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称,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赢得了艾奥瓦州党团会议,巩固了他在共和党2024年总统竞选中首场初选的主导地位。这意味着特朗普很有可能卷土重来,哪怕他正陷入司法诉讼困境,哪怕他被认为对美国民主构成威胁。
假若2024年美国大选像2020年那样再次沦为特朗普和反特朗普之争,不满于现状的特朗普支持者只会愈发狂热,反特朗普的力量本就只是松散同盟,在经过拜登政府不尽人意的施政后势必产生分化,其中不少人甚至已经变得心灰意冷,其结果是被压抑4年、满腔怨气的特朗普支持者将对决松散、分化而又同样夹杂失望情绪的反特朗普力量,双方狭路相逢,美国有可能面临是否发生重大骚乱的严峻考验。
本文部分内容节选自书稿《拯救民主——论贤能民主对选举民主的扬长避短》第二章。2024年是全球大选年,美国大选是其中最重要一场大选,相信届时关于选举与民主的话题会被反复讨论。选举民主怎么了,是否有一种民主方案既能保持与扩大选举民主的优点,又能规避选举民主的缺点,让已成历史潮流、承载无数人梦想的民主能合乎人性和现实,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永葆生机,正是书稿《拯救民主——论贤能民主对选举民主的扬长避短》的初衷。
美国大选是2024年全球最大风险?将民主从选举泥潭中拯救出来
文/邓峰
来源/HK01
大约一千年前,北宋大文豪苏轼写过:“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一千年后的当下,美国选举民主正面临类似困境。
2024年1月8日,全球最大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发表报告指出,美国总统大选无论谁赢,都将是全球2024年最大政治风险。该报告认为:“美国已是全球最分歧、最失衡的先进工业民主国家。2024大选将加剧这个问题,无论谁当选都一样。”这一大胆预测虽有待现实验证,却不乏警示意义。
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大选既影响未来4年美国的内政外交,又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风向意义。在美国撕裂加剧,深层次问题积重难返的形势下,如果是备受争议的特朗普(Donald Trump)赢得选举,必然让相当比例的人质疑他德不配位,进而再次严重伤及美国选举民主的信誉。如果是特朗普败选,他也许会像2020年那样在缺乏实据的情况下指控选举舞弊,有可能再次激起他的狂热支持者铤而走险。由于特朗普现象深深困扰美国,不论是哪一种结果,2024年总统大选恐怕会让本就严重撕裂的美国社会雪上加霜,成为危及美国稳定的不确定性事件。
特朗普现象本就是美国撕裂和深层次危机的具体体现,无论是特朗普在2016年胜选还是他在2020年连任失败后炒作选举舞弊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发2021年的国会骚乱,都已经说明美国选举民主已经深陷泥潭,若不能对症下药,风险将越来越大。
2021年美国国会骚乱,反映出一些美国人的常识理性和民主信念已经被政治撕裂严重侵蚀。
2020年拜登(Joe Biden)的胜选不是因为他众望所归,而主要是因为反特朗普力量的整合。遗憾的是,拜登上任之后虽努力让美国回归常态,却无法化解造成特朗普现象的深层次危机。这正是特朗普很有可能卷土重来的现实土壤。假若2024年美国大选像2020年那样再次沦为特朗普和反特朗普之争,不满于现状的特朗普支持者只会愈发狂热,反特朗普的力量本就只是松散同盟,在经过拜登政府不尽人意的施政后势必产生分化,其中不少人甚至已经变得心灰意冷,其结果是被压抑4年、满腔怨气的特朗普支持者将对决松散、分化而又同样夹杂失望情绪的反特朗普力量,双方狭路相逢,美国有可能面临是否发生重大骚乱的严峻考验。
特朗普现象背后是美国过去一些年持续加剧的贫富分化和政治撕裂。正如侨居美国60余年的匹兹堡大学荣休教授、历史学家许倬云所说:“美国本来是一个还算平等的社会,但最近三十年来迅速变化,现在大概已经进入长程演变的第三个阶段:贫富差异的程度加大,各阶层之间彼此异化,已经无法逆转。”
本来,自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新政以来,美国急剧扩大的贫富分化有所缓解,二战结束后,伴随着一系列社会改革,美国渐渐形成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据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Thomas Piketty)在《21世纪资本论》中的论证:“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在1950~1980年间达到了最低谷。”然而1980年以来美国贫富分化进入持续扩大的长周期,社会撕裂不断加剧。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党争日益白热化,“红蓝两色的分野,在今天非常显着地表明了美国的分裂……如此分裂的美国,两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也已形同两个世界。”
超出合理范围的贫富分化绝非美国独有,但美国的贫富分化已经到了令许多人忧虑的严重程度。
持续扩大、超出合理范围的贫富分化,往往是社会撕裂、政治极化的深层原因。关于这点,美国宪法之父、第四任总统麦迪逊(James Madison)早就分析过,党争潜在原因“深植于人性之中”,“热心于有关宗教和政体的不同意见,以及其他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见解,依附于各种野心勃勃、争权夺利的领袖或依附于其财产使人们感觉兴趣的人,相继把人们分为各种党派,煽动他们彼此仇恨,使他们更有意于触怒和压迫对方,而无意为公益而合作”,但党争最普遍而持久的原因是“财产分配的不同和不平等”,“有产者和无产者在社会上总会形成不同的利益集团”,“受到不同情感和见解的支配”。
而党争一旦持续恶化,其后果便如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所警告的:“在美国存在着党派分立的危险……那些常见的党派思想的形式,往往是最令人讨厌的,并且确实是政府最危险的敌人。它往往干扰公众议会的进行,并削弱行政管理能力。它在民众中引起无根据的猜忌和莫须有的惊恐;挑拨派系对立;有时还引起骚动和叛乱。”
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事件折射出美国深层次矛盾。
社会撕裂、政治极化的后果是美国的选举民主、权力制衡机制、法治都将遭到侵蚀。为何那么多美国人近乎偏执地支持特朗普?为何会发生国会骚乱?根源便是不少美国人的常识理性、对于民主的信念被政治极化所裹挟,摇摇欲坠。这将侵蚀美国民主和削弱国家治理效能,让原本用于权力制衡的政治体系扭曲为党同伐异的工具。日裔美籍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衰败的美利坚——政治制度失灵的根源》中写道:“政治的司法化,利益集团的广泛渗透,美国政治制度最终塑造的政府结构破坏了集体行动的基础,形成所谓的‘否决政治’……美国政治体制的分权制衡比其他国家更为严格,或者说,所谓的‘否决点’很多,导致集体行动的成本升高,甚至寸步难行。”
这样下去,美国进行结构性改革的难度将不断增大,贫富悬殊问题、阶层固化问题难有实质性缓解,那些长期看不到希望的中下阶层难免心生怨念。而这将为激进主义和民粹思潮提供土壤,其中一个例证便是特朗普现象。特朗普现象绝非凭空而生,更不会突然结束,不论特朗普本人有什么样的政治命运,以他命名的特朗普现象恐怕将长时间困扰美国,成为美国危机的外在症状。许倬云在谈到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时曾写道:“美国社会下层正在出现的一批将要永远沉沦在贫穷无靠中的群众……这些人满腹愤怒,对未来一无指望……美国开国元老麦迪逊早就担忧:如果社会底层大众心有不满,这一群知识程度较差的‘群众’可能冲动之下,拥护出‘僭主’,凭借大位胡作非为。今日美国的情形,被麦迪逊不幸言中。”
为何会这样?这背后有诸多复杂因素,其中一个根本因素是选举民主的内在困境。福山尽管把民主窄化为选举,但他道出了选举民主的困境:“未履行民主所允诺的好处,可能是民主制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选举民主的高质量运行须以多数选民的理性为前提,因为只有多数选民理性,对现实政治知情懂行,才有希望选出无愧于此的贤能政治家,才能让政府既公平又行之有效地协调多数普通人和少数强者之间的矛盾,推行致力于化解深层次危机的结构性改革。然而这只是一场梦。在自利理性支配下,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和职业、兴趣、资源的分化,一个选民除非他的职业、兴趣、切身利益与复杂政治问题有关并且能够承担他成为专业政治人士而付出的成本,不然的话,他在许多时候对除常识理性范围之外的复杂政治问题将缺乏切中要害的认识。与之相反,少数强者要么有足够条件去成为知情懂行的政治专业人士,要么能够聘请知情懂行的政治专业人士作为游说代表,进而能对现实政治施加远超多数普通人的影响力。少数强者和多数普通人因社会分工、知识、资源的分化而不可避免产生的不对称博弈,势必让选举民主下的政府笼罩在既得利益集团操弄和民粹主义的阴影之中。
在激情四溢的选举集会现场,充斥着简单的口号与情绪宣泄,候选人仿佛已经成为明星,他的支持者化身追星粉丝,理性很容易被感性压倒。
笔者曾经写过,选举民主体制的问题在于选举时因为多数普通人的政治理性不足和少数强者凭借资源、知识、能力的优势地位积极运作,被推选出来的政治领导人常见类型是擅长选举的平庸政客、与少数强者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政客,他们是难以在选举结束后公正协调多数普通人和少数强者的矛盾。因此,当选举结束后,选举民主体制下常见问题是:平庸政客、与少数强者有千丝万缕关系的政客造成政府应尽公共责任难以有效履行,少数强者披着民主外衣,利用信息和资源的不对称地位游说、拉拢领导人和议员,让公共政策在多数选民因理性不足而未能察觉的前提下向少数强者倾斜,从而巩固既得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每一次公共政策倾斜都可能是缓慢的、不易被发现的,但时间一久,日积月累,本是追求公平的选举民主体制会扭曲为少数强者扩大私利的工具。那些容易利益受损的中下阶层民众,面对自身境遇的日渐恶化,势必满腔怒火,对既有政治体系产生深深的不信任感,进而容易所托非人,被野心家、僭主趁机利用,埋下社会不稳定的潜在隐患。(关于改进和超越选举民主,详见《邓峰:给民主另一种可能,扬长避短的新方案》)
这正是美国选举民主制度下特朗普现象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当美国强大的时候,选举政治的问题容易被遮蔽,民主容易被窄化为选举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可当美国选举政治的危机日积月累,积重难返,既会造成重大风险,又会让民主的信誉因选举而受损。政治是共同体和民众之间的契约,民主是人的解放和觉醒之后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形式便是选举民主,但选举并非民主全部,更不是民主理想的终点。既然政治是共同体和民众之间的契约,那么有效维持契约的前提是回应和解决民众的诉求,赢得人心。否则,若选举民主产生的政府迟迟不能化解困扰民众的深层次危机,一旦突破临界点,民众的不满量变引起质变,共同体和民众之间的契约将毁于一旦,本有历史进步意义的民主政治恐被无辜牵连。民主依旧充满道德感召力,是人类对抗暴政的有效工具,但选举民主早已危机四伏。
无需赘言,美国依然有许多先进的科技、经验值得学习,美国社会的创造力和对于外来人才的吸引力仍然具有全球优势。但不论历数美国多少优点,都不能不承认的是,理念中的美国和现实中的美国有较大落差,支撑美国大厦的选举民主基石正愈发变得不再牢固。2020年特朗普败选让美国在2021年初酿成国会骚乱。尽管在长期以来的民情、法治的作用下,多数人依然认同起码的政治规则与选举程序,美国顺利度过危机,总统大权平稳交接。但长远来看,如果不将民主从选举泥潭中拯救出来,给民主另一种可能,如果依旧在既有迷思中不思进取,对正在聚积的风险视而不见,任由选举民主的内在困境不断侵蚀美国政治的健康因子,越来越多民众困于失望和愤怒情绪后所激起的风浪,将让美国越来越难以化险为夷。
(本文部分内容节选自书稿《拯救民主——论贤能民主对选举民主的扬长避短》第二章,书稿正在联系出版中,若有出版社愿意合作,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附:
书稿《拯救民主——论贤能民主对选举民主的扬长避短》目录
(注:原书名为《贤能民主——论一人一票民主评价对选举民主的扬长避短》,现已修改。)
前言    
一、绪论:给民主另一种可能 
1、选举民主不是「历史的终结」
2、选举民主离社会需要的精英民主相距甚远
3、扬长避短的新方案:贤能民主
二、选举民主在全球范围内遇挫:问题出在治理失败
1、美国开国元勋的警告正不幸成为现实
2、英国脱欧公投:「撞在无认知能力的暗礁上」
3、「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4、乌克兰的悲剧
三、民主何以沦落至此
1、过度拔高民主是不可承受之重
民主的效用是有限的
选举民主难以通往成功的自由民主制
2、选举民主的根本性悖论:民粹宿命或既得利益集团围猎
选举的博弈:平庸的政客,千丝万缕的政商关系
选举后的博弈:阶层分化下的不对称角力
3、理性选民的幻想和选举民主对人民理性的误用
4、等待罗斯福还是希特勒
四、 针对选举民主问题的已有态度和补救方案 
1、反思丘吉尔名言:民主不能不思进取,不能成为教条
2、社会民主和经济民主:重要却不能替代政治民主
3、协商民主、民主监督、参与式民主:重要却不能支撑起民主大厦
政府是否贤能、是否民主决定协商成效
民主监督既不能替代贤能政治又不能替代一人一票
笼统而效用有限的参与式民主
4、抽签民主和直接民主:往前看而不应向后退
5、 与贝淡宁商榷:尚贤与民主不是替代关系
新加坡经验富有启发意义却仍存隐患
中国转型的未竟之业
6、对白彤东的补充思考:主权在民何以保证,治权在贤何以可能
五、作为出路的贤能民主
六、贤能民主的第一个基石:贤能政治
1、尚贤是政治的根本
尚贤政府是社会分工的必然要求
不能尚贤的民主是劣质的、难以持续的
2、应对现实社会的重重挑战离不开尚贤
日益扩大的阶层分化埋下社会不稳的隐患
人的异化、虚无和娱乐至死
世界秩序的丛林状态和政经分离
人工智能的冲击:普遍自由或普遍弃民
尚贤仍应以有限、法治、民主政府为前提
3、贤能政治家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韦伯的思考:谁才能担负政治的「天职」
邓小平和李光耀的经验
道德、品性、智慧、手腕缺一不可:超越马基雅维里
4、怎么选贤与能
墨子尚贤的思考
孙中山和黄宗羲:必要的考试但不能唯考试
可资参考的人民行动党经验
小结:公正有效监督下的精英推选和人民评价相结合
七、贤能民主的第二个基石:一人一票民主评价 
1、长期来看,缺乏民主的尚贤是靠不住的
跳不出历史周期律的传统中国
传统中国选官:小圈子化的察举,「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科举
苏联官场的逆淘汰
帕累托和精英的腐化
2、一人一票是制度化的人民动员:和平时期最强大的制衡力量
3、对洛克和孟子的补充:人民满意是政权合法性的最主要来源
4、一人一票民主评价符合法律和政治权利面前人人平等
5、一人一票民主评价符合政治中的人性
人性深处对于平等的强烈渴望
熟悉领域的理性人
非熟悉领域的「事后诸葛亮」
社会分工下精英和大众的分化
理性之光照亮政治:高质量可持续的制度应该立足于人性
6、重新反思民有、民治、民享
八、贤能民主:从理念到落地
1、作为前提的配套制度措施
2、贤能民主的制度设计
议会:民选议席、贤能议席相互补充和制衡
各级政府领导人的产生:精英推选和民众一人一票民主评价
3、贤能民主的优点与衡量制度优劣的「邓小平标准」
4、贤能民主适用条件及其与选举民主的关系
注释
END
推荐阅读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