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写钢琴崩盘的文章爆了,以往的爆文一定会引起争议,没想到这篇上千条留言,都在说感同身受。
虽然钢琴的阶级溢价在国内逐渐失灵,但作为钢琴衣钵的海外传承者,华人家长热情依旧不减。
不是夸张,那天和孩子掰着指头数了一下,方圆百里认识的邻居们,家家户户都学过钢琴。
北美房型普遍宽敞,客厅放个钢琴毫无压力,而且每家几乎都生了二胎三胎,老大不学了,老二老三还能继续顶上,入股不亏。
但我家是个例外,我们是唯一没有学钢琴的了。
责任主要在我。
首先我有心理阴影,一想到一旦我搬了个钢琴回家,就要日日为这个实体沉没成本付出更多的精神沉没成本,至少折寿十年。
以前在望京住的时候,小区里都是韩国崽和中国崽,东亚中产的童年,和钢琴最配了。
那时我刚生完孩子,楼上楼下每到晚上8点多,就跟上了闹钟一样,响起了便秘一样磕磕巴巴的琴声。
有些曲子我都已经倒背如流了,但小朋友经常鬼打墙一样卡在某个音上过不去。你懂那感觉吗?就像一个人每次都只唱“天青色等烟”,那个“雨”迟迟没着落,我都急得恨不得上楼去替他把那个音弹了。
有时候好不容易刚把妮莫晃睡了,地雷一样蹑手蹑脚地搁到小床上,楼下突然一声尖厉的狮吼:又错了!!为什么又错了!!然后是幼童扯着嗓子的哭号:啊~~啊啊~~啊~啊啊~~
妮莫一秒就睁开了她的卡姿兰大眼睛,什么仇什么怨啊,我又得重新哄睡了。
等到妮莫一岁多会说话的时候,只要楼下响起哭声,她就会表情凝重地告诉我:弟弟哭,妹妹哭。(其实都是哥哥姐姐)
那时我就下了决心,我们家绝不吃这份苦。

第二个没让孩子学琴的原因,是我从小到大的叛逆。
看到周围别人都在上钢琴大课小课,我反而更坚定了不会逼她学钢琴的决心。如果她命中有琴,在别人家看到了,自然会主动要求学,但是她似乎对这个乐器没有任何兴趣,我又何必乱点鸳鸯谱。
很多父母在钢琴的投资上,是防御性的战略。有个朋友跟我说,如果别的孩子都会,就自家孩子不会,不就多了个短板,少了个圈子?

但比起成为优秀的人,我更希望孩子成为特别的人。
人的一生,要被社会强行标化的地方太多了,在她还能低成本试错的时候,我希望她可以自己去探索究竟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想要成为什么。
所以一直到9岁,妮莫都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乐器和体育项目,唯一的爱好就是画画。
那时我的心理建设也做过了,如果她真的想当贫穷的艺术家,那么我就做好帮她养老的打算吧。
到了小学四年级,学校要求每个人都选一样乐器。
我们把她带过去,从管乐到弦乐到打击乐,每个乐器都试了一遍,她最后说,我喜欢长笛的声音,想学这个。
我不知道她的热度能有几分钟,就在亚马逊上随便给她买了一支入门款的长笛,
100刀,
力求沉没成本最低,不要燃起我的希望。

果然,她没有让娘亲失望,再次发挥了最擅长的摸鱼功力,生动演绎了什么叫滥竽充数。
那段时间疫情都是网课,音乐老师带着大家吹长笛,我都能听见在悠扬的笛声里,呜里哇啦鬼鬼祟祟的不和谐音。
我问她,你老师听到你吹得完全不在谱上,不会批评你么?
她非常自信地回答我:我把麦克风关了,老师听不到!
南郭小姐就是这么牛,关着麦这么混了一年,学校上课也恢复了,马上就要真刀真枪地现场合练。
我觉得没必要让她去当众处刑了,把她叫到我面前:今天你做个选择,要么我跟老师说,从乐团退出,要么你今天就从12345开始认真练习指法。
她慌了,说她不想退出,还是挺爱吹笛子的。
我在油管找了个长笛入门教程,现学现卖,从123开始亲自教她。

那是我唯一一次因为陪练乐器大发雷霆的一天,我突然就共情了当年楼上楼下父母们的崩溃——这么简单的东西,学一年了还不会呢?
刚开始的一个月,还需要我每天提醒她练音阶和琶音。
不过自从那天的棒喝之后,她的任督二脉好像突然就被打通了。
一旦指法熟练了之后,就像学会了御剑的少年,每天都想上天飞一飞了。
她会去找自己喜欢的动漫插曲来吹,老师还没教的乐章,会自己尝试着往前练习,每天放学不用提醒也会主动练习半个小时,每次乐团演出前,她都可以做到不看谱子,全程默背下来。

当一个人真的喜欢一个东西的时候,就不再是被人推着走,催着走,而是有了发自内心的热情愿意花时间在它上面,她也在里面找到了成就感。
当孩子想努力的时候,家长只需要配合就好了。
我们马上给她请了专业的长笛老师,又给她换了一支雅马哈的长笛,她如获至宝,珍惜得不得了。

我告诉她,这不是我送你的礼物,而是你用努力挣来的,你值得拥有它,如果以后你更强了,再换更好的乐器。
进了初中后,她成了学校乐团的长笛首席。在Solo Fest上的演奏,让评审老师当场就决定推荐她进入全区的荣誉乐团。

接着她又考入了本市的青少年交响乐团,还被推荐了全州的荣誉乐团资格。
长笛老师告诉我们,她的水平现在可以换一支更好的演奏级长笛了,我们又带着她去了最好的乐器店,买了一支她的梦中情笛。
如果一开始,我就一步到位,砸下重金给她置备了这个,那么我心里肯定对结果还是会有期待,免不了督促她练习、进步,早日配得上这么好的乐器。
那么会不会反而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又陷入我进敌退的陪练模式?

让她一点点像升级打怪赢得装备一样,她也会更为自己骄傲吧。
三支长笛就像她学习长笛的三个里程碑,我觉得每一支都具有它的意义。
当我坐在正经的音乐厅里,听着她的演奏时,真的是感慨万千,三年前那个吼破喉咙的下午,仿佛成了这一切的转折点。但兴趣,才是引领孩子向前走最好的动力。

除了成绩是我的底线(学习上该吼还是吼),其他的兴趣爱好,都是她自己探索出来的,我没把它们当作升学的筹码去认真对待,也不在乎什么童子功,想学习,几岁都可以开始呀!
去年她看欧阳娜娜拉大提琴,突然说要学大提琴,行,那就学啊,当天下午就去琴行租了一把琴。有了进步之后,我给她在某工作室定了一支新弓,换了一个更专业的老师。
看了个美剧,觉得男主角击剑很酷。我就先给她报了个初级夏令营体验了下,没想到她还有点天赋,夏令营结束竟然拿回了一块铜牌,教练邀请她去俱乐部参加日常训练。
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天无绝人之路”,虽然我明白跟周围已经拿奖无数的牛娃们比,她只是一个各方面都普普通通的小孩,但是我又对她的未来从不担心。
就这么柳暗花明,四处转悠,也许会比我给她安排的光明大道要多花些时间,但是每一个选择,都是她自己真正想要的。
为自己的人生编写独一无二的剧本,这个过程本身就有它的意义。
欢迎大家转发探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