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饮食男女》剧照  图源网络
舌尖上的记忆
文/九红
妈妈的鳝丝胡辣汤
妈妈做了一辈子的饭,但厨艺都很一般,没什么特别的拿手菜。但她有两样食物:烙饼和黄鳝胡辣汤,堪称独门绝技,随着妈妈的离世,永远地只存在于我的脑海里,再也没有品尝过。
都说没一只鸭子能游过南京,因为都被做成南京盐水鸭、赤卤烧鸭、桂花板鸭了。可我说夏天我家附近菜市场的黃鳝,没一条能逃过我爸的菜蓝子,因为他会成桶地买回家,倒进浴缸,养一缸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或粗或细的鳝儿,慢慢地判它们死刑。
条顺盘靓、粗壮笔直的帅鳝们,通常归宿都是红烧鳝段。对它们执行死刑的手法,算是极刑,简单粗暴、下手狠辣。拎起一条扭来扭去的长鳝,握紧剪刀,卡住鳝脖,咔嚓一下,剪断鳝头,了事了。待几条长鳝身首异处,不再动弹,再一条条地开膛破肚、拽肠撕筋,剪成一截截的鳝段。红烧鳝段一定要有蒜瓣来配,而我家除了蒜瓣,还会放切成同样长短、一截截的碧绿的蒜苔同炒。脆生辛香的蒜苔总是调皮地藏进鳝段里,被滑嫰软烂的两片鳝肉紧紧裹住、生死相依。斩头切身大卸八块的事,全由我爸主刀,等他屠杀完毕,洗尽双手血迹,他就没事了,剩下的洗、煮、烧,由妈妈接手。妈妈对像蛇一样滑溜的黄鳝摸都不敢摸,更别说干这种杀戮气太重的杀生活计。倒是小小的我极兴奋于看爸爸刀起头断的血腥场面,每次都碍手碍脚地站旁边瞪大双眼地看个仔细。爸爸问我想不想学,我说想。所以,红烧鳝段,传承了下来。
剩下那些细小窄长、歪头弓腰的丑鳝们,它们的下场是做成妈妈的绝活:鳝丝胡辣汤。这真是一场手法细腻、工序繁琐、材质丰富、粘稠顺滑、鲜香麻辣的极品羹汤呀。就让我仔仔细细、一步一步地详细解释吧。
图源网络
首先,当然是杀鳝。此杀不同于彼杀,此刑不同于彼刑。为了鳝丝胡辣汤,鳝鱼儿们经受的是像凌迟般酷刑的慢死过程。爸爸先烧好一大锅开水,然后快速抓起小鳝们,扔进开水锅,按住锅盖,慢慢地烧死可怜的鳝儿。只几分钟,噼哩啪啦的爆响渐渐平静,最后,了无生息。掀开盖子,鳝儿们安祥地躺着,身上本身的黏液被烫得变成白皮,一片片脱落。此时的它们身子很娇嫩,香香软软的。爸爸小心地在冷水下冲去它们身上的白皮,然后轻轻地剪开肚子,撕开肠子。烫过的鳝鱼血已凝成赫色的血块,很容易破碎。爸爸会留下鳝血块,因为他说鳝血大补。然后爸爸极有耐心地拆骨撕肉,尽量把肉条撕得完整,留下一条条略微蜷曲的鳝肉条。鳝骨也别扔,煮汤时打底,汤汁浓郁。此时,爸爸的任务已经完成,妈妈该接手了。
其实爸爸在杀鳝之时,妈妈就开始忙活了,她要做此汤最关键、最灵魂、最费工夫的一个步骤:洗面筋。普通面粉放水,揉成稀稀的面团,醒一、两个小时。然后把面团泡进很多的水里,千万次地揉搓,千万次地挤压,耐住性子慢慢地洗出面团里的淀粉,剩下的就是一团虽软却很有弹性、韧性、撕不开、扯不断的面筋,大功告成了。洗出的淀粉水千万别扔,之后倒进汤里,起勾芡作用,汤才会浓稠爽口。每次妈妈洗好面筋,都累得腰酸背痛。之所以鳝丝胡辣汤随着妈妈一同离去,就因为我们家再也没人会洗面筋。
煮汤的步骤就简单多了。胡辣汤里最常放的食材是海带丝、粗红薯粉丝、蛋皮丝、干豆腐丝、香菇丝、木耳丝,与鳝骨、鳝血块、鳝肉条,切成小块的面筋、洗面筋的淀粉水,慢火细炖。快熟时,再放很多的绿苋菜,搅几搅,就可以开吃了。必须得用大海碗盛,大勺舀出满满一碗,放上青葱、香菜叶,猛摇几下白胡椒粉、辣椒粉,倒两下香醋,淋几滴麻油,还有闲情时再洒几颗熟芝麻,撸袖坐稳,埋头吸溜。滑嫰鲜香的鱼肉,微苦干涩的鱼血,清香软烂的苋菜,Q弹有咬劲的面筋,五彩斑斓的各种蛋皮、木耳、粉丝、豆腐、海带丝,麻辣酸爽,欲罢不能。
《饮食男女》剧照  图源网络
妈妈的鳝丝胡辣汤,不仅在我们家里人人爱喝,而且也得到爸妈的朋友们的交口称赞。其中有位和爸妈有几十年交情的好友老乡,独叔叔,在医院里的弥留几日,什么念想都没了,但就想再喝妈妈的鳝丝胡辣汤。妈妈在家做好送去医院,独叔叔呡了几口,点点头,走了。
想念一家人围坐桌边,每人手捧一大碗鳝丝胡辣汤,吸溜吸溜的时光。
南京素什锦
我的脑海里,“素什锦”总是与对联、窗花、福字、鞭炮、烟花,新衣、拜年、红包同时浮现,它们都代表着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过年景象。
南京人的年菜里有必不可少的四大金刚,分别是:团团圆圆的“四喜丸子”;年年有余的“红烧带鱼”;招财进宝的“元宝蛋饺”;以及和顺长久的“什锦菜”。
我记得小时候,过年之前每家会多领到一些食品票,除了肉票之外,还会有几斤带鱼票、一只冻鸭票。一只大冻鸭,妈妈会烧上一大锅萝卜烧鸭,每顿饭里夹几块鸭肉再用油汪汪的老鸭卤汁拌饭,吃完整个年都不厌倦。我家所住的大杂院里,年前几天,狭窄的过道兼集体厨房里,滋滋啦啦炸肉圆的油烟气此起彼伏、油香油香浸满整个小院。或者昏暗的灯光下,或蹲或站着几位主妇或奶奶,守着一个微火的小煤炉,在一个不锈钢大汤勺上抹点猪油,倒入蛋液,轻轻晃动一圈,然后在凝固的蛋皮上舀入一点肉靡,再小心地把蛋皮一合,完成一个元宝状的蛋饺,轻轻地放入碗中。泼油爆裂的炸肉圆和屏声静气的煎蛋饺,动静相宜,组成一副紧张、忙碌、欢乐的年夜菜备战图。
可所有的这些忙碌加在一起都不及准备“素什锦”这一道菜,一道“繁花似锦、过口不忘”的大菜。
“素什锦”意味着是全素菜,得由至少十种蔬菜炒制而成,当然也可以天马行空,各凭能力,炒上十几、二十多种蔬菜更显主妇的巧手和豪气。其中这十样肩负着美好寓意和祝福的菜品是必须有的,它们是:形似如意,代表“事事如意”的黄豆芽;音似“聚财”,寓意“招财”的荠菜苗;读音如“勤快”,取其“勤劳致富”之意的香芹;代表“红红火火”的雪里蕻(雪菜);“新年大喜”的胡萝卜丝;“路路通达”的莲藕;“繁华似锦”的黄花菜;“春意盎然”的豌豆苗;“芬芳香浓”的香菇;“千秋万代”的千张丝。
图源网络
主人们寻遍各处菜场艰难收集完十几种新鲜蔬菜之后,第一步是繁琐疲劳地择菜、洗菜。大杂院里唯一的水龙下,主妇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自己哪家菜场买的荠菜水灵、哪家食品店买的香菇木耳又大又干净,互相帮忙着,在冰冷刺骨的水里,冲洗着左一盆、右一筐的蔬菜,直起酸疼的腰杆,抖干蔬菜的水分,盆盆筐筐地拿进厨房,进行第二步:切菜。该切丝的得切得细如发;该切片的得片得薄如纸;该去老梗的得狠心不要心疼;该切菱形的不要粗心变四方形。此刻主妇们的刀工与耐心点石成金地把各个或其貌不扬、或桀傲不羁、或土得掉渣的菜菜们转变成一盘盘码得整整齐齐的,既温顺服贴,又赏心悦目的半成品。
这时候,主妇们早已累个半死了,寻个椅子一屁股坐下,喝口水,吃点零食,顺顺气。忍不住地一溜看过去一排排整装待发的菜菜们,脑子里快速盘算着哪几样菜组合一起炒,哪几样菜只能单枪匹马地下油锅,然后深吸一口气,站起来,开始大施拳脚地进行最关键的步骤:炒菜。一般来说材质相近的比如木耳、香菇、黄花菜可以一起炒,它们所需的时间和调料差不多。而黄豆芽却不可和豌豆苗一起炒,不仅火候不同,而且也会串味。有的菜可以洒入些生抽,而有的菜只需淡盐即可。百味人生,即是如此吧。
一样样炒好,一盘盘盛出,烟气氤氲,袅袅婷婷。锅铲停止,骤然静寂,只剩姹紫嫣红,香气幽幽。红的胡萝卜丝、绿的碗豆苗、黄的黄豆芽、黑的木耳块、棕色的香菇条、粉白的嫩藕片,怎一个色彩的盛宴。
菜凉透了,勤快的主妇们也把锅碗瓢盆洗干净了,她们端出早已准备好的家里最大的一个大盆,将所有的菜全都倒入大盆里,轻轻翻动,混合均匀,最后一步,淋入麻油,又是一股香上加香的轰炸。
虽然家家的“素什锦”大同小异,但隔家饭菜香,左邻右舍们你送一盘、我送一碗,互相称赞着,欢乐融融。那时候妈妈上班很忙,她年前很少有时间做“什锦菜”,我们家的这一道年菜“素什锦”都是邻居们送的,也让我的幼时记忆里深深地刻入了这道充满市井烟火、平凡却奢华的大菜。
面条
儿子周末的午餐一般都是各种面条,他和他爹都爱吃面条,只有俺从小就特反感面条,特别是家里做的这种普通味道,白煮式或者酱油式,几乎不吃。可小时候似乎要么在家煮这种汤面,要么就算上馆子吃面也是各种浇头的酱油面,我都不爱吃。可那时候一年必须有两次吃面,不得不吃。一次是我的生日,家里会下面条让我吃;还有一次就是主席的生日,也必须得家家吃面条,我家也不例外。只记得那年我很小,才五、六岁,又到了该给毛老人家祝寿的日子。妈妈上夜班,爸爸给我和姐姐准备的晚饭是酱油面。昏暗的灯光下,简陋的小方桌上,就三碗啥也没有的酱油面。我拨拉着面条,一根也不想吃,苦着小脸。爸爸问我为什么不吃,我不敢说讨厌吃面,怕有不恭敬的责备,机灵一动,想到爸爸因为不让我养猫,昨晩趁我睡觉时,把我的猫带出很远扔掉了,我就说我想猫了,还真的挤出了两滴泪。爸爸还有些愧疚地安慰我,说那猫太脏,以后再有新生的小猫,给我抱回一个。其实我的眼泪不是为那个可怜的猫,而是忿忿于凭什么别人过生日也要让我吃面?
过了几年,突然流行起了方便面,四四方方、干干的、弯曲着的、放了调料油炸过的小面饼,放热水里煮几分钟,再放上油料包,竟让我百吃不厌、最爱的享受。那时候方便面的品种可没现在这么五花八门,我们主要买本地南京食品厂出的,经济实惠,特别一种雪菜牛肉味的,是我和姐姐的大爱。煮方便面时,我每次都把小小调料包里的油料挤得干干净净,生怕浪费了。浓郁的牛肉汤香、翠绿的雪菜、白白脆嫩的笋丝,油酥酥滑溜的、有种特别香气的面条,总是让我吃一包都觉不过瘾。记得那时一包雪菜牛肉面7毛5分钱,不算贵也不算便宜,可一气吃两包,还是有点心疼钱。记得我初二暑假去五舅舅家玩,有一天晩饭时,五舅母不知道烧什么饭给我吃好,就简单地下了方便面,“两包”方便面,快一小锅了,给我吃。我放开肚皮竟全部吃完了,好过瘾,至今还记忆犹新。
图源网络
等到我上大学时,大街小巷突然涌出了无数的兰州牛肉拉面馆,我又成了拉面的忠实粉丝。特别着迷看拉面师傅把一小团面,像变魔术似地,一拽一拉、再一拽一拉,就成了绕在两手上整齐纤细的面条,快速放入滚烫的锅里,三划两下,挑出来,一碗筋道韧性又细长的拉面就好了。浇上特别熬煮的牛肉汤、捏一嘬切成小小方块的卤牛肉,再洒上细密的葱花、香菜,挖一勺油亮亮的辣油,一碗牛肉拉面吃完,浑身冒汗,别提多爽了。
之后,兰州牛肉面又被铺天盖地的各种皮肚小煮面取代了霸主地位,到处是门前挂着大片油炸过的、泡泡的大皮肚的小面馆,都说自己的皮肚面最正宗,而似乎最地道的几家面馆都集中在我爸妈家后面的丰富路巷子里,形成了独特的皮肚面一条街。记得有家“老太皮肚面”,据说是一个寡妇为了养一大家孩子开的,她的面馆从早到晩大排长龙,老太其实六十多岁,很有干劲,站那儿一碗碗地下面,从早到晚,体力真不错。她家的面料足、汤特别鲜、吸足了汤香的皮肚又多又泡又顺滑,非常地道。
一到周末,我和姐姐、姐夫就不在家吃早饭了,下狠心排大队,一周吃一次老太面,过过瘾。还别说,有人说老太面里有蹊跷,可能放了罂粟壳熬汤,要不为什么那么让人上瘾,不吃就受不了呢?反正不是罂粟壳就是味精的作用,我每次吃完口干的得一整天不停喝水,但下周又会忍不住来报道。吃完面后,肚滚腰圆,我和姐姐就一起逛街,很美好的回忆。有一年我怀孕有流产先兆,在家休息,什么都不想吃,姐夫就给我下小煮面,不是三鲜而是八鲜都不止,虽然我依然贱得家里的面怎么都不爱吃,但姐夫温暖的亲情让我不会忘记。
儿子的这碗面,他竟然几乎吃光,为娘甚是窃喜,总算挑食到奇葩的他还有喜爱的面条可吃,好养活了。

作者简介
九红,三十岁之后从南京移居到纽约。一生平平淡淡却被家人捧在掌心里,宠爱着,幸福着。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二湘好物空间最新活动
1月13日早6点30-1月15号晚24点整
第一盘货:德绒打底衫。款式有套装打底,单件的,背心等都安排了。克重越高就越厚,也就越暖和。价格亲民!
第二盘货:朵彩DOCARE。国内最早的彩棉内衣品牌,代言人是唐国强,已经几千家专柜了。柔软暖和!最低38元两件!
第三盘货:龙达飞男装清仓。工厂规模非常大。平时除了自产还给一线品牌做代工,质量没得说,鸭绒服最低89元,价格好到哭!
更多选择点击此链接
关注”二湘好物空间“第一时间买好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