋友才值得交往,通过这套书,我们既能知道如何更好的保护孩子,也能教会孩子更好的保护自己。‍‍‍‍‍‍‍‍‍‍‍‍‍‍‍‍‍‍‍‍‍‍‍‍‍‍‍‍‍‍‍‍‍‍‍‍‍‍‍‍‍‍‍‍‍‍‍‍‍‍‍‍‍‍‍‍
《对社交霸凌说不》:
我不喜欢这种玩笑!
‍‍‍‍‍‍‍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社交也越来越复杂,遇到社交困境,我们常常既感到心疼,也焦虑于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处理和引导。
这套书的8本,对应的主题都还蛮常见:
《我不喜欢这种玩笑》
《这不是真朋友》
《对不起啦》
《别再炫耀了》
《班里的小团体》
《我同学是大嘴巴》
《好朋友守则》
《说个不停的欧文》
“遇到唠叨说个不停的人、伤害了别人却不走心的道歉、炫耀、拉踩他人、PUA同伴、恶意玩笑、到处传话、拉帮结派、造谣传谣”......其实别说在学校会遇到,我们这些入了社会的大人,都可能会碰上。
‍‍‍‍‍‍‍‍‍‍‍‍‍‍‍‍‍‍‍‍‍‍‍
 01 
《我不喜欢这种玩笑》‍‍
有没有人跟你说了一些让你生气的话,然后又跟没事人似的说:“我就开个玩笑” ?如果不接受,就是“开不起玩笑”,不够大方,真是让人郁闷。
一开始好像是开个玩笑,到后面变本加厉。或许小时候,我们也会怀疑自己,我是不是不该生气?如果生气是否会遭到孤立?
这套故事里,父母让孩子打开心扉的方式都比较特别。没有上来就说教,而是一起弹一段吉他、打一会篮球,先把孩子的紧张释放出来,再互相来个坦白局。这种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家长和老师也没有简单粗暴的“打回去”,而是告诉孩子如何求助,告诉孩子“打小报告”和“报告老师”之间的区别,让孩子在不知所措时,有人可以依靠。
孩子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鼓起勇气反驳对方的开玩笑,一切才又回到最初。
书后还附着“开玩笑时的注意事项”,让孩子初步了解玩笑的边界感。不管是怎样的朋友,社交都要以尊重为大前提。▼
应该做:
注意他人的感受。
表达幽默时,采取温和而谨慎的态度。‍‍
就某个话题开玩笑时,问清楚是否会伤害到别人的感情。
如果你要开他人的玩笑,也请接受对方开你的玩笑。
如果就某个话题开的玩笑让你觉得受伤,告诉开玩笑的人。‍‍
温和友善的玩笑与伤人的奚落或骚扰不同,弄清二者之间的差别。
哪怕别人并未明言,也要努力读懂他们的“身体语言”,以弄清他们是否觉得受伤。‍‍
如果有人被取笑或者戏弄,帮助他们。
“问题与讨论”这部分我们特别喜欢。由这些问题,引导孩子去思考,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社交观。
 02 
《这不是真朋友》
孩子刚开始交友的时候,很难判断怎么样的朋友才是好朋友,尤其是一些忽远忽近的“朋友”。
比如,本来和你很亲近,但是在有一些场合又故意冷落你。
我上学的时候,就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被排挤的感受十分不好受,那个时候真的很煎熬。
当鼓起勇气去问对方原因的时候,往往还得不到正面的回答,可能一句“你太敏感,你想得太多”就打发了。
情况没有任何好转,甚至于你的在意,让这种刻意的孤立变本加厉:曾经的好朋友,对谁都春风满面,就唯独看不见你。
“我俩单独在一起,她对我很好;周围有其他人,她就刻薄。一直跟其他朋友说我坏话,让大家都讨厌我。”
这种小伎俩,我们现在作为大人是可以分辨,可以扭头走开的,但是做为一个孩子,很可能完全不知所措。
书里建议,家长可以试试“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练习反驳。
书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我直视她的眼睛说:凯蒂,让我不舒服,你就很高兴吗?朋友可不会这么对待朋友。”
获得面对困扰的勇气,去说出心里话,孩子离成长为成熟的社交人,又近了一步。 
 03 
《对不起啦》
这本主要讲的是敷衍的道歉这套的绘画在人物微表情方面拿捏的非常好,封面上的表情,我们一定见过,那种明明伤害了你,却不愿意真心表达歉意的轻视表情。
“对不起”不应该是逃避错误的挡箭牌,也并不是只要说出了这三个字,就万事大吉一笔勾销了,“对不起”应该是真诚而发自内心,希望弥补自己的过失。 
这套书既是故事,又是社交教育,我们跟随故事,也在观察、思考,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就知道如何采取正确的行动。
书的最后,系统整理并提醒孩子正确的道歉方式是什么。▼
应该做:
要真诚。虚伪的道歉比不道歉更伤人。
看着受害方的眼睛,坦然承认你做错了。
让受害方明白,他/她没有做错任何事。
允许受害方向你表达受伤、愤怒和不适的感受。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努力弥补自己的过错。比如:写一封信,画一幅画,更换或修理被损坏的物品。如有必要,请询问对方的意见。如果你们无法就解决方案达成共识,可以向成人求助。
让受害方明白你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信守你许下的诺言。
‍‍
 04 
《别再炫耀了》
这本主要是讲如何应对同龄人之间的炫耀的。
不知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这样的朋友,无论你做什么,TA都要显示出,“我比你做得好”。
遇见同学爱炫耀这事,真不是我们简单的一句“那别一起玩了”就能解决的。
社交是非常复杂的群体活动,一些简单粗暴的建议,比如“别玩了”“打回去”,不仅帮不到孩子,反而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困扰没有被听见。
这本的最后,作者给出了“吹嘘和自夸”的定义,以及面对这种情况,家长怎么做的具体意见,大家可以参考,也同样能教育孩子避免成为吹嘘而伤害到别人的那一类人。
 05 
孩子的社交生活不容易‍‍‍
剩下的4本比前几本弱一些,但也有参考价值,包括《班里的小团体》《我同学是大嘴巴》《好朋友守则》《说个不停的欧文》。
比如《班里的小团体》,讲的是孩子们之间,会以某种行为作为他们的小群体标签,哪怕是几个小孩,都会有微微的小帮派。
刚转来的学生一路都在困惑,自己究竟是属于哪个团体,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做呢?书中给出了很好的角度。
《我同学是大嘴巴》主要讲的是‍谣言对孩子造成的困扰。孩子有时分不清真相与谎言的区别,当ta夸张的描述某件事实,可能带给另一个孩子不小的伤害。
面对谣言,孩子该怎么保护自己。这本给了方向。
《好朋友守则》的女孩子,为了讨好班里受欢迎的同学,“出卖了”自己最好朋友的秘密。
但做错了事情的她,想尽办法去弥补,两人还重新制定了好朋友的守则,找回了彼此的友谊。
《说个不停的欧文》,讲了一个小话唠。不停的说话的孩子,我们周围还真得不少。没有纪律性,一直想表达,是这类孩子的特点。但是当他因为生病没法一直输出时,才发现聆听也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之一。
就像书里说的,“我们之所以有两只耳朵一张嘴,是需要我们多听,而不是多说。” 这本非常适合即将入小学的小话唠们。
这套我们最喜欢的是,人物不再只有好和坏。孩子会犯错,既不是天生的霸凌者,也不是天生的软弱者每个孩子,都在犯错里成长、进步、独立、强大。
 06 
写在最后
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霸凌,但遗憾的是,即便作为大人,我们往往也不太知道,如何去分辨和处理,并从创伤中修复。 一些人给孩子的建议,往往在“别理他们”和“打回去”之间横跳——通常完全无效,或者让问题变得更糟糕。
刚进入社交场的孩子,通常心理能量都不足以强大到视霸凌不存在,所以我们教会孩子应对霸凌是相当重要的。
这套书一共8本,89元/套。适合幼儿园以及小学的朋友,小点的孩子可以家长来带读。很多社交问题,孩子刚入园就会遇到,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储备。
另外公布一下上期小小优趣(链接)的中奖情况,恭喜各位眼熟的朋友。
同样的,今天这套也会从标星+眼熟的评论区朋友中抽3人赠送《对小学社交霸凌说不》1套快来评论区混个眼熟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