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恐变成了 i 人
当i人沦为了 e 人的玩具
我们意识到
社恐的生存难度是越来越高了!
为了防止社恐消失在世上
为了守护社恐世界的安静
我们悄悄推出了这份《社恐生存指南》
只愿照亮社恐的世界

工作篇

进入新公司第一件事:不要在自我介绍时说自己是社恐。
众所周知,暴露自己是社恐,只会让自己成为公司 e 人的玩物。
不过,可以主动说自己是 INFP 处女座,让大家主动保持与你的社交距离。
被拉入工作群后第一件事:把自己的群昵称改为老板的名字,让大家@你之前都三思后行,汗流浃背。
就算被找,作为老板也可以不回。
虽然听上去令人迷惑,但请相信,大家会自己想通的:
“老板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啊!”
相信你已经领悟了,社恐的生存法则不是逃避对方,而是让对方逃避。
此法还可用于拒绝同事的午餐邀请:“我很想吃,但我香菜过敏葱姜蒜过敏麦麸过敏不吃红肉不吃白肉只吃有机植物肉。
从此再也没人敢叫你吃饭了。
作为社恐,能用行动表明的,就不要说话。
举个例子,刚要下班时遇到同事追上来说:“你也坐地铁啊?一起吧?”
直接掏出手机作惊讶状捂住头晕倒在地上后爬行至工位开始加班。
也可以每天都耗到办公室里一个人都没有的时候再下班,这样既不会遇到同路人,还能蹭加班报销。
注意,加班时切忌引起老板的注意,否则他一时兴起要当众表扬你就不好了。
团建时,不要和其他社恐聚集在一起。
你们的沉默与逃避会造成一个氛围黑洞,十分显眼。
正确做法是:坐在 E 人堆里,把头轻轻靠在氛围组同事的肩膀上。
他会出头做任何事,而你只需要坐着鼓掌。
而且没人会发现你。
偶尔也要勇于展现自己。
比如进卫生间之后,发现一众同事在里面排队并闲聊,请立即摆出一副鹌鹑的造型,配合抓耳挠腮的动作和紧皱在一起的面部表情,并发出支支吾吾奇怪的嗓音,引起所有人的关注。
此时,会有贴心的同事建议:“要不你先……?”
危机解除,你还插了队,怎么样。
有一些贴心的电动马桶,会播放流水的声音来缓解尴尬。
也就是说,小的尴尬,要用大的尴尬来掩盖。
同理可得,在电梯遇见老板,要立刻说一些更尴尬的事,争取一击终结对话。比如:
“哎呀,老板,咱们年终奖的事儿怎么说呀!”

社交篇

社恐,主要是恐惧陌生人,对熟人就没那么害怕了。
所以,碰到第一次见面的人,也要从眼神里传递出“我们认识”的讯息。
而他就会陷入道德洼地,并努力表演和你很熟了。
参加大于3个人的聚会时,千万不能承认自己是社恐。
不然你就会沦为大家的玩具,在这个社交圈子里再也无法翻身。
咬死自己是 e 人,这样即便你话少沉默,
大家只会觉得你今天心情很差,不好意思来打扰。
社恐常常不知,应该对别人的话做何反应。
不如像为了旅游学外语一样,背诵一些句子作为社交语言。
当听说了一件事儿,不论是愤怒还是好笑还是惊奇,统一回:
“你这发小红书肯定火!”
趁对方编辑封面和标题的时候跑掉。
那些扬言能帮助社恐的书籍,一般都没什么用。
它们通常与《15天教你拥有可变现的高端人脉》《30天!掌控对话!叱咤风云!》等成功学书籍一脉相承。
一些真的能帮助社恐的书籍:
《你坏》《乖,摸摸头》《好吗好的》
在公共场合把封面亮出来阅读,不仅能陶冶心灵,
还能让周围人不敢上前搭话。
上班摸鱼的心态与技巧也可以移植到社交场合。
比如手指突然在键盘上疯狂地敲击,
比如用最严肃的表情浏览根本没用的网页!
这样别人都会以为你有什么500亿的生意要处理,自然就不会打扰你了。
也许你想问:
一直社恐下去,可怎么谈恋爱啊?
没关系,这里给你一个宽慰心灵的小答案:
不社恐的人,其实也谈不到恋爱呀。
生活篇
平时要用保安站岗的标准要求自己:
手贴裤缝,目视前方,不和任何人有眼神交流。
没人能从你身上找到开口的契机。
别的不知道,但颈椎一定能变好。
包里常备眼药水,没事儿就滴点,
一旦认定了你刚刚大哭过一场因此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又有谁会去再验呢!
别的不知道,但眼睛一定能舒服。
逆向思考一下,社恐的人,反而要学会定期在朋友圈里分享生活,
千万不要等到
“许久未联系的朋友关切地发来消息询问最近一切都好吗怎么都没有你的动态呀”
的那一天。
如果你不知道发什么,
可以直接 copy 老板的朋友圈。
反正你的昵称已经改的和老板一样了。
一个生活常识:每名满18岁的中国公民都有一次更改姓名的机会。
龙年快到啦,快前往最近的民政局,把名字改成“张龘龘(dá)”吧!
如果有人叫错,你大可不必理会,营造一种“我不跟文盲说话”的冷峻感。
如果有人叫对,那就把张大大的联系方式给他。
一个生活建议:参加婚礼的时候,千万别随份子钱。
倒也不是真差这点钱,主要如果随了,等你结婚了还得请人家来,怪吵闹的。
省下这些钱,再努力个500年,也许你也能上火星呢?
在外星人面前,人人都是社恐,你的恐惧也就不显眼了。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奇怪的行为,根本不是社恐能做的。
但事实上,根本没有社恐能做或不能做的事儿,
恰恰是把事情划分为“能做和不能做、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想法,会给我们带来恐惧。
就像当个社恐,也没什么不应该的。
策划:GQ实验室
新媒体副总监:金子
美术副总监:aube
编辑:豆渣
撰文:烤鸭、运动员、MaiP
插画:Dick Ng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