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技术通史》(第三版) 限时特惠包邮45原价¥108),2024年1月26日活动结束。
现代科学与技术以不可阻挡之势塑造了今天的世界。作为人类智力和实践的创造物,这两者都代表着人类集体成就的最高峰,理所当然会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想要追根溯源。
只要思考一会儿,你就会确信,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科学与技术乃是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历史进程的产物,并且已经成为每一个存在过的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说到科学的历史和技术的历史,这里涉及的当然就既不会仅仅是今天才被称为科学的那个单一的对象,也不会只局限于今天才被叫做技术的那种完全独自进行的活动。事实上,它们的历史是关于科学和技术在过去不同时期所呈现的种种不同传统的一连串沿革。那些传统体现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形态,实际上,就代表了全部历史时期的特征。大体说来,就在不久以前,人类知识和技术的这些不同传统还一直是沿着各自的轨迹独立发展的,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如此。例如,巴比伦天文学所代表的那种科学研究传统就与其后发展起来的任何一种天文学少有联系,尽管前者对后者多少有些影响。同样,中华文明中的科学和技术活动与过去在美洲进行的任何同类活动也毫不相干,曾经一直是独立发展的。
倘若这种看法不错,自然就应该以一种全球的观点来审视科学和技术的历史,然而,这方面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脱离一种狭隘的欧洲框架。有少数学术研究,例如李约瑟(Joseph Needham)的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已经开始扭转这种偏见,不过全方位的研究仍然很少,还十分不够。有鉴于此,我们才有了从一种全球视角来审视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想法,尽管着眼点是放在大学生和非专业读者身上。
但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过程毕竟不单是关于各种各样独立传统的历史。当代科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它的世界主义,尽管任何微小的区域差异也不该忽视。北京学生学习的物理学与波士顿学生学习的物理学没有两样,资本家与共产主义者使用的是同样的化学原理。在技术方面,区域差异要更大一些,然而技术也有其普遍性,今天世界各地都在使用着差不多相同的技术。例如,不同国家的铁道轨距或许不同,但铁路却在世界各地都能见到;世界各地的网吧也都提供上网服务。科学和技术已经成为全人类世袭财产的一部分。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出现的呢?
在古希腊文明崛起以前的那些古代王国,法老们都支持过实用技艺和有用知识的发展,但对抽象研究毫无兴趣。后来,随着希腊自然哲学——非功利性的探索、理论,或者说“纯科学”——的一步步渗入,终于在伊斯兰世界和欧洲形成了那种“西方”传统。从16和17世纪开始,伊斯兰世界和欧洲的科学知识分子把他们继承得到的知识加以改造,发展出一种日心宇宙学说,以及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采用了崭新方法论和新型架构的解释性物理学,从而奠定了现代科学乃至我们今天的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公元1500年以后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必然影响形成了一种天赐良机,欧洲的科学和技术趁势就在世界范围传播开来。
变化就如此地发生了,现代科学与技术不再为欧洲所垄断,时至今日,它们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20世纪,随着非殖民化运动的兴起,一些非西方强国逐步崛起,它们也有能力在研究与开发的前沿进行科学与技术的创造,这时,科学与技术才终于变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活动。不过,关于现代科学与技术在上个世纪是怎样获得这种更为突出的世界主义特征的解释,目前仍缺乏充分的论述。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并能够为更完满的答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欣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将出版本书的中文版,使我们的工作能够为中国读者所知,我们二人深感荣幸,并在此表示感谢。
詹姆斯·E·麦克菜伦第三
哈罗德·多恩
本书是当代职业科学史家为非专业的读者和大学生们编写的一本世界科学技术通史读物,旨在提供一幅“全景图”。
通过考察从文明之初到21世纪早期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本书阐明: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非总是一成不变地结合在一起的。作者循着科学和技术的沿革,从史前期直到当前,查找出说明两者有时结合、有时分离的那些史实,检讨了那种技术即应用科学的流行观点。而且证明:事实上,在19世纪以前的大多数历史条件下,科学和技术一直是在彼此要么部分分离要么完全分离的状况下向前发展的,而且在智识上和社会学上都是如此。技术作为“应用科学”出现是相对晚近的事情,是随着工业界和政府开始资助那些能够直接转化为新技术或改良技术的科学研究才出现的。
本书的一大特色是:摒弃了“欧洲中心论”的编史学观点,以全球视角详述了两个伟大的科学传统:自古以来各个社会都在资助的有用科学传统,以及起源于古希腊的对自然本身进行无功利探求的传统。麦克莱伦和多恩还考察了植根于中国、印度和中南美洲,以及古典时代晚期和中世纪时期一系列近东帝国的科学传统。通过这种比较视野,两位作者阐释了西方世界、17世纪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以及现代科学技术联姻的兴起。作者在描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尖锐地质疑了当今工业文明的可持续性。
第三版《世界科学技术通史》提供了一个扩展的“开篇语”,并大大拓展了其对工业文明,以及基于现代电网的技术超级系统的论述;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一些事实和数据作了更新。本书还列出了一个全面的“进一步的读物”,包括主要的出版文献,以及为学生和非专业读者提供的经过审查的网站和互联网资源列表。
本书获得2000年度美国世界史协会图书奖,除中文版外,还被译为德文、土耳其文、韩文出版。
软壳平装,16开本,内页采用轻型纸,纸质柔和,不易造成视觉疲劳,适读年龄12岁+。
版式:Xman.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