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淦恭
来源:元淦恭说(ID:yuangg173)
2024年,第一个成为“网红”的城市是哈尔滨。这一热度已维持了二十来天,仍然没有退潮。
这些年来,已经很久没有什么和东北相关的事物,能在如此长的时间里以相对正面的姿态,占领舆论场了。
哈尔滨当然有“火”的资本。相较于2023年中骤然爆红的淄博,哈尔滨无疑有更深的城市厚度。对于南方人而言,哈尔滨兼有“冰雪”和“西洋”双重概念。这里既有冰雪大世界和亚布力滑雪场,提供和南方迥异的冬季体验;又保留了相对完整的俄式建筑群,城市风貌和生活方式都有浓厚的异域色彩。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哈尔滨其实代表着关内对东北的一种经典想象。
在东北四大城市里,哈尔滨是非常独特的一个。相较于大连、沈阳和长春,哈尔滨受日本影响很小,受俄国影响很大。关内的人们,曾经对东北和苏联的关系比较了解,而哈尔滨无疑最代表东北受俄罗斯和苏联影响的元素。
在东北的四大城市里,哈尔滨也是一个相对纯粹的商业都会。哈尔滨的兴起是因为中长铁路的建设,但她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并不是行政中心,沈阳曾经是整个东北的行政中心,长春曾经是伪满国的“新京”,大连也曾有作为军港的传统,唯有哈尔滨从一建城开始,就更多扮演了商业、贸易和交通枢纽的角色。从沙俄到苏俄,哈尔滨都深受北方邻国的影响,沙俄灭亡后流亡至此的白俄人,更让哈尔滨在世界史上扮演独特角色,她甚至因此成为东亚和上海齐名的犹太人聚居地。
因为哈尔滨曾经在商业上的繁荣,哈尔滨的生活方式也颇为“洋气”。红肠和大列巴是哈尔滨的特产,啤酒和格瓦斯在这里备受欢迎,中央大街老建筑的阳台上,总有人拉小提琴,哈尔滨也被誉为东方的“音乐之都”。哈尔滨的时髦和快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被写进一首名为《太阳岛上》的歌曲,而太阳岛,甚至成为许多人心目中最经典的东北意象。
然而,在最近二三十年里,上一代人关于哈尔滨的旧日记忆似乎早已退却。经历了漫长的季节,关内对东北的印象里,已经少有哈尔滨的明媚。当代中国流行文化里的东北,已充满了“辽宁化”的色彩,人们提到东北,要么会想到铁西区,想到钢的琴,想到老工业基地的日渐破落,那是与铁锈伴生的东北文艺复兴;或者会想到“大城市”铁岭和《乡村爱情》,想到快手上的老铁们,那是过去二三十年里席卷全国的东北乡土文化。
哈尔滨火了,许多人才注意到,东北不仅是老工业基地,也有世界上距离最长的商业步行街;东北也不仅有二人转,还有阳台上的交响乐。人们在重新发现哈尔滨,也在透过哈尔滨重新发现东北。
哈尔滨也的确需要这把“火”。
昔日的哈尔滨,曾经风光无限,这造就了她独特的风貌和性格。但回到现实,哈尔滨是个经济萎靡的省会,即使和长春、沈阳、大连相比,哈尔滨也充满落寞。
哈尔滨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中全国唯一一个人口较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减少的省会城市。
外流的不只是人口,还有产业。哈尔滨市域面积五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1.5个海南,除了中心城区以外,基本都是农业县。哈尔滨的农业极为发达,下辖的五常是中国最顶级的大米产地,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22年)高达12.2%,但工业基地的雄风已经不再。
2022年,哈尔滨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只有1285亿元,在GDP的占比只有23.4%。哈尔滨的二产产值属于什么水平呢?江苏“十三太保”中经济总量最低的连云港,同期的二产产值是1814亿,2023年爆红的山东淄博,二产产值是2194亿。换言之,哈尔滨的工业产值放到江苏,是全省垫底,即使放到山东,也不如很多普通的地级市。
2022年,哈尔滨二产和三产产值之和,只有4818亿,只比同一年的淄博(4214亿)高600亿。这个数字放到南方,只相当于很多省会和计划单列市的零头。
经济越发达,产业越集聚,城市对旅游业的依赖度就越低。成都、重庆、西安、长沙等当下公认的全年“长红”式的“网红”城市,虽然旅游业兴旺蓬勃,但这些城市的主政者也很清楚,以它们庞大的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旅游发展得好固然好,但旅游不可能撑起整个城市。
但哈尔滨今天的经济体量已经相当小了。对现在这个“小哈尔滨”来说,旅游业能不能“支棱”起来,就可能是影响这个城市命运的关键变量。对于南方的强省会而言,旅游收入高一点是“锦上添花”,而对于哈尔滨而言,旅游收入可能就是影响城市命运的关键变量。
哈尔滨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不过,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的旅游业,要从“一时红”,走向“长红”,难度还是很大的。
首先,对于中国最有购买力的人群来说,东北作为冬季旅游目的地,在气候上有强劲的对手。日本青森和北海道的降雪量,远远大于黑龙江,但札幌的冬季平均气温比哈尔滨高15摄氏度,青森能比哈尔滨高出20摄氏度。物理常识告诉我们,只要气温低于零摄氏度,就可以降雪,降雪量大小在这个阈值之下,主要受水汽含量的影响,并不会因为气温越低就下雪越多。札幌和哈尔滨相较,札幌是天暖雪多,哈尔滨是天冷雪少,东北的气候对于冬季旅游来说,也不算是“老天爷赏饭吃”。
第二,东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大大影响了东北旅游的性价比。东北僻处一隅,对于除华北以外的关内居民而言,去东北太远了,耗费的金钱和时间成本都很大,对于南方游客而言,去一趟东北的交通成本不亚于去西藏和新疆,而东北无论从自然风光还是人文风情上,显然又不太能和新疆西藏打。关内的许多“网红城市”,譬如长沙,游客往往都是周末坐高铁去打个卡,并不需要下很大决心,完全可以“说走就走”,但东北显然不太可能成为这样的“目的地”。
东北的行程,需要稍长一点才有吸引力。因为东北对多数游客来说,不可能成为一年打卡若干次的地方,而只能是一两年偶尔去一次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需要探索的是,怎样做好休闲游、体验游,讲得更直白点,就是如何设计出更多高端的高客单价的产品和服务。东北注定不可能成为以“烟火气”为主打的特种兵“穷游”目的地,但它在高端旅游上,无论软件还是硬件,要补的课都还很多。
中国整体上是一个冬夏长、春秋短的国家,大多数地方适宜出游的季节都很短暂,基本上只集中在3-5月,9-10月两个区间。东北要在这两个区间和关内的旅游目的地抢游客,非常难。东北只能做好夏季避暑和冬季冰雪两个时间段的大文章。其实,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的夏日,非常宜人,如果在冰雪季之后,能够把“哈尔滨之夏”的品牌和声势打出来,哈尔滨离“长红”就近了很多。
要盖高端酒店,要做高端旅游,不可能只做一季。只做一季,价格必然离谱,服务也未必靠谱。只有相对熨平波峰波谷,旅游业才能算是成了一个城市的支柱。哈尔滨的旅游业能否真的起势,夏天是下一个重要的观察节点。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