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叨叨:
有了孩子后,家里就是永远乱、永远在收拾的感觉。双十一要是买了东西,收了快递,那就更是如此了。前几天蛋蛋一开门看到我的几大箱快递,惊讶的喊道:“What is this!What is that!”(这是只有白泽迷能懂的梗)。
东西一多,家里的地方就总是不够,今天这篇是小伙伴搬家之后的收纳心得,看得我都心动,又想搬家了,下面就把麦交给她。
搬家后,从无效收纳中,
幡然醒悟。。。
正文共:3618字 32图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大家好,我是自封的收纳小能手西西。
我最初的收纳启蒙,来自我妈,小时候她总跟我说,东西从哪里拿了,就要再放回哪里去,这样就不会找不着,家里也不会乱。

但这样朴素的观念,在有了娃之后,开始变得不够用了。当年结婚时,房子是买的二手,硬装都有但没家具,跟队友一起去宜家搬了几个组合柜,就直接入住了。
刚入住时还没那么多东西
结果后来东西越来越多,渐渐的,玄关长满了鞋子,桌面长满了玩具,沙发长满了衣服……没办法,只能又开始“缝缝补补”:
女娃衣服多,买个小衣柜;
玩具满地都是,买个玩具柜;
绘本越攒越多,再在墙上钉个隔板书架

……
但这种“打补丁”式的收纳,效果并不好,家里的东西还是多得像要淌出来,几天不收拾就跟垃圾场一样,找不到下脚的地方,甚至收拾完了也像没收拾,依然没有下脚的地方。
之前乱糟糟的家
大数据好像也窥探到了我的烦恼一样,经常给我推荐各种收纳用的小盒子小盘子,买了一堆之后,还要再想办法收纳这些“收纳神器”。
痛定思痛,趁着搬家重新装修,认认真真地研究起了收纳,也终于找到了,之前怎么收拾都还是
乱的根源
。现在新家住了大半年,保持得还不错,不仅没有生长出杂物,而且收拾整理也变得简单了许多。
很多朋友来了都表示,舒服得不想走~
01
让所有东西“有家可归”
重新来认识收纳,我发现,其实道理还是妈妈小时候说的,东西拿了要放回去,收拾房间,其实就是要让所有东西,都回到自己的“家”。

而家里怎么都收不干净,本质上是因为,有很多东西,是“无家可归”的。比如之前家里玄关长满鞋子,其实是因为鞋柜空间不够,很多鞋子没地方收,就只能堆在外面。
我观察下来,那些“无家可归”的东西,主要可以分成两类:
(1)一类是一般柜子塞不下的“大件”,只能堆在外面。比如,不应季的电器,冬天的电风扇夏天的取暖器、加湿器;小孩儿的大号玩具,地球仪、娃娃屋或者模拟厨房之类的;或者一些户外用品,帐篷露营车风筝足球……
这类东西的解决方案也比较简单粗暴,就是做柜子的时候留一些大格子给他们,给大件准备一个大一点的家;即使不能重新打柜子也没关系,现在很多家具都是有活动板层的,可以试着拆掉一些,把小格子合成大格子。
比如我家玄关的柜子,之前是用隔板分成了两层,露营车等大件放不进去,后来索性把隔板拆了 ▼
(2)
就是各种各样的
“零碎”
,大件虽然占地方,但数量是有限的,零零碎碎看着都是小东西,放在一起就是大写的混乱。

所以整理的思路,就是把零碎“分门别类”,让这些小物件,都有自己的小家,不要都混在一起。
这里面最重要的其实分类,以前我总是觉得买点托盘或者收纳盒,把零碎都装进去就好了,但其实这是一种无效收纳,混乱不过是从桌面转移到了盒子里,托盘里东西要想整洁,里面的东西最好是同一类别 ▼
而小收纳盒是抽屉的绝佳cp,不仅看着清爽,每次找东西的时候也更方便,不至于要翻半天,当然,每个小盒子里的东西,最好也是有关联的,小工具们住一起,勺子和勺子住一起 ▼
厨房👆
玄关👆
卧室👆
这个思路并不新鲜,但买的时候注意要先量一下抽屉的尺寸,然后再去网上找能
匹配的收纳组合
,我的经验是,收纳盒的尺寸要比抽屉小1-3cm,放进去就会显得比较严丝合缝,如果太小,反而会把抽屉空间切割得很碎。

另外就是,零碎杂物在收纳盒里,最好也是一目了然好拿取的。比如我家养狗狗,所有杂七杂八的宠物用品都在一个抽屉里。▼

一开始选收纳盒分格不够细致,很多东西还是要摞在一起,经常拿了下面的,翻乱上面的,看起来也还是乱七八糟的,后来改成了每样东西都有单独的分格,从“躺成一摞”到“站成一排”,清爽多了。▼
最后,家里的空间都是有限的,如果东西实在太多,断舍离
是个绕不开的话题。但每样东西都承载着一段故事,很多东西舍不得扔,倒不是因为价格多贵,而是舍不得丢掉那些回忆:学生时代的奖状,恋爱时队友亲手折的玫瑰,娃送的第一份母亲节礼物……

我会把这些没啥用但又有故事的东西,放进专门的“回忆箱”
,然后按时间贴上标签,放在柜子最高处,既留住了旧时光,也不挤占现在的生活空间。

02
动线合理很重要
大家买房子的时候,肯定都要考虑位置好不好,交通方不方便、离单位远不远等等。给家里的零零碎碎“安家”的时候也是一样,如果一样东西主要在客厅用,那就最好也收纳在客厅,“家”的位置离使用场所要近,“通勤距离”不能太长,也就是所谓的动线要合理
《小家越住越大》里,也提倡收纳空间要均布 ▼
看起来好像也很容易实现,谁都知道,鞋柜要放玄关,各种厨房小家电放在餐边柜,洗衣机家政柜要放阳台 ▼
但就像不可能人人都住在市中心CBD,家里取用最方便的空间,永远是有限的,根本“住”不下所有的东西:厨房台面放不下所有厨具,玄关入口也摆不下所有的鞋……所以,我家用的是仓储式收纳就近收纳结合的办法。
“仓库”可以是前两年很流行的满墙电视柜,或者顶天立地的玄关柜、餐边柜,总之非常推荐大家,在家里找一面比较宽的墙,定制整墙的柜子,会比想象中更能装。
如果嫌定制太麻烦,也可以用图书馆书架当“仓库”,使用频率没那么高的东西,平时就住在“仓库”里,比如已经读过,或者囤了暂时来不急看的书。
手头正在看的,会放在阅读角墙上的小书架里,窝在椅子上随手就能拿来读 ▼

其他区域的思路也是类似,使用频率最高的摆在外面,像纸巾、吐骨碟和牙线之类的,就是餐桌常驻选手,就不要难为自己每顿饭都收起来了。▼

次高的放在柜子好拿取的位置,像是拌饭的酱料、核桃夹子、开瓶器、或者娃喝饮料的吸管之类的,就放在餐边柜的抽屉或者台面上,如果吃到一半要用到,不用跑太远去拿。▼
最低的就放“仓库”里,远一点也没关系,类似双十一囤的纸巾等等,就放在餐边柜的最下层 ▼
还有一些使用区域比较模糊,并且极少的东西,可以索性贴上标签
放到箱子里,然后看家里随便哪个柜子还有空间(一般是最大的“仓库”),就往里一塞。这类东西简直可以称为是杂物中的杂物,收纳目标也很简单:偶尔要用到,不要半天找不到就行 ▼

而那些想要用起来、但经常会忘记的东西,记得放在最显眼的位置:钙片VD都放在餐桌上,所有的水龙头边都摆上护手霜,并且是按压嘴的 ▼
另外,有些东西经常是配合使用的,安家的时候可以考虑让它们当“邻居”,比如家里电池消耗第一大户是各种玩具,电池盖上经常会有个固定的小螺丝钉,所以我家放电池的盒子里,同时也会放上常用尺寸的螺丝刀。▼

还有些东西使用频率特别高,场景还不固定,比如剪刀,门口拆快递要用,房间里经常剪个线头也要用,拿来拿去特别麻烦,不如就在玄关和卧室各备一把,不仅省得跑了,还不容易找不着。
03
接受生活的动态和不完美
如果要问谁是家里收纳最大的敌人,那答案一定是,孩子!

《怦然心动的整理魔法》的作者近藤麻理惠,号称是“收纳女王”,但她也在采访中承认,生了三个孩子后,家里很乱……

“收纳女王”都搞不定的事,咱们普通老母亲就不要难为自己了,
接受生活是动态的,孩子是不可控的
,是通往家务终点站的光明之路。

每个娃都有把所有台面都摆满的超能力,与其每天跟在屁股后面收拾唠叨,不如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他们释放天性。
所以我装修的时候,在家里光线最好的落地窗前,给娃做了个飘窗,台面上是属于她的空间,我平时不会干涉也不会天天收拾,而下方抽屉里是她的玩具(复习一遍刚才说过的知识点,动线合理很重要哈哈)。

可想而知,飘窗上经常很乱,几天不收拾就会被堆满,但上面都是她的“宝贝”,没时间陪她的时候,可以在那边玩很久。
而且飘窗上的乱换来了其他区域的整洁,有时候她在沙发或者电视柜上乱扔东西,只要提醒她一句,就能自觉收到自己飘窗上去。如果飘窗上放不下了,我们就再一起整理飘窗。
整体看还是整洁的
总之,生活是动态的,没有人能生活在样板间里,收纳也不是个一劳永逸的事情,甚至这篇文章的配图里,所有空无一物的台面,也都是我收拾之后拍的哈哈,日常还是会经常把东西随手丢在台面。

随手拍视频中的状态
但摸着良心说,从日常状态到文章照片,也就收了十来分钟。所以合理的收纳设计,虽然不能把家务降到零,但确实是能减少整理的工作量,不至于在想收拾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
而且现在家里很少出现找不到东西的情况,连队友和娃也都能基本记住东西的位置,生活有了一种井井有条的安全感,这也是之前在乱糟糟的家里没有的~
这篇就抛砖引玉到这里啦,一转眼要到年底了,又要大扫除了,欢迎大家在评论里交流收纳心得。
家有5年级和1年级两娃,之前的文章很多,大家有需要查找的可以点历史文章目录,关注我,养娃路上一起打怪升级。 
2020目录】【2021目录】【2022目录
顺手点个赞,点个再看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